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学术影响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 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中华医学会
 主 编:王正国
 电 话:023-68818654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邮发代号:78-8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创伤杂志
 
2024年 40卷 3期
刊出日期:2024-03-15

脊柱脊髓损伤
骨与关节损伤
软组织损伤
基础研究
综述
共识与指南
创伤护理
目录
   
目录
1
中文目录
2024 Vol. 40 (3): 1-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542KB] ( 105 )
3
英文目录
2024 Vol. 40 (3): 3-4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265KB] ( 84 )
共识与指南
193 陈晓 张浩 王曼 王光超 崔进 张文财 周凤金 杨强 刘国辉 施忠民 杨立利 王志伟 孙贵新 程飚 蔡明 林浩东 沈洪兴 沈浩 张云飞 魏富鑫 牛丰 方超 等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OPHF)是老年人常见骨质疏松骨折之一,发生率仅次于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OPHF患者骨质量差、骨折粉碎、愈合缓慢,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临床诊疗困难。在OPHF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中西医累积了丰富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取得良好效果,但如何结合两种体系优势协同诊疗尚缺乏相关共识的指导。为促进OPHF中西医协同诊疗,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和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订《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就OPHF的中西医协同诊断、治疗与康复方面提出13条推荐意见,旨在促进OPHF中西医协同诊疗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改善患者功能。
2024 Vol. 40 (3): 193-205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858KB] ( 173 )
脊柱脊髓损伤
206 朱强 张海平 闫亮 贺宝荣 杨熙斌 姜永宏 郝定均
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0例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3~60岁[(42. 7±8. 6)岁]。患者均采用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通过颈椎CT扫描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术后9个月通过颈椎正侧位X 线片及CT 扫描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 年及末次随访时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有无迟发性脊髓损伤;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轴向旋转活动度和屈伸活动度;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148 个月[(135.0±6.8)个月]。手术时间为68~122 min[(86.0±14.1)min],术中出血量为90~400 ml[(120. 0±67. 9)ml]。术后3 d颈椎CT扫描示骨折复位均满意。术后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无迟发性脊髓损伤出现,Frankel 分级均为E 级。术后3 个月、1 年、2 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VAS 分别为2. 0(1. 3,3. 0)分、1. 0(1. 0,1. 8)分、1. 0(0. 3,1. 0)分、1. 0(0. 3,1. 0)分,均较术前的7. 0(6. 0,7. 8)分显著降低(P<0. 05),且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降低(P<0. 05),其余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2 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轴向旋转活动度分别为(103. 0±8. 3)°、(128. 3±11. 4)°、(129. 8±13. 6)°,均较术后3个月的(85. 3±7. 0)°显著提高(P<0. 05),且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1年进一步提高(P<0. 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屈伸活动度分别为(65. 5±4. 8)°、(78. 3±6. 5)°、(79. 3±6. 9)°,均较术后3个月的(54. 3±4. 4)°显著提高(P<0. 05),且术后2 年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1 年进一步提高(P<0. 05),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中均未出现动静脉等损伤。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或裂开,未出现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或泌尿系感染、压疮形成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长期随访未发现螺钉、寰椎板松动或断裂情况。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轻微疼痛,旋转时弹响,活动受限。 结论 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靠,疼痛缓解明显,能有效保留颈椎原有的活动度,并发症少,远期疗效满意。
2024 Vol. 40 (3): 206-213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530KB] ( 123 )
214 邵哲 王庆德 郭润栋 张振辉 苏锴 姜文涛 刘沛霖 康永生 梅伟
Ⅰ期改良后路截骨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感染的疗效
目的 探讨Ⅰ期改良后路截骨固定(mPVCR)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感染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OVCF行PVP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61~81岁[(70. 2±6. 4)岁]。损伤节段:T9 1例,T11 2例,T12 3例,L1 1例,L2 2例,T11~T12 1例,T12~L1 1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D级5例,E级6例。均采用Ⅰ期mPVCR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2 周、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病变节段Cobb角;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Cobb角丢失情况;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情况。观察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及骨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44个月[(26.0±9.4)个月]。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0~330 min[(279.2±28.6)min]、500~1 100 ml[(840.9±184.1)ml]。术后2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4.0±0.8)分、(2.7±0.9)分、(2.4±0.7)分,均低于术前的(8. 1±1. 2)分(P<0. 01);ODI 分别为(45. 5±5. 1)%、(30. 0±6. 5)%、(18.5±3.6)%,均低于术前的(78. 7±6. 2)%(P<0. 01);病变节段Cobb 角分别为(7. 9±1. 4)°、(8. 5±1.4)°、(9. 2±1. 5)°,均低于术前的(25. 5±9. 2)°(P<0. 01)。术后3 个月VAS、ODI 均较术后2 周改善(P<0. 05),病变节段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P<0.05),VAS、病变节段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周病变节段Cobb角矫正丢失0. 96(0. 69,1. 45)°,病变节段Cobb角矫正丢失率为4. 4(2. 2,7. 4)%。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均为E级,患者均可独立正常行走。末次随访时,感染均得到治愈且骨愈合良好。术后2例出现胸腔积液合并肺不张,1例出现切口处脂肪液化,1例发生肺炎。患者均无内固定失败情况发生,且无神经症状加重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Ⅰ期mPVCR治疗OVCF患者PVP术后感染,可明显缓解疼痛及改善功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并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减少严重并发症。
2024 Vol. 40 (3): 214-220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398KB] ( 113 )
骨与关节损伤
221 刘兆杰 贾健 戚浩天 孙玉玺 李刚 田维 王宏川 白树财 李鹏飞
髋臼上方水平钢板结合排筏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臼顶压缩老年髋臼骨折的疗效
目的 比较髋臼上方水平钢板结合排筏螺钉与单纯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臼顶压缩老年髋臼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5月至2023年1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20例合并臼顶压缩老年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61~84岁[(72. 2±7. 3)岁]。根据Letournel & Judet分型:前柱骨折13例,前柱伴后方横行骨折5例,双柱骨折2例。患者均行前方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11例采用髋臼上方水平钢板结合排筏螺钉固定(钢板+排筏螺钉组),9例采用单纯螺钉固定(单纯螺钉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3 d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价患侧髋关节功能并比较末次随访时优良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13. 1±3. 1)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3 d Matta影像学标准:钢板+排筏螺钉组解剖复位6例,满意复位5例,单纯螺钉组分别为5例和4例(P>0. 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钢板+排筏螺钉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分别为(14. 0±2. 4)分、(15. 8±2. 2)分,均高于单纯螺钉组的(11. 0±2. 6)分、(13. 0±3. 1)分(P<0. 01),且两组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3 个月进一步提高(P<0. 01)。末次随访时,钢板+排筏螺钉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优3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1. 8%;单纯螺钉组良3例,可2例,差4例,优良率为33. 3%(P<0. 05)。钢板+排筏螺钉组1例、单纯螺钉组5例术后出现臼顶压缩骨折再移位且并发创伤性髋关节炎(P<0. 05)。 结论 对于合并臼顶压缩的老年髋臼骨折,髋臼上方水平钢板结合排筏样螺钉较单纯螺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臼顶压缩骨折再移位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2024 Vol. 40 (3): 221-228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578KB] ( 91 )
229 丁凯 姚雨婧 李志鹏 王磊 顾长源 束昊 孙鲁宁
前交叉韧带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效能评价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效能。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114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例,女36例;年龄11~50岁[29(21,35)岁]。根据术中是否合并半月板撕裂,将患者分为撕裂组(46例)和无撕裂组(68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体重指数(BMI)、致伤原因、损伤机制、损伤侧别、Beighton评分、KT‑2000左右差值、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胫骨前移征、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和轴移等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相关性并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独立危险因素对ACL延迟重建后继发半月板撕裂的预警效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BMI、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高度轴移与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有一定相关性(P<0. 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14. 5周(OR=1. 20,95%CI 1. 05,1. 38,P<0. 01)、BMI≥26. 9 kg/m2(OR=1. 36,95%CI 1. 03,1. 81,P<0. 05)、膝关节运动Tegner 评分≥4 分(OR=2. 29,95%CI 1. 18,4. 46,P<0. 05)、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11. 2°(OR=2. 27,95%CI 1. 06,4. 89,P<0. 05)、高度轴移(OR=0. 03,95%CI 0. 01,0. 03,P<0. 05)与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AUC=0.86,95%CI 0.80,0.93)和病程(AUC=0.85,95%CI 0.77,0.92)的预警价值良好,BMI(AUC=0.78,95%CI 0.69,0.87)和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AUC=0.73,95%CI 0.64,0.83)的预警价值一般,高度轴移(AUC=0.60,95%CI 0.49,0.71)的预警价值最低。各危险因素联合对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预警效能更优(AUC=0.97,95%CI 0.96,1.00)。 结论 病程≥14.5周、BMI≥26.9 kg/m2、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4分、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11.2°及高度轴移是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和病程的预警价值良好,BMI和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的预警价值一般,高度轴移的预警价值最低;上述危险因素联合对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有较好的预警价值。
2024 Vol. 40 (3): 229-235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887KB] ( 119 )
软组织损伤
236 冀云聪 许健 康运康 毕文智 马炜 杨东强 崔红林 付鹏飞 刘一军 田进翔 郭标
关节镜下自体复合补片移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重建上关节囊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疗效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复合补片移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重建上关节囊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IMRCT)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蚌埠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IMR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54~74岁[(62. 6±7. 3)岁]。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复合补片移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重建上关节囊治疗。比较术前、术后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肩肱距离(AHD)、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功能评分和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末次随访时行肩关节MRI评估重建上肩关节囊和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完整性。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3~39个月[16(13,36)个月]。术后6个月,肩关节VAS、AHD、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功能评分分别为2(2,3)分、(9. 1±1. 1)mm、(56. 1±5. 4)分、(19. 7±2. 8)分,均较术前改善[6(5,7)分、(5. 1±1. 2)mm、(37. 9±2. 2)分、(11. 8±1. 2)分](P<0. 05)。末次随访时,VAS、AHD、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功能评分分别为0(0,1)分、(8. 4±0. 9)mm、(83. 6±3. 8)分、(28. 2±2. 3)分,均较术前改善(P<0. 05)。末次随访时,VAS和AHD与术后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Constant⁃Murley评分、UCLA功能评分均较术后6个月进一步改善(P<0. 05)。术后6个月,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分别为(134. 6±13. 5)°、(124. 6±18. 6)°、45(40,50)°,均较术前改善[(63. 2±36.1)°、(65. 0±23. 1)°、30(20,40)°](P<0. 0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分别为(144. 1±12. 6)°、(139. 6±15. 4)°、60(45,65)°,均较术前改善(P<0. 0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与术后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末次随访时,MRI显示10例患者重建上关节囊和肱二头肌长头腱完整。术后1年1例出现大结节吸收,1例冈上肌肌腱部分撕裂。 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复合补片移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重建上关节囊治疗IMRCT,可缓解肩关节疼痛、减少肱骨头上移、改善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减少并发症。
2024 Vol. 40 (3): 236-24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47KB] ( 91 )
243 黄书润 林慧 曾纯 刘江涛 叶维奇 王一勇 苏惠强
改良足底皮片移植法修复背臀部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
目的 比较改良足底皮片移植法和大腿皮片修复背臀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30例背臀部深度烧伤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21~72岁[(49. 9±14. 0)岁]。烧伤总面积占50%~97%总体表面积(TBSA),背臀部Ⅲ度烧伤面积占6%~16% TBSA。背臀部创面仅采用足底或大腿皮片修复或足底皮片联合其他部位皮片修复。按取皮部位及次数分组:20例为足底取皮,其中10例足底取1次皮(足底单次取皮组)和10例足底取2~3次皮(足底反复取皮组);10例大腿取1次皮(大腿单次取皮组)。计算足底取皮患者末次取皮面积、每次可修复的背臀部创面面积。末次取皮后,足底单次取皮组分别与大腿单次取皮组、足底反复取皮组的皮片角质层厚度、7 d皮片成活率、3个月植皮区残余创面面积占比、供区愈合时间、6个月供区温哥华瘢痕评分(VSS)进行比较。末次取皮后6个月,观察植皮区外观质地、患者行走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18 个月[(7. 8±1. 6)个月]。20 例足底取皮患者中,末次取皮面积为2. 5%~4. 5% TBSA[(3. 4±0. 6)%TBSA],每次可修复的背臀部创面面积为3%~8% TBSA[(5. 5±1. 5)%TBSA]。末次取皮后,足底单次取皮组皮片角质层厚度为(190. 4±8. 9)μm,较大腿单次取皮组的(50. 0±6. 6)μm和足底反复取皮组的(166. 8±21. 9)μm厚(P<0. 01);7 d皮片成活率、3个月背臀部植皮区残余创面面积占比、供区愈合时间、6个月供区VSS足底单次取皮组分别为(93. 6±2. 3)%、2. 0(0. 1,3. 5)%、(9. 9±1. 8)d、(1. 7±0. 7)分,大腿单次取皮组分别为(78. 0±6. 6)%、5. 3(4. 0,5. 8)%、(14. 0±1. 4)d、(4. 9±2. 3)分,足底反复取皮组分别为(93. 4±2. 6)%、2. 0(0. 1,3. 8)%、(10. 0±1. 2)d、(1. 8±0. 8)分;足底单次取皮组7 d皮片成活率高于大腿单次取皮组,3个月植皮区残余创面面积占比、供区愈合时间、6个月供区VSS低于或少于大腿单次取皮组(P<0. 05或0. 01),足底单次取皮组与足底反复取皮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末次取皮后6个月,足底取皮患者植皮区比大腿取皮患者更平整硬实;各组患者行走均正常,未见植皮区剧烈瘙痒、疼痛、毛囊炎等并发症。 结论 与大腿皮片修复相比,采用改良足底皮片移植法修复背臀部烧伤创面,皮片角质层更厚,植皮区更加抗压耐磨,皮片成活率更高,供区愈合快、瘢痕轻,术后患者行走正常,无常见并发症,且反复取皮亦不影响疗效。
2024 Vol. 40 (3): 243-249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532KB] ( 81 )
创伤护理
250 徐瑶芯 王舒琳 任晓勤 谢肇 郑婷婷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改善慢性骨感染患者预后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效果
目的 比较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与常规护理改善慢性骨感染患者预后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9例慢性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女47例;年龄15~65岁[(42. 1±3. 8)岁]。感染部位:胫骨144例,股骨75例。按Cierny‑Mader骨感染分类:Ⅰ型(髓内骨感染)44例,Ⅱ型(表层骨感染)57例,Ⅲ型(局部骨感染)79例,Ⅳ型(弥漫性骨感染)39例。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入院,106例)和SFBT组(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入院,113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SFBT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入院开始实施SFBT,干预周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健康调查问卷(SF‑36)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末次随访时护理满意度和骨愈合率。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24. 5±6. 3)个月]。术前两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SF‑36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SAS,SD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院时,SFBT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SF‑36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8. 6±6. 9)分、(23. 0±1. 8)分、(23. 2±1. 6)分、(23. 4±1. 5)分和(23. 1±1. 8)分,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提高[(66. 3±7. 2)分、(19. 7±3. 3)分、(20. 0±2. 7)分、(19. 8±3. 2)分、(20. 5±2. 7)分](P<0. 05);SFBT组SAS、SDS分别为(40. 9±6. 2)分和(41. 1±6. 2)分,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降低[ (46. 4±6. 3)分、(47. 3±6. 4)分](P<0. 05)。术后6个月,SFBT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SF‑36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1. 6±6. 7)分、(26. 3±1. 6)分、(27. 9±1. 4)分、(26. 6±1. 4)分和(27. 9±1.6)分,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提高[(78. 5±7. 2)分、(17. 4±2. 9)分、(18. 7±2. 5)分、(18. 3±3.0)分、(20. 0±2. 5)分](P<0. 05或0. 01);SFBT组SAS、SDS分别为(32. 8±4. 8)分和(30. 8±5. 5)分,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降低[(44. 2±5. 5)分、(42. 5±6. 2)分](P<0. 05)。末次随访时,常规护理组和SFBT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6. 0%(70/106)和88. 5%(100/113)(P<0. 01);常规护理组和SFBT组骨愈合率分别为96. 2%(102/106)和94. 7%(107/113)(P>0. 05)。 结论 与常规护理方法比较, 采用SFBT对慢性骨感染患者进行干预,可促进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理护理模式。
2024 Vol. 40 (3): 250-256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49KB] ( 66 )
基础研究
257 孙赳 杨雪 屈金权 杨欣悦 沈才福 李佳佳 邢颜超 刘江伟
高原环境下猪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早期凝血功能变化特点
目的 探讨高原环境下猪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早期凝血功能变化特点。 方法 选取20头健康长白仔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组、高原组,每组10只。平原组放置于海拔800 m的平原境中,高原组放置于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的实验舱中48 h。两组均手枪致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返回平原观察室。各组伤后0、2、4、8、12 及24 h 分别检测外周血凝血和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 结果 高原组伤后0、2 h P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8、12、24 h PT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 01);伤后4 h PT与平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高原组伤后0、2、4 h APT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8、12、24 h APPT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 01)。高原组伤后0、2、4 h T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12、24 h TT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 01);伤后8 h TT与平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高原组伤后0、2、4、8、12、24 h Fbg、D⁃D、FDP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 01)。高原组伤后0、2、4 h R值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8、12、24 h R值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 01)。高原组伤后0、2、4 h K值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8、12、24 h K值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 05或0. 01)。高原组伤后0、2、4 h α角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伤后8、12、24 h α角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P<0. 01)。高原组伤后0、2、4、8 h MA值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伤后12、24 h MA值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P<0. 01)。高原组伤后0、2、4 h CI值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伤后8、12、24 h CI值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P<0. 01)。高原组伤后0、2、4、8 h PLT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伤后12、24 h PL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P<0. 05或0. 01)。高原组伤后0、2、4、8、12、24 h MPV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 01)。高原组伤后2、4、8、12、24 h PDW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 05或0. 01),伤后0 h PDW与平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高原组伤后0、2、4、8、12、24 h P⁃LCR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 01)。 结论 与平原环境相比,高原环境下猪肠管火器贯通伤早期更易出现高凝状态并伴随轻度纤溶亢进,更快进入低凝状态并伴随明显纤溶亢进。
2024 Vol. 40 (3): 257-265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83KB] ( 106 )
综述
266 王昊飞 陈晓俊 王涛 郭骏飞 侯志勇
下肢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诊疗研究进展
下肢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CECS)是一种运动诱发肢体疼痛的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运动员等积极参与运动的人群,主要表现为运动后下肢疼痛,还可能出现麻木、肢体无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下肢CECS症状通常在一定强度的运动后才会出现,门诊体检时往往难以发现典型症状,易被误诊或漏诊。此外,由于尚缺乏公认而统一的下肢CECS治疗标准,临床工作中常难以抉择是否对患者行手术治疗、选择何种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为此,笔者就下肢CECS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2024 Vol. 40 (3): 266-274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523KB] ( 133 )
275 杨斐 袁堂波 覃健
Tightrope系统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研究进展
肩锁关节脱位是常见的肩部损伤,由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损伤造成,导致患侧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目前,临床上广泛选择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 Ⅲ~Ⅵ型肩锁关节脱位,但存在肩峰下撞击和骨溶解等并发症,因此,治疗方案逐渐从刚性固定转向弹性固定,并趋于喙锁韧带重建。Endobutton系统内固定允许肩锁关节微动,但其线圈长度不能自由调节。Tightrope系统内固定是在Endobutton系统内固定基础上改进而来,具有易操作、可调节、创伤小等优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但术后容易出现锁骨和(或)喙突骨折及复位丢失等相关并发症。目前,Tightrope系统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案多样且未统一,临床效果也不尽相同。为此,笔者就Tightrope系统内固定装置的结构及生物力学、手术方法及疗效等方面对Tightrope系统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2024 Vol. 40 (3): 275-283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334KB] ( 135 )
284 王福鑫 韩康 毛兆虎 张政 宋若先
腰椎峡部裂脊柱解剖学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腰椎峡部裂是指腰椎单侧或双侧椎弓上下关节突和横突移行区之间的骨质损伤,是导致患者下腰痛的常见病因,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腰椎峡部裂的发生发展机制较为复杂,峡部遭受长期应力磨损和突发外力损伤是主要病因。同时,脊柱解剖学相关危险因素是导致腰椎峡部裂的重要病因。充分认识腰椎峡部裂的发病机制、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其发生率。为此,笔者从脊柱解剖学相关的遗传易感因素、局部解剖因素和整体脊柱骨盆序列因素3个方面对腰椎峡部裂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峡部裂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2024 Vol. 40 (3): 284-288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378KB] ( 186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京ICP备07035254号-18
版权所 ©
电话:023-68818654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