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半束腓骨长肌腱移植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缺损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4例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26~62岁[(42. 8±10. 7)岁]。均行自体半束腓骨长肌腱移植重建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评估患侧MRI影像学以判断跟腱愈合情况;复查Thompson试验并检查患者是否能完成单踝提踵;询问患者重返日常生活、运动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24~47个月[(35±9)个月]。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ATRS和VAS分别为(87. 9±6. 6)分、(80. 9±2. 4)分、(2. 0±0. 3)分,均优于术前的(52. 7±16. 9)分、(42. 0±4. 4)分、(4. 1±0. 4)分(P<0. 05);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ATRS和VAS分别为(95. 2±7. 2)分、(85. 9±2. 5)分、(0. 8±0. 3)分,均优于术后12个月(P<0. 05)。末次随访时患侧踝关节MRI示断裂跟腱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Thompson试验为阴性,患者均能完成患侧单足提踵。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其中5例恢复篮球等中高强度运动及中高强度体能训练,5例恢复慢跑、游泳等低强度运动,其余4例由于担心再次受伤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再参与体育运动。1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考虑与痛风相关。1例术后诉天冷或久走后跟腱轻微疼痛。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跟腱再次断裂,未诉取腱部位不适或足外翻及踝跖屈受限。
结论 自体半束腓骨长肌腱移植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缺损,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显著改善,疼痛明显缓解,重返生活、运动情况基本满意,并发症少。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1-2. |
[2]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3-4. |
[3] |
王庆德 贺园 陈伯华 初同伟 都金鹏 董健 冯皓宇 范顺武 冯世庆 高延征 官众 郭华 海涌 贺利军 蒋电明 姜建元 林斌 刘斌 刘宝戈 李淳德 李放 李锋 等. 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下颈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97-106. |
[4] |
杨理坤 陈涛 王玉海. 控制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手术操作的相关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107-110. |
[5] |
刘克洪 董天华 韩春 周卫 王晓阳 胡晓华. 丰富环境量化刺激与常规康复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效果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111-117. |
[6] |
曹铖 徐海诚 王嘉辰 赵红杰 石源 陈雨舟 吴伟 高恒.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118-126. |
[7] |
丁春龙 陈俊杰 奚少东 周勤伟 王辉军 邱杰 刘慧泽 张叶磊 郑昀旭 董富康.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效能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127-132. |
[8] |
郭彦谷 叶益超 史汉童 侯晓翔 张丹枫 侯立军. 颅脑海水浸泡伤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133-139. |
[9] |
胡楠荼 李岩 狄海波. 睡眠结构在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状态评估及恢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140-145. |
[10] |
张俊 厉国定 王健 禹宝庆. 改良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固定垂直不稳定骨盆后环脱位的生物力学特性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146-153. |
[11] |
赵谦 胡文晋 吴疆 陈啸 任富继 郑慧锋 黄竞敏. 基于胫腓骨重建的单股骨隧道技术治疗Fanelli C型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154-161. |
[12] |
刘育杰 姜凯 魏文生 屈晓妍 刘明明 于龙华. 数字化辅助多个游离组织组合移植重建治疗手严重毁损伤的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168-172. |
[13] |
魏岚 卢锴璇 康永生 陈丽丽 赵宁. 基于达标理论的出院准备服务在颈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173-178. |
[14] |
沈芙茗 廖玲妮 王文君 李冀龙 张浩 胡衍 徐可 苏佳灿. 微流控器官芯片的构建及其在模拟软骨下骨骨重塑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179-189. |
[15] |
刘东 陈林 胡超 王志强. 骨盆骨折经改良Stoppa入路术中发现髂外静脉走形变异1例[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2): 190-19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