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构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神经源性休克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 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38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1例,女70例;年龄12~86岁[(55. 1±12. 9)岁]。121例(31. 8%)并发神经源性休克。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267例)和测试集(114例)。根据是否并发神经源性休克,将训练集267例分为非神经源性休克组(186例)和神经源性休克组(8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训练集神经源性休克组与非神经源性休克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神经源性休克的预测因子并构建回归方程。利用R软件绘制基于回归方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适用性。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集神经源性休克组与非神经源性休克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气管插管、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浓度、髓内病变长度(IMLL)、脊髓受压最大程度(MSCC)、信号强度分级(ISI)及最高损伤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SIA分级(C级∶A级:OR=0. 13,95%CI 0. 03,0. 59,P<0. 01;D级∶A级:OR=0. 04,95%CI0. 01,0. 28,P<0. 01)、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浓度(OR=0. 75,95%CI 0. 65,0. 86,P<0. 01)、IMLL(OR=2. 71,95%CI 1. 68,4. 38,P<0. 01)、ISI (2级∶0级:OR=5. 62,95%CI 1. 07,29. 48,P<0. 05)及最高损伤节段(OR=0. 49,95%CI 0. 29,0. 83,P<0. 01)是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神经源性休克的预测因子。依据上述5个变量构建回归方程:Logit [P/ (1-P)]=10. 99-1. 06× “ASIA分级”-0. 29× “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浓度”+1. 04× “IMLL”+0. 89× “ISI”-0. 74× “最高损伤节段”。在基于此方程建立的预测模型中,训练集AUC为0. 97(95%CI 0. 97,0. 99),测试集AUC为0. 95(95%CI 0. 91,0. 99)。在训练集与测试集的校准曲线中,预测曲线和参考曲线均大致重叠,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 013和0. 050。DCA结果显示,训练集和测试集的阈值概率分别在0%~97%、0%~100%区间时,患者的净获益>0。
结论 基于ASIA分级、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浓度、IMLL、ISI和最高损伤节段构建的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神经源性休克预测模型,展示出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1-2. |
[2]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3-4. |
[3] |
李辉 黄光斌 都定元. 髂内动脉断血术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中应用的相关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577-584. |
[4] |
高红亮 刘华 张涛 杨成伟 王仪哲 黄子荣 章文华 陈龙 康兵 马玉轩 李松凯. 计算机辅助改良椎板钩的设计及其固定腰椎峡部裂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593-604. |
[5] |
林倩 赵夏 郝筱坤 于腾波 陈进利. 尺骨“Z”形缩短截骨联合腕关节镜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深层修复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伴中度以上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605-613. |
[6] |
李栋 王玮 周金华 殷渠东 马运宏. 逆向骶骨翼‑髂骨螺钉固定Tile C型骨盆骨折骶髂关节的最佳进针点及其初步临床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614-622. |
[7] |
袁悦 贾国强 谢康 申向阳 金斌 袁毅. 儿童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623-627. |
[8] |
李想 周巧梅 徐波. 术中泵注S‑氯胺酮对创伤性四肢长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628-634. |
[9] |
郑明 周强 叶吉星 李宗鑫 张耀鹏 姚响 文雪平 王南 蒋电明. 复合骨再生支架的构建及其促大鼠肌袋成骨活性的价值[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635-646. |
[10] |
黄智 刘胜祥 王瀚博 达逸峰 邢文华 杨学军 李峰. 导电水凝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647-653. |
[11] |
李鹏飞 贾健 马信龙. 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654-659. |
[12] |
郑鸿生 赵子刚 刘浩儒 唐婉琦 张晨 梁华平 杨霞. 多组学技术阐明创伤后脓毒症发病机制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660-666. |
[13] |
贺逢孝 蒋治中 石磊 安维新 孟鹏 吴向阳. 锐器致左侧颈部损伤伴疟疾1例诊疗体会[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667-669. |
[14] |
梁苗 刘渝 冉光琴 陈诚. 腹腔镜联合经阴道全层缝合术修补暴力性严重阴道壁裂伤1例[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670-672. |
[15]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