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讨烯醇化酶(Enolase)抑制剂(ENOblock)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调控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促进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160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3⁃甲基腺嘌呤(3⁃MA)自噬抑制剂处理组(3⁃MA组)、脊髓损伤组及ENOblock处理组(ENOblock组),每组40只。假手术组行背部椎板切除,但不损伤脊髓。3⁃MA组、脊髓损伤组和ENOblock组采用改良Allen法打击装置损伤T8脊髓,建立脊髓损伤模型。3⁃MA组和ENOblock组分别在伤后立即向鼠尾静脉推注3⁃MA(2. 5 mg/kg)和ENOblock(100 μg/kg)。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向鼠尾静脉推注等剂量的等渗氯化钠溶液。伤后1,3,7,14,21 d采用BBB评分评估各组双下肢运动功能。伤后3 d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和LC3⁃Ⅰ比值、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和多泛素结合蛋白(p62)的表达量。伤后7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损伤区域LC3⁃Ⅱ和Beclin⁃1的阳性细胞。伤后3 d 采用RT⁃PCR 检测各组脊髓组织损伤区域Beclin⁃1 和Enolase mRNA 的表达量。 结果 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均为(21. 0±0. 0)分]比较,伤后1,3,7,14,21 d 3⁃MA组[(1. 4±1. 1)分、(2. 4±0. 9)分、(3. 8±1. 8)分、(7. 6±1. 1)分、(9. 0±2. 1)分]、脊髓损伤组[(0. 8±0. 5)分、(1. 8±0. 9)分、(3. 6±0. 9)分、(6. 2±1. 3)分、(8. 0±0. 7)分]和ENOblock组[(2. 0±0. 9)分、(2. 2±0. 8)分、(4. 8±1. 1)分、(10. 6±1. 5)分、(13. 2±0. 8)分]BBB评分降低(P 均<0. 05);伤后14,21 d ENOblock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组,伤后21 d 3⁃MA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组(P 均<0. 05)。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伤后3 d 假手术组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 和p62 表达量分别为0. 46±0. 10、0. 41±0. 03、0. 81±0. 03,3⁃MA组分别为0. 66±0. 06、0. 69±0. 02、0. 59±0. 05,脊髓损伤组分别为0. 85±0. 06、1. 07±0. 03、0. 41±0. 02,ENOblock 组分别为0. 68±0. 06、0. 66±0. 08、0. 55±0. 02。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量明显升高,p62表达量明显降低(P 均<0. 05);与脊髓损伤组比较,3⁃MA组和ENOblock组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量降低,p62表达量升高(P 均<0. 05);3⁃MA组和ENOblock组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和p62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伤后7 d 3⁃MA组和ENOblock组LC3⁃Ⅱ和Beclin⁃1阳性细胞比脊髓损伤组少。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0. 25±0. 06、0. 29±0. 03)比较,伤后3 d脊髓损伤组(1. 08±0. 16、0. 98±0. 17)Beclin⁃1 和Enolase mRNA 表达量升高(P 均<0. 05);与脊髓损伤组比较,伤后3 d 3⁃MA组(0. 77±0. 11、0. 72±0. 04)和ENOblock组(0. 81±0. 10、0. 64±0. 09)Beclin⁃1和Enolase mRNA表达量降低(P 均<0. 05);伤后3 d 3⁃MA组和ENOblock组Beclin⁃1和Enolase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 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自噬活性明显增加,ENOblock可通过调控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神经元自噬并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
|
|
[1] |
施忠民 顾文奇 杨云峰 王旭 徐海林 张晖 洪劲松 李棋 张明珠 陶旭 胡勇 魏民 邢丹 袁霆 郭秦炜 张长青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学组 等.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专家共识(2023 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385-393. |
[2] |
邓春花 陈小华 尹芝华 姜耀 谭晓菊 陈亚萍 丁俊琴 樊落 冯乐玲 甘玉云 高小雁 郭锦丽 胡靖 黄陈 黄桂玲 黄天雯 黄迎春 金晖 金艳 李方方 李辉 等.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394-403. |
[3] |
王忠正 王宇钏 陈伟 张英泽. 顺“疼”摸瓜创新理念及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04-407. |
[4] |
赵书杰 陈建 殷国勇. 脊髓损伤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08-414. |
[5] |
夏亚一.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相关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15-420. |
[6] |
吴钒 赵文平 桑大伟 徐彬 邱少康 张勇. 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21-426. |
[7] |
王江 都金鹏 李帅 王晓辉 黄云飞 冯铭哲 屈泽超 汤志毅 贺宝荣. 经横突中点‑关节突移行部入路与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27-434. |
[8] |
林昱东 张思成 周成 孟阁 袁悦 刘方 孙军. 克氏针“去锐性化”髓内弹性复位技术治疗Gartland Ⅲ型伸直桡偏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35-442. |
[9] |
孙淑英 文大林 陈国昇 王茉莉 赵晓东 高楚 毛盛尧 金平 汪正权 张安强 李子龙. 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效能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43-449. |
[10] |
刘宇 冯少龙 陈泽驹 曾浪清 蒋煜文. 桡腕关节骨折伴脱位诊疗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59-464. |
[11] |
赵玉麟 卢洋 王恒 陈诚 陈晓庆. 间充质干细胞片及其衍生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65-472. |
[12] |
魏长宝 糜菁熠 顾三军 李海峰. Ⅰ期半腱肌转移加强修复联合膝关节镜重建技术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73-476. |
[13] |
黑静友 张玉岩 权琳 马温儒 陈媛媛 赵夏.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次假体脱位合并外旋肌缺失1例[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77-480. |
[14] |
胡衍 王栋梁 陈晓 施忠民 周凤金 张建政 陈雁西 曹烈虎 王思成 王剑飞 王宏亮 冯勇 应志敏 胡成栋 韩庆林 李明 陈晓涛 顾峥嵘 黄标通 熊蠡茗 等. 老年骨质疏松性肩关节周围骨折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4): 289-298. |
[15] |
杜钰堃 黄大耿 田伟 郝定均 西永明 贺宝荣 陈伯华 初同伟 董健 董军 冯皓宇 范顺武 冯世庆 高延征 官众 海涌 贺利军 贺园 蒋电明 姜建元 孔维庆 等. 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临床诊疗循证指南(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4): 299-3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