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学术影响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 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中华医学会
主 编:王正国
电 话:023-68818654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邮发代号:78-8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创伤杂志
2024年 40卷 4期
刊出日期:2024-04-15
专家论坛
颅脑损伤
脊柱脊髓损伤
骨与关节损伤
综述
专题综述
泌尿系损伤
院士论坛
技术与方法
专题综述
共识与指南
目录
目录
1
中文目次
2024 Vol. 40 (4): 1-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555KB] (
258
)
3
英文目次
2024 Vol. 40 (4): 3-4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267KB] (
234
)
院士论坛
289
张英泽
聚焦新质科研,打造中国骨科学发展新时代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以科技自立自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展现了新时代生产力的新质态。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中国骨科学“新质科研”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内涵,必须要坚持基础研究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积极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培养创新型人才,避免科研“泡沫化”,不断塑造骨科学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的骨科学研究要牢牢把握新质科研方向、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创新人才,焕发中国骨科医师的原始创新意识,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中国骨科事业行稳致远。
2024 Vol. 40 (4): 289-29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1423KB] (
487
)
专家论坛
293
刘劲芳
创伤性脑损伤后慢性进程中的相关疾病及应对策略
创伤性脑损伤(TBI)通常被视为一种急性损伤。然而,TBI对患者的影响是长期的,会增加患者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率,需长时间治疗、护理和康复,故也是一种慢性进程。如何优化TBI患者的全病程管理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为此,笔者阐述TBI后慢性进程中的相关疾病及应对策略的新进展,旨在提高对TBI后长期病程的认识与重视,为TBI的管理及研究提供参考。
2024 Vol. 40 (4): 293-297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1065KB] (
338
)
共识与指南
298
都金鹏 陈伯华 程黎明 初同伟 董健 段永超 樊珊 冯皓宇 范顺武 冯世庆 郭华 高延征 官众 海涌 何达 贺利军 贺园 黄云飞 蒋电明 姜建元 林斌 刘斌 等
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操作指南(2024版)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抗拔出强度,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创伤、退变等疾患。但颈椎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诸多重要结构,螺钉误置易造成严重并发症。导航、机器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但辅助下颈椎椎弓根固定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辅助置钉存在一定难度,不规范操作易导致辅助手术失败。目前国内外未见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手术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为了规范该项技术的操作,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订《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操作指南(2024版)》,就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常见问题及防止措施等方面提出10条推荐意见,为各级医院规范地开展该手术提供参考。
2024 Vol. 40 (4): 298-309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780KB] (
637
)
310
袁强 虞剑 陈建 陈文劲 丁天凌 方文华 冯军峰 高国一 高亮 杭春华 贺晓生 胡荣 胡颖红 黄齐兵 江荣才 蓝胜勇 李立宏 李育 刘劲芳 马驰原 马辉 等
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
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高发,显著增加颅内进展性出血及术中大出血风险、救治难度及患者病死率。颅脑创伤后大量组织因子暴露导致凝血异常激活是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机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创伤性凝血病。目前,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起病隐匿、出现时往往不合并大出血、诊断标准不一、诊治不规范,尚缺乏相关共识或指南。为此,国家创伤医学中心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指南、共识和临床研究,通过改良德尔菲法征集专家建议,共同制订《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就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提出18条推荐意见,旨在规范临床诊治。
2024 Vol. 40 (4): 310-32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765KB] (
479
)
颅脑损伤
323
韩勇 李璐 王杭州 王勇强 杨天权 徐金 朱炳鑫 李政委 陈民
错位固定大骨瓣减压术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儿童创伤性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错位固定大骨瓣减压术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儿童创伤性颅内压增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8月至202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33例创伤性颅内压增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2~17岁[(5.9±3.3)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6. 3±2. 1)分,其中3~5分13例,6~8分15例,9~12分5例。19例行错位固定大骨瓣减压术(错位骨瓣组),14例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去骨瓣组)。错位骨瓣组18例、去骨瓣组13例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毕当时,术后24 h、72 h及7 d的颅内压,术后6个月内颅骨修补/成形术比率,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硬膜下积液、脑积水、切口感染/坏死、癫痫)发生率。 结果 患儿均获随访6~67个月[10(6,4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毕当时,术后24 h、72 h及7 d的两组颅内压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内错位骨瓣组无骨瓣吸收等问题,颅骨修补/成形术比率为0. 0%(0/19),低于去骨瓣组的78. 5%(11/14)(P<0. 01)。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G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错位骨瓣组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0.0(0/19),低于去骨瓣组的28. 6%(4/14)(P<0. 05);两组术后脑积水、切口感染/坏死及癫痫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相比,错位固定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儿童创伤性颅内压增高能够避免颅骨修补/成形术、降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
2024 Vol. 40 (4): 323-329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21KB] (
311
)
330
朱晓明 张莉 杨杨 杨阳 张亮 马莉 杨理坤 王玉海
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超声搏动指数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估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超声搏动指数(PI)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颅内压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04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3例,女31例;年龄16~77岁[(56. 4±15. 9)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6. 1±1. 6)分]。收集sTBI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176例次ICA和MCA的经颅多普勒(TCD)超声平均血流速度(Vm)和PI,以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176例次有创颅内压监测值分为颅内压正常组(≤20 mmHg,126例次)和颅内压增高组(>20 mmHg,50例次)。比较两组ICA和MCA的Vm、PI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ICA和MCA的PI与有创颅内压之间相关性并作直线回归分析。Bland‐Altman差异分析评估ICA和MCA的PI预测颅内压与有创颅内压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CA 和MCA 的PI 预测颅内压增高的能力,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95%CI、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颅内压增高组中ICA和MCA的PI分别为1. 21±0. 24、1. 22±0. 25,显著高于颅内压正常组的1. 12±0. 15、1. 13±0. 20(P<0. 05或0. 01),两组ICA和MCA的Vm及SBP、D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CA和MCA的PI与有创颅内压显著相关(r=0. 29,P<0. 01;r=0. 31,P<0. 01)。Bland‐Altman结果显示,ICA的PI预测颅内压的平均偏差为+0. 08 mmHg,MCA的PI预测颅内压的平均偏差为+0. 16 mmHg(P>0. 05)。ROC曲线结果表明,ICA 和MCA 的PI 诊断颅内压增高的AUC 分别为0. 61(95%CI 0. 52,0. 70)和0. 60(95%CI0. 51,0. 70),灵敏度为58%和50%,特异性为60%和74%。两者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ICA和MCA的TCD超声PI在辅助动态预测sTBI患者的颅内压和诊断颅内高压上无明显差异,但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
2024 Vol. 40 (4): 330-335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1267KB] (
219
)
专题综述
336
夏晶 韩冰莎 王炬 冯光
颅内压相关参数预测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预后的研究进展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常存在颅内血肿、脑积水等和全身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目前,颅内压被认为是sTBI临床管理中最重要的目标导向参数,可实时监测颅内疾病进展,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继发性脑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单纯颅内压监测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颅内压数据信息不完整及数据信息滞后等。临床上往往还需采用除颅内压以外的其他相关参数辅助进行全面监测,包括血管压力反应指数(PRx)、平均颅内压波幅(MWA)、颅内压波幅与颅内压的相关系数(RAP),颅内压波幅与动脉血压波幅的相关系数(IAAC)等,通过精确反映脑顺应性及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等进一步在临床中辅助指导sTBI治疗策略与评估患 者预后。但目前临床尚缺乏对颅内压相关参数的全面认识。为此,笔者就颅内压相关参数在预测sTBI预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与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2024 Vol. 40 (4): 336-34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14KB] (
430
)
脊柱脊髓损伤
343
韩念荣 艾克热木·吾斯曼 刘岩路 莫军 王荣 胡炜 黄异飞
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C型骨折的疗效
目的 比较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与传统后路切开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C 型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3 例;年龄25~61 岁[(46. 5±9. 8)岁]。损伤节段:T10~11 11 例,T11~12 12 例,T12~L1 19 例,L1~2 9 例,L2~3 9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27例,B级21例,C级12例。30例行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30例行传统后路切开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传统切开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35~46个月[(39. 0±3. 4)个月]。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50(120,210)min,术中出血量为145(100,200)ml,短于或少于传统切开组的210(210,240)min、330(300,350)ml(P<0. 01)。术前,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ODI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 周、6 个月微创手术组VAS 分别为3. 0(2. 0,4. 0)分、1. 0(1. 0,2. 0)分,低于传统切开组的4. 0(4. 0,5. 0)分、2. 0(1. 0,2. 0)分(P<0. 01)。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末次随访时两组ASI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中及术后微创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 0%(3/30),低于传统切开组的33. 3%(10/30)(P<0. 05)。 结论 与传统后路切开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相比,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C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明显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2024 Vol. 40 (4): 343-349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11KB] (
407
)
350
王福鑫 韩康 毛兆虎 张政 宋若先
腰椎峡部裂与L5椎弓根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裂发生发展过程中L5椎弓根的形态学变化,并进一步分析L5椎弓根形态特征对峡部裂发生风险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14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24例,女20例;年龄18~70岁[(35. 7±14. 4)岁]。腰椎双侧峡部裂患者79例(峡部裂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65例(滑脱组)。选取同期144例腰椎CT平扫未见明显结构异常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于CT图像上测量L5椎弓根的形态学参数,包括椎弓根长度(PL)、椎弓根螺钉轨迹长度(PSTL)、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内倾角(PCA)、椎弓根高度(PH)和椎弓根峡部角(PIA)。先比较三组内左右侧别间各测量参数的差异,再将各组内左右侧的数据合并,比较三组间各测量参数的差异。为进一步探究L5椎弓根形态特征对峡部裂发生风险的影响,将峡部裂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测量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L5椎弓根形态特征相关的峡部裂危险因素。 结果 三组内左右侧别间PL、PSTL、PW、PCA、PH和PI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各测量参数不受左右侧别因素的影响。峡部裂组PL、PSTL、PW、PCA和PIA分别为(13. 5±2. 0)mm、(47. 6±2. 4)mm、(15. 5±2. 0)mm、(29. 0±2. 9)°和(118. 6±5. 9)°,与滑脱组的(13. 6±2. 0)mm、(47. 7±3. 2)mm、(15. 9±2. 7)mm、(28. 3±3. 1)°和(119. 2±5. 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均大于对照组的(12. 8±1. 7)mm、(45. 1±3. 1)mm、(14. 9±2. 0)mm、(25. 6±3. 0)°和(106. 6±5. 5)°(P<0. 05);峡部裂组PH为(10. 5±1. 2)mm,与对照组的(10. 8±1. 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均大于滑脱组的(10. 0±1. 3)mm(P<0. 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A增大(OR=1. 40,95%CI 1. 17,1. 67,P<0. 01)和PIA增大(OR=1. 46,95%CI 1. 30,1. 64,P<0. 01)与腰椎峡部裂显著相关。 结论 腰椎峡部裂患者L5椎弓根相较于正常人群PL和PSTL更长、PW更宽、PCA和PIA更大,故具有“长、宽、外展”的形态学特征。L5椎弓根形态学变化主要发生在峡部断裂前,且PCA和PIA增大是腰椎峡部裂的危险因素。
2024 Vol. 40 (4): 350-355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290KB] (
259
)
骨与关节损伤
356
李振东 和文宝 陈城 张艺 周海超 李勇奇 夏江 杨云峰
腓骨肌腱滑脱手术方式选择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目前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的几种手术方法的效果。 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中检索手术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的研究。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统计文献基本信息、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术后复发和并发症情况。用RevMan5. 4软件作单组率的Meta分析并确定术后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95%CI。对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术后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箱式图统计描述。 结果 共纳入32篇文献(37项研究),690例患者,男女比例约为2. 8∶1。共27 项研究记录致伤原因,包括498 例患者,其中运动损伤397 例(79. 7%)。将纳入的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四组:腓骨沟加深组(12项研究,228例)、腓骨上支持带(SPR)修复或重建组(13项研究,259例)、骨性阻挡组(6项研究,119例)和肌腱重排列组(6项研究,84例)。术后复发率各组的95%CI:腓骨沟加深组为0. 0004(0. 0000,0. 0080),SPR修复或重建组为0. 0121(0. 0025,0. 0286),骨性阻挡组为0. 0321(0. 0081,0. 0711),肌腱重排列组为0. 0010(0. 0049,0. 019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各组的95%CI:腓骨沟加深组为0. 0223(0. 0009,0. 0711),SPR 修复或重建组为0. 0476(0. 0195,0. 0873),骨性阻挡组为0. 1376(0. 0435,0. 2732),肌腱重排列组为0. 1112(0. 0100,0. 3003)。各组95%CI 均有重叠,术后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共24项研究具备完整AOFAS评分数据,箱式图显示各项研究术后AOF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升。箱式图显示腓骨沟加深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其他三组,SPR修复或重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三组。 结论 对于腓骨肌腱滑脱,手术治疗总体效果较好,腓骨沟加深和SPR修复或重建可作为首选术式,而采用骨性阻挡或肌腱重排列法时需警惕术后并发症。
2024 Vol. 40 (4): 356-366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1334KB] (
356
)
泌尿系损伤
367
李金雨 汤仕杰 于忠英 赵力 郁毅刚 朱显钟 林伟鹏
尿道球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内镜下会师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尿道球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内镜下会师术(ER)后并发尿道狭窄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126例尿道球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0~69岁[(45. 1±12. 5)岁]。根据ER术后是否并发尿道狭窄,分为狭窄组(43例)和非狭窄组(83例)。比较两组年龄、致伤原因、阴囊血肿、尿道损伤程度、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导尿次数、术前是否行膀胱造瘘、内镜会师术方式、尿道镜探查时长、术后导尿管是否牵拉、术后中段尿培养结果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ER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R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尿道损伤程度、术前导尿次数、术前是否行膀胱造瘘、尿道镜探查时长、术后中段尿培养结果阳性与ER术后尿道狭窄有一定的相关性(P<0. 05或0. 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尿道完全断裂(OR=4. 54,95%CI 1. 74,11. 86,P<0. 01)、术前导尿次数≥3 次(OR=2. 72,95%CI 1. 41,5. 25,P<0. 01)、尿道镜探查时长≥35 min(OR=1. 06,95%CI 1. 03,1. 09,P<0. 01)、术后中段尿培养结果阳性(OR=42. 99,95%CI 5. 91,312. 92,P<0. 01)与ER术后并发尿道狭窄显著相关。 结论 尿道完全断裂、术前导尿次数≥3次、尿道镜探查时长≥35 min、术后中段尿培养结果阳性是尿道球部闭合性损伤患者ER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 Vol. 40 (4): 367-37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532KB] (
257
)
技术与方法
373
卜鹏飞 金涛 马鑫榆 浦路桥 齐保闯 何鹏举 蔡芝军 毕叶 李川 徐永清
镍钛记忆合金钉角固定器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的疗效
Lisfranc骨折脱位是指前足与中足连接处的骨折和脱位,治疗不当会导致足部畸形和疼痛,甚至足弓坍陷等功能障碍。目前手术固定方式包括跨关节钢板、骑缝钉、经关节斜行螺钉固定等,但没有一种内固定可做到既能有效固定又不破坏关节面。近年来,镍钛记忆合金内固定器因具有记忆加压作用在锁骨和髌骨骨折中的应用广泛,但在足部Lisfranc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未见报道。针对足部小骨头及多关节的特点,本课题组研发了镍钛记忆合金钉角固定器,可对Lisfranc骨折脱位进行有效加压并固定,且不损伤关节面。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7例Lisfranc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镍钛记忆合金钉角固定器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的效果。
2024 Vol. 40 (4): 373-376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326KB] (
226
)
综述
377
杨振邦 朱燕宾 孙惠莲 张英泽
胫骨平台骨折主要分型研究进展
胫骨平台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交通事故、坠落等高能量损伤是其主要致伤原因,具有骨折形态多样、临床治疗棘手和预后不理想等特点。目前,胫骨平台骨折的诊疗主要根据骨折结构特点确定骨折分型,进而根据分型规划手术治疗方案,以期达到良好的临床预后。因此,简单、科学、可精准指导临床治疗的骨折分型方法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及诊疗理念的更新,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相关方法仍在不断完善,不同分型方法各有侧重,在指导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各异。为此,笔者对胫骨平台骨折主要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24 Vol. 40 (4): 377-384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64KB] (
615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京ICP备07035254号-18
版权所 ©
电话:023-68818654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