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构建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4月至2023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收治的184例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9例,女55例;年龄19~85岁[(46. 1±13. 7)岁]。根据出院后3个月随访的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145例)和死亡组(39例)。记录2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实验室检查:收缩压、血氧饱和度(SaO 2 )、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合并损伤部位与数量:合并损伤数量、肋骨骨折数、双侧肋骨骨折、第一肋骨折、胸骨骨折、胸椎骨折、双侧肺挫伤、双侧气胸、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颅底骨折、颈椎骨折、脑疝、脑挫伤、腰椎骨折、腹盆腔积血、肝损伤、肾损伤、脾损伤、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股骨骨折、骨盆骨折;创伤评分:休克指数(SI)、修正休克指数(MSI)、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修正创伤评分(RT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胸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TTS)。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的预测变量和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回归方程,并利用R语言构建基于回归方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对ROC曲线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采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分析(CIC)评价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收缩压、SaO 2 、NLR、乳酸、合并损伤数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颅底骨折、脑疝、肝损伤、SI、MSI、ISS、RTS、GCS、TT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0. 01)。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排除收缩压后,上述相关变量与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显著相关(P<0. 05或0. 01)。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预测变量,分别是TTS、GCS、脑疝、ISS和乳酸。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OR=0. 70,95%CI 0. 58,0. 83)、脑疝(OR=46. 18,95%CI 4. 27,499. 26)、TTS(OR=1. 71,95%CI 1. 30,2. 24)和乳酸(OR=1. 35,95%CI 1. 01,1. 80)是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或0. 01)。依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回归方程:P=e x / (1+e x ),其中x=-0. 36דGCS”+3. 83ד脑疝”+0. 53דTTS”+0. 30ד乳酸”-11. 03。在基于此建立的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预测模型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 97(95%CI 0. 93,1. 00)。Bootstrap法抽样1 000次对AUC进行内部验证,AUC为0. 97(95%CI 0. 91,1. 00)。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偏倚校正曲线与实际曲线一致性良好,且均接近理想曲线。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中,DCA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可获得良好的临床净获益。CIC结果显示,阈概率>0. 7,模型判定为死亡的高风险患者与实际发生死亡的患者高度匹配。
结论 基于GCS、脑疝、TTS和乳酸构建的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死亡预测模型,具备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1-2. |
[2]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1-4. |
[3] |
付小兵院士 蒋建新院士 张英泽院士 夏照帆院士 李校堃院士 等. 缅怀杂志创始人王正国院士[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1-14. |
[4] |
刘国栋 张连阳. 内涵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创伤医学期刊
——《中华创伤杂志》创刊40周年之际[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15-18. |
[5] |
许正伟 程黎明 陈其昕 董健 范顺武 方忠 冯世庆 冯皓宇 关海山 姜为民 蒋电明 海涌 贺利军 贺园 李波 李建军 李锋 李利 李危石 李淳德 廖琦 等. 成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循证指南(2025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19-32. |
[6] |
荆峰 陈超 赵栋 刘钢 张银光 董强 刘天盛 王敬博 赵嘉国 徐宝山 苗军 马信龙 杨强. 闭合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33-42. |
[7] |
李力 尹振 高杰 许飞 谢涛 孔祥安 储建军. 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与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43-50. |
[8] |
曹发奇 谢旭东 周武 米博斌 胡益强 薛航 刘梦非 张英泽 刘国辉. 双平面固定联合植骨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51-57. |
[9] |
孟飞 刘敏 袁明刚 崔林江 吕成昱 张海宁 李利昕. 倒三角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58-64. |
[10] |
罗欢 周田华 李川 浦路桥 蔡兴博 王腾 孟晨 张耀林 徐永清. 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保留后上支持带股方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65-71. |
[11] |
袁书逸 汤路路 王安素 冯加义 刘晓童 夏同霞. 负压伤口疗法治疗骨创伤患者创面感染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82-89. |
[12] |
王晖 李涛 李扬 蔡贵泉 李德 韩修国 王栋梁 张培培. 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体会[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90-93. |
[13] |
杨超 丁威威 王新宇 李丽丽. 胰腺损伤术后并发大网膜坏死的救治体会[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94-96. |
[14] |
贾志博 董阳辉 宋翔宇 左浩辰 杨占程 陈恒 彭熙为 杨博尧 李鹏凯 米召迪 李申 崔梦一 许文静 彭江. 常温机械灌注对猪离断肢体骨骼肌的保护作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97-105. |
[15] |
吕向心 周弘 严子能 倪常茂 余锦波 罗锐 黄立 叶哲伟. 脑机接口在脊髓损伤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1): 106-1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