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学术影响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 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中华医学会
 主 编:王正国
 电 话:023-68818654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邮发代号:78-8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创伤杂志
 
2022年 38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2-11-15

专家论坛
骨与关节损伤
基础研究
综述
共识与指南
胸部损伤
腹部损伤
   
共识与指南
961 许正伟 郝定均 程黎明 贺宝荣 陈伯华 陈晨 陈飞 陈建 陈其昕 杜良杰 范顺武 方忠 冯世庆 高延征 关海山 官众 江华 姜为民 蒋电明 蒋军 蒋阅 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指南(2022版)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可导致患者腰背部疼痛,严重者可伴发侧后凸畸形、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椎体强化术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但椎体强化术并不能纠正骨代谢失衡,无法改善骨质疏松状态,术后常发生腰背痛、脊柱活动受限及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术后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可提高疗效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降低椎体再骨折发生风险、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目前缺乏针对OVCF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的相关临床治疗指南,导致治疗方法混杂、治疗效果参差不齐。为了规范OVCF椎体强化术后的康复治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牵头并组织相关专家综合相关文献,借鉴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公布的相关临床指南,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制订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指南(2022版)》,针对OVCF患者椎体强化术后康复治疗的相关重要问题提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
2022 Vol. 38 (11): 961-97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750KB] ( 1329 )
专家论坛
973 易云峰
重视体外膜肺氧合在严重心肺创伤救治中的作用
严重心肺创伤早期的救治原则是纠正呼吸和循环功能不全。而各类创伤所致的重度肺泡血氧交换功能障碍、肺内大出血、肺大面积不张及心内膜下广泛出血等严重心肺创伤,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及时运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心肺替代功能可较好地克服这个难题。ECMO是为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技术,能较长时间部分代替心脏泵血和肺氧合功能,为等待脏器功能恢复和提供桥接治疗等创造机会。笔者对 ECMO 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ECMO 在严重心肺创伤中的应用、不足及对策进行探讨,为提升ECMO的救治质量和流程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参考。
2022 Vol. 38 (11): 973-976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863KB] ( 330 )
胸部损伤
977 宋志明 陈检明 钟京 郭军华 余小平 陈松林 蔡伟斌 郑育镇 易云峰
标准化切口与常规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标准化切口与常规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 192 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101 例,女 91 例;年龄32~94 岁[(51. 5±16. 6)岁]。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肋骨骨折内固定术。96例采用腋前线纵切口等标准化切口(标准化切口组),96例采用后外侧切口等常规切口(常规切口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骨折数、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自主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 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16个月[4. 0(3. 0, 10. 5)个月]。标准化切口组切口长度为(12. 1±1. 6)cm,手术时间为(51. 4±13. 0) min,术中出血量为(191. 5±16. 8)ml,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 8±0. 6)d,术后胸腔总引流量为(568. 9±109. 0)ml,术后自主下床时间为(4. 1±0. 7)d,住院时间为(11. 4±1. 7)d,术后1个月VAS为(2. 5±0. 7)分,显著短于或少于常规切口组的(13. 7±1. 9)cm、(62. 0±8. 8)min、(248. 9±65. 4)ml、(4. 8±1. 1)d、(655. 9±121. 9)ml、(5. 2±0. 9)d、(15. 3±1. 7)d、(3. 5±0. 7)分(P<0. 05或 0. 01)。标准切口组固定骨折处数为5. 1±0. 8)个,常规切口组为(5. 4±0. 9)个(P>0. 05)。标准化切口组切口愈合不良3例,肺部感染 5例,肺不张 3例,少量胸腔积液 3例;常规切口组切口愈合不良 11 例,肺部感染 9 例,肺不张 7 例,少量胸腔积液 7 例。标准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4. 6%(14/96),常规切口组为 35. 4%(34/96)(P<0. 01)。结论 对于多发肋骨骨折,标准化切口较常规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显著缩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自主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总引流量,并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
2022 Vol. 38 (11): 977-984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658KB] ( 1333 )
985 李杰实 陈前顺 徐驯宇 卓宜盟 李忠 黄郴 赵力澜
3D打印技术辅助与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 3D 打印技术辅助与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3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和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61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17例;年龄18~73岁[(45. 1±12. 9)岁]。单侧肺挫裂伤31例,双侧肺挫裂伤30例。合并血气胸19例,连枷胸16例。31例接受3D打印技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D辅助切开组),30例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切开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持续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骨痂形成时间、肋骨接骨板松脱率,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 18~38个月[(26. 4±5. 5)个月]。3D辅助切开组切口长度为(5. 9±1. 3)cm,手术时间为(84. 6±7. 8)min,术中出血量为(85. 5±13. 9)ml,术后 3 d VAS 为(2. 5±0. 5)分, 疼痛持续时间为(5. 9±0. 7)d,胸管留置时间为(3. 4±0. 7)d,总住院时间为(7. 0±1. 0)d,术后骨痂形成时间为(2. 6±0. 7)周,肋骨接骨板松脱率为3. 2%(1/31);常规切开组切口长度为(10. 9±2. 4)cm,手术时间为(127. 1±12. 5)min,术中出血量为(183. 0±30. 9)ml,术后3 d VAS为(6. 5±0. 9)分,疼痛持续时间为(11. 2±1. 8)d,胸管留置时间为(7. 8±0. 8)d,总住院时间为(15. 1±1. 2)d,术后骨痂形成时间为(4. 6±0. 8)周,肋骨接骨板松脱率为20. 0%(6/30)(P<0. 05或0. 01)。两组术前SF⁃36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 6个月 3D辅助切开组除“精神健康”外,SF⁃36其余各项评分高于常规切开组(P<0. 05 或 0. 01);末次随访时治疗组 SF⁃36 各项评分高于常规切开组(P<0. 05 或0. 01)。术后均无明显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 相比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3D打印技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可缩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骨痂形成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术后疼痛, 降低肋骨接骨板松脱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2 Vol. 38 (11): 985-991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43KB] ( 353 )
992 陈检明 钟京 宋志明 陈松林 郭军华 余小平 蔡伟斌 窦燕 易云峰
体外膜肺氧合与呼吸机治疗重度肺爆震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呼吸机治疗重度肺爆震伤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37例重度肺爆震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26~50岁[(36. 3±11. 1)岁]。胸部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为3~5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ECMO治疗16例(ECMO组)。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呼吸机治疗21例(呼吸机组)。比较两组治疗前30 min、治疗后2,4,6 h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血乳酸(Lac)]、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同时比较治疗后7 d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及病死率。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 24~48个月[(33. 6±8. 2)个月]。两组内治疗后 2,4,6 h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30 min明显改善(P均<0. 05),且ECMO组治疗后4,6 h较治疗后2 h仍持续改善(P均<0. 05),而呼吸机组改善不明显(P均>0. 05)。两组间治疗前 30 min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后2,4,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ECMO组治疗后7 d机械通气时间为(3. 2±1. 2)d,住 ICU 时间为(5. 4±1. 3)d,APACHE Ⅱ评分为(14. 1±3. 3)分,病死率为12. 5%(2/16),与呼吸机组的(5. 1±1. 6)d、(7. 6±1. 6)d、(10. 2±2. 6)分、28. 6%(6/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 05)。结论 对于重度肺爆震伤患者,与呼吸机治疗相比,ECMO 治疗可快速和持续改善患者的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2022 Vol. 38 (11): 992-998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51KB] ( 421 )
999 葛健君 周顺楷 叶锋 杨胜生 宋庆青 易云峰
完全胸腔镜下与剖胸肋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完全胸腔镜下与剖胸肋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平市第二医院和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86例连枷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28例;年龄25~69岁[(42. 9±9. 5)岁]。45例行完全胸腔镜下肋骨内固定(胸腔镜组),41 例行剖胸肋骨内固定(剖胸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固定肋骨数、术中出血量、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 d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术后1,3,6,12个月呼吸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4. 1±1. 9)个月]。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39. 5±36. 4)min,较剖胸组的(114. 8±32. 5)min 延长;术中出血量为(124. 6±42. 4)ml,较剖胸组的(198. 6±62. 6)ml减少;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 0±1. 1)d、(14. 9±2. 4)d,较剖胸组的(6. 7±1. 6)d、(17. 9±3. 7)d 缩短(P 均<0. 01)。两组固定肋骨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组 PaO2、PaCO2、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术后 1 d 胸腔镜组 PaO2、PaO2/FiO2分别为(86. 2±5. 4)mmHg、321. 4±36. 1,高于剖胸组的(80. 1±6. 2)mmHg、286. 0±29. 3(P均<0. 01);术后 1 d 胸腔镜组 PaCO2为(37. 4±2. 4)mmHg,低于剖胸组的(40. 0±3. 1)mmHg(P<0. 01)。术后 1,3,6,12 个月胸腔镜组 FVC 为(75. 5±10. 9)%、(84. 5±10. 5)%、(93. 1±12. 8)%、(102. 6±17. 5)%,高于剖胸组的(69. 2±9. 9)%、(78. 3±8. 9)%、(86. 2±10. 4)%、(92. 4±14. 8)%;FEV1为(76. 9±9. 3)%、(88. 4±12. 9)%、(92. 4±13. 9)%、(98. 5±10. 6)%,高于剖胸组的(72. 9±8. 5)%、(82. 8±11. 4)%、(86. 4±12.7)%、(93. 5±11. 9)%;MVV为(78. 3±13. 4)L/min、(87. 5±13. 5)L/min、(94. 6±14. 7)L/min、(100. 1±11. 9)L/min,高于剖胸组的(72. 5±11. 6)L/min、(80. 5±12. 7)L/min、(86. 5±13. 5)L/min、(92. 8±10.3)L/min(P均<0. 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遗留胸廓畸形。两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胸腔镜组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1. 1%(5/45)、6. 7%(3/45)、11. 1%(5/45),低于剖胸组的29. 3%(12/41)、24. 4%(10/41)、31. 7%(13/41)(P 均<0. 05)。 结论 对于连枷胸,完全胸腔镜下肋骨内固定治疗虽然手术时间较剖胸肋骨内固定长,但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有利于改善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2 Vol. 38 (11): 999-1005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43KB] ( 454 )
1006 余小平 陈检明 钟京 易云峰
早期与晚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肋骨骨折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早期与晚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肋骨骨折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33例严重肋骨骨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60~87岁[(67. 9±6. 7)岁]。16例在受伤时间≤3 d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早期手术组),17例在受伤时间>3 d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晚期手术组)。比较两组固定肋骨数、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停留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 1,3,7 d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 8~24个月[(16. 5±4. 3)个月]。两组固定肋骨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手术组手术时间为(67. 3±11. 2)min,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03. 9±28. 2)h,ICU停留时间为(5. 2±1. 9)d,胸管留置时间为(6. 4±2. 8)d,住院时间为(12. 5±3. 5)d,显著短于晚期手术组的(108. 4±18. 4)min、(160. 8±89. 3)h、(10. 1±2. 3)d、(9. 5±2. 2)d、(18. 0±4. 5)d(P<0. 05或0. 01)。早期手术组术后1,3,7 d NRS评分分别为(6. 6±0. 6)分、(3. 3±0. 6)分、(2. 7±0. 8)分,显著低于晚期手术组的(7. 4±1. 1)分、(4. 9±1. 1)分、(3. 9±0. 7)分(P<0. 05 或 0. 01)。早期手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 0%(4/16),低于晚期手术组的70. 6%(12/17)(P<0. 05)。 结论 与晚期手术比较,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肋骨骨折合并呼吸衰竭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可早期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2 Vol. 38 (11): 1006-1011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34KB] ( 650 )
腹部损伤
1012 叶磊 聂凯 李冉冉 陈达丰 张文华 陈永艺 薛小军 王少怡 刘建平 钟伟 周松
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术与剖腹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术(TAE)与剖腹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 48例严重肝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28例,女 20例;年龄 16~75岁[(45. 7±6. 2)岁]。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Ⅲ级 25 例,Ⅳ级 15 例,Ⅴ级 8 例。患者经扩容、止血等一般救治后,26 例行 TAE 治疗(TAE 组),22 例行剖腹手术(剖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 d红细胞、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术前及术后1,3,7 d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 12~60 个月[(17. 1±9. 1)个月]。TAE 组手术时间为(65. 7±9. 2)min,住院时间为(21. 6±6. 6)d,显著短于剖腹组的(162. 5±28. 1)min、(31. 5±7. 4)d(P<0. 05或 0. 01)。两组术前及术后 1 d红细胞、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两组术前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术后1,3,7 d TAE组血清ALT分别为1 154(884,1 698)U/L、(975. 3±400. 9)U/L、(403. 4±232. 9)U/L,显 著 低 于 剖 腹 组 的 2 053(1 965,2 132)U/L、(1 604. 1±188. 2)U/L、(915. 3±160. 5)U/L;AST 分 别 为(1 313. 2±542. 0)U/L、525(302,971)U/L、174(84,324)U/L,显著低于剖腹组的(1 962. 9±245. 4)U/L、1 478(1 089,1 677)U/L、837(674,1 006)U/L(P<0. 05 或 0. 01)。TAE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6. 9%(7/26),显著低于剖腹组的 59. 1%(13/22)(P<0. 05)。 结论 对于严重肝外伤,TAE较剖腹手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2022 Vol. 38 (11): 1012-1019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89KB] ( 395 )
骨与关节损伤
1020 黄之春 万先亮 吴自强 许敏 刘明军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传统透视下辅助载距突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短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传统透视下辅助载距突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短期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江西省南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54例(60足)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30例,女 24例;年龄29~57岁[(39. 5±7. 4)岁]。SandersⅡ型 38足,SandersⅢ型 22足。26例(28足)采用机器人辅助置入载距突螺钉内固定(机器人组),28例(32足)采用传统透视下辅助置入载距突螺钉内固定(徒手组)。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3,6个月跟骨宽度、Böhler角和 Gissane角;术后 6个月足部功能 Maryland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 6~8个月[(6. 9±0. 7)个月]。机器人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分别为(2. 8±0. 7)次、(46. 9±2. 4)min,徒手组分别为(10. 1±2. 0)次、(75. 6±3. 1)min(P均<0. 01)。两组手术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术后 3,6 个月两组患足跟骨宽度、Böhler 角和 Gissane 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均<0. 05),且机器人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徒手组(P<0. 05或0. 01)。机器人组术后6个月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优 21足,良 7足,总优良率为 100%(28/28);徒手组优 19足,良 6足,可 7足,总优良率为78. 1%(25/32() P<0. 05)。机器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28),徒手组为6. 3%(2/32)(P>0. 05)。 结论 与传统透视下辅助徒手置钉比较,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载距突螺钉内固定治疗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显著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并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术后跟骨宽度、Böhler角和 Gissane 角改善情况更优,并获得较好的足部功能。
2022 Vol. 38 (11): 1020-1026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45KB] ( 447 )
1027 林栋 陈长青 王升 谢长伟 郭中帅 崔新华 赵泽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13例,女 32例;年龄 70~96岁[(78. 6±7. 3)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0例,31⁃A2型16例,31⁃A3型19例。20例采用PFBN固定(PFBN组),25例采用PFNA固定(PFNA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尖顶距、拉力螺钉尾至髓内钉外侧距、股骨近端长度及股骨颈干角;末次随访与术后 1 d尖顶距改变长度、拉力螺钉尾至髓内钉外侧距反向移位长度、股骨近端缩短长度及股骨颈干角改变角度;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21个月[(14. 7±3. 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PFBN组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为(7. 9±1. 2)周,明显早于PFNA组的(9. 1±0. 9)周(P<0. 05)。术后 1 d和末次随访时 PFBN 组尖顶距分别为(23. 4±1. 7)mm、(23. 3±1. 6)mm(P>0. 05),PFNA组分别为(24. 5±2. 1)mm、(24. 3±2. 3)mm(P>0. 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PFBN组拉力螺钉尾至髓内钉外侧距分别为(8. 1±1. 1)mm、(11. 8±0. 9)mm(P<0. 01),PFNA组分别为(7. 7±1. 0)mm、(12. 6±1. 6)mm(P<0. 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PFBN 组股骨近端长度分别为(91. 3±1. 6)mm、(88. 5±2. 6)mm(P<0. 01),PFNA 组分别为(91. 4±2. 0)mm、(87. 6±2. 0)mm(P<0. 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PFBN组股骨颈干角分别为(127. 2±2. 9)°、(125. 7±3. 0)°(P>0. 05),PFNA 组分别为(128. 5±3. 0)°、(127. 2±3. 2)°(P>0. 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末次随访与术后 1 d PFBN 组的尖顶距改变长度为(-0. 2±0. 1)mm,PFNA 组为(-0. 2±0. 2)mm(P>0. 05);PFBN 组拉力螺钉尾至髓内钉外侧距反向移位长度为(3. 6±1. 4)mm,明显短于 PFNA 组的(5. 2±1. 1)mm(P<0. 01);PFBN 组股骨近端缩短长度为(2. 7±1. 2)mm,短于 PFNA 组的(4. 0±1. 1)mm(P<0. 01);PFBN组股骨颈干角改变角度为(-1. 6±0. 7)°,PFNA组为(-1. 5±1. 0)°(P>0. 05)。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PFBN 组骨折移位 1例,加压螺钉反向移位2例,大腿疼痛感2例;PFNA组骨折移位1例,大腿疼痛感4例。 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BN较PFNA固定治疗术后下地完全负重时间更早,固定骨折的稳定性更强。
2022 Vol. 38 (11): 1027-1035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539KB] ( 840 )
基础研究
1036 魏丽钦 廖烨 李佳琦 张冰玉 黄钦凤 张良成 陈辉
大鼠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期心肌组织自主神经活性物质的变化
目的 探讨大鼠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期心肌组织自主神经活性物质的变化。 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 SD大鼠 24只,8~10周龄,体重 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脊髓损伤组(18只),脊髓损伤组又分为伤后4,12,24 h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高位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观察和记录各组术后表现,采用 BBB评分法评估大鼠下肢运动功能。各组分别于伤后各时间点取心肌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检测心肌酪氨酸羟化酶(TH)、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蛋白及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术后四肢活动正常,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BBB评分均为21分。脊髓损伤组活动和进食显著减少,双下肢呈弛缓性瘫痪,无自主排泄;BBB评分伤后4,12 h均为0分,伤后24 h评分稍有升高,最高为1分。假手术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脊髓损伤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Western blot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伤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 TH 和 NET 蛋白表达下降,AChE 和ChAT蛋白表达升高(P<0. 05或 0. 01)。RT⁃PCR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伤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TH 和NET mRNA表达下降,AChE和ChAT mRNA表达升高(P<0. 05或0. 01)。脊髓损伤组伤后24 h与4,12 h比较,TH、NET 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伤后12,24 h与4 h比较、伤后 24 h与 12 h比较,ChAT mRN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结论 大鼠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期心肌组织交感神经活性物质TH和NET减少,迷走神经活性物质AChE和ChAT增多,这可能与高位脊髓损伤后阻断高级中枢对心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导致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有关。
2022 Vol. 38 (11): 1036-1041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75KB] ( 516 )
综述
1042 宋小林 李辉 黄光斌 都定元
连枷胸患者疼痛控制与呼吸道管理的研究进展
连枷胸是一种严重的胸部创伤,常合并肺实质损伤,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衰竭,临床救治难度较高。手术治疗连枷胸可迅速恢复胸廓稳定性、消除反常呼吸、维护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现已成为临床共识,而包括疼痛控制、呼吸道管理在内的非手术治疗对进一步改善连枷胸患者的预后仍然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就连枷胸患者综合治疗措施中疼痛控制与呼吸道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连枷胸患者疼痛和肺损伤救治的认识,为临床救治和进一步改善连枷胸患者临床预后和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2022 Vol. 38 (11): 1042-1047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43KB] ( 604 )
1048 刘力铭 雷凯 熊然 杨鹏飞 傅德杰 马超 郭林
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在精准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股骨远端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和髌骨骨折均可能发展成为创伤性膝关节炎,进而导致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VCA)是TKA中股骨远端截骨的重要参考,并显著影响TKA术后假体对位和下肢对线情况。但目前 VCA的具体定义方法、测量方法、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均存在争议。笔者从以上四个方面对 VCA在TKA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精准TKA术前计划和术中实施提供参考。
2022 Vol. 38 (11): 1048-1056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501KB] ( 1016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京ICP备07035254号-18
版权所 ©
电话:023-68818654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