|
摘要 目的 比较静态冷保存(SCS)和常温机械灌注(NMP)对猪离断肢体骨骼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长白猪4头,截取8只离断肢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CS组(5只)和NMP组(3只)。颈动脉取血后于肩胛骨⁃肱骨关节处离断,建立离断肢体模型。SCS组离断肢体使用无菌布巾包裹后放入4 ℃环境中保存24 h。NMP组离断肢体使用含血红细胞灌注液于37 ℃下机械灌注24 h,每6 h更换70%灌注液。NMP组实验前采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法检测供受体猪血液凝集情况以评估其血液安全性,制备同种异体血红细胞灌注液并检测灌注液pH、Na + 、K + 、Cl ⁃ 、Ca 2+ 、葡萄糖(Glu)、红细胞压积(Hct)、乳酸(Lac)和渗透压水平情况。灌注 0、6、12、18、24 h,监测 NMP 组皮肤温度和血氧饱和度(SaO 2 ),并通过检测灌注液pH、Glu、肌酸激酶(Ck)、K + 、Ca 2+ 、Na + 水平以评估离断肢体骨骼肌代谢情况。灌注0、24 h,取NMP组和SCS组离断肢体骨骼肌行HE染色、TUNEL染色,分别对平均细胞间距离和肌细胞凋亡指数进行量化分析,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灌注结束后比较NMP组和SCS组离断肢体增重率,评估其肿胀程度,观察离断肢体状态。结果 供受体猪血液交叉配型试验为阴性。制备的含血红细胞灌注液 pH(7. 38±0. 04)、Na + [(138. 30±4. 48)mmol/L]、K + [(3. 50±0. 26)mmol/L]、Glu[(6. 11±2. 08)mmol/L]、渗透压[(305. 67±3. 79)mmol/L]等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但Cl ⁃ [(118. 34±12. 00)mmol/L]、Ca 2+ [(2. 00±0. 15)mmol/L]略高于正常参考范围,Hct(0. 30±0. 03)、Lac[(1. 54±0. 38)mmol/L]均低于正常参考范围。离断肢体灌注期间,NMP组平均皮肤温度为(36. 13±0. 98)℃,其中灌注6、12、18、24 h皮肤温度均较0 h明显升高(P<0. 01),而灌注6、12、18、24 h皮肤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NMP组皮肤平均SaO 2 均为95%以上,其中灌注0、12、18、24 h皮肤SaO 2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灌注6 h SaO 2 较0 h显著升高(P<0. 05)。灌注0、6、12、18、24 h NMP组
灌注液pH、Glu、Na + 、Ca 2+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灌注18、24 h Ck水平均较6 h显著升高,且 6、12、18、24 h Ck水平均较0 h 明显升高(P<0. 05);K + 水平随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且灌注18、24 h K + 水平均较0 h显著升高(P<0. 05)。HE染色结果显示,0 h NMP组和SCS组骨骼肌肌纤维连续性好且排列规则,细胞间距离均为(8. 95±0. 60)μm;24 h NMP组骨骼肌肌纤维有少部分断裂,肌纤维稍有肿胀,间隙稍增宽,细胞间距离为(14. 75±0. 90)μm,较同组0 h显著增大(P<0. 01);24 h SCS组骨骼肌肌纤维明显断裂、肿胀,间隙明显变宽,细胞间距离为(23. 51±1. 49)μm,较同组0 h和NMP组24 h显著增大(P<0. 01)。TUNEL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0 h NMP组和SCS组骨骼肌含有微量凋亡细胞,凋亡细胞指数均为(4. 26±1. 62)%;24 h NMP 组骨骼肌含有少量凋亡细胞,凋亡细胞指数为(25. 94±2. 69)%,较同组0 h显著升高(P<0. 01)。24 h SCS组骨骼肌含有大量凋亡细胞,凋亡细胞指数为(62. 97±3. 22)%,较同组0 h和24 h NMP组显著升高(P<0. 01)。与SCS组离断肢体比较,灌注24 h NMP组皮肤颜色红润,皮下层稍有水肿,未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症状,关节活动良好。24 h NMP组离断肢体增重率为(15. 82±0. 89)%,显著高于24 h SCS组的(0. 97±0. 28)%(P<0. 01)。
结论 与SCS相比,利用同种异体血制备的含血红细胞灌注液对猪离断肢体进行NMP,可通过持续稳定供能供氧、平衡离子稳态和灌注液酸碱度维持骨骼肌代谢,减轻肌纤维缺血性损伤及抑制肌细胞凋亡。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1-2. |
[2]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1-4. |
[3] |
付小兵院士 蒋建新院士 张英泽院士 夏照帆院士 李校堃院士 等. 缅怀杂志创始人王正国院士[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1-14. |
[4] |
刘国栋 张连阳. 内涵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创伤医学期刊
——《中华创伤杂志》创刊40周年之际[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15-18. |
[5] |
许正伟 程黎明 陈其昕 董健 范顺武 方忠 冯世庆 冯皓宇 关海山 姜为民 蒋电明 海涌 贺利军 贺园 李波 李建军 李锋 李利 李危石 李淳德 廖琦 等. 成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循证指南(2025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19-32. |
[6] |
荆峰 陈超 赵栋 刘钢 张银光 董强 刘天盛 王敬博 赵嘉国 徐宝山 苗军 马信龙 杨强. 闭合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33-42. |
[7] |
李力 尹振 高杰 许飞 谢涛 孔祥安 储建军. 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与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43-50. |
[8] |
曹发奇 谢旭东 周武 米博斌 胡益强 薛航 刘梦非 张英泽 刘国辉. 双平面固定联合植骨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51-57. |
[9] |
孟飞 刘敏 袁明刚 崔林江 吕成昱 张海宁 李利昕. 倒三角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58-64. |
[10] |
罗欢 周田华 李川 浦路桥 蔡兴博 王腾 孟晨 张耀林 徐永清. 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保留后上支持带股方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65-71. |
[11] |
牟思曈 朱晓玲 阳世雄 杨合月 罗科 吴显 占智群 滕红丽 叶力 李明 唐华民. 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72-81. |
[12] |
袁书逸 汤路路 王安素 冯加义 刘晓童 夏同霞. 负压伤口疗法治疗骨创伤患者创面感染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82-89. |
[13] |
王晖 李涛 李扬 蔡贵泉 李德 韩修国 王栋梁 张培培. 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体会[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90-93. |
[14] |
杨超 丁威威 王新宇 李丽丽. 胰腺损伤术后并发大网膜坏死的救治体会[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94-96. |
[15] |
吕向心 周弘 严子能 倪常茂 余锦波 罗锐 黄立 叶哲伟. 脑机接口在脊髓损伤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106-1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