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冲击伤(bTBI)后非致命性淹溺大鼠认知功能变化。 方法 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冲击伤组、淹溺组和冲击伤+淹溺组,每组2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冲击伤组采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4. 0 MPa驱动段压力)构建bTBI模型;淹溺组水面上1 m处自由落下(水温18 ℃、水深30 cm),待游泳力竭后捞出;冲击伤+淹溺组通过生物激波管致伤后,即刻同法淹溺。伤后3 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CA1、CA3区神经元病理学变化并统计其存活数量;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递质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和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并计算Bcl⁃2/Bax比率。 结果 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显示,伤后3 d冲击伤+淹溺组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探索行为次数低于正常组和冲击伤组(P<0. 05或0. 01),与淹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且淹溺组探索行为次数低于冲击伤组(P<0. 05)。Morris水迷宫试验显示,冲击伤+淹溺组在定位航行试验第3,4天寻靶潜伏时间高于正常组,空间探索试验穿越靶区次数和靶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低于正常组(P<0. 05或0. 01);而冲击伤组、淹溺组和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尼氏染色显示,伤后3 d正常组海马CA1、CA3区神经元排列整齐、尼氏体清晰,其他组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与正常组相比,其他各组海马CA1、CA3区神经元数目呈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冲击伤+淹溺组神经元数目最少,低于冲击伤组和淹溺组(P<0. 05或0. 01)。ELISA法检测显示,伤后3 d冲击伤+淹溺组海马谷氨酸水平高于其他各组,且冲击伤组和淹溺组高于正常组(P<0. 05或0. 01);冲击伤+淹溺组甘氨酸水平低于正常组(P<0. 05),冲击伤组、淹溺组和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各组GAB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此外,冲击伤组、淹溺组和冲击伤+淹溺组GRP78 表达高于正常组(P<0. 05 或0. 01),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淹溺组和冲击伤+淹溺组caspase⁃12表达高于正常组(P<0. 05或0. 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与冲击伤组相比,冲击伤+淹溺组表达显著升高(P<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伤后3 d冲击伤+淹溺组Bcl⁃2表达低于其他各组,且冲击伤组和淹溺组低于正常组,淹溺组低于冲击伤组(P<0. 05或0. 01);冲击伤+淹溺组Bax表达高于其他各组,且淹溺组高于正常组(P<0. 05或0. 01),冲击伤组和淹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冲击伤+淹溺组Bcl⁃2/Bax比率低于其他各组,且冲击伤组和淹溺组低于正常组,淹溺组低于冲击伤组(P<0. 05或0. 01)。淹溺组、冲击伤+淹溺组caspase⁃3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冲击伤组(P<0. 05或0. 01),冲击伤+淹溺组和淹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非致命性淹溺可加重bTBI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引起记忆、情绪等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涉及海马组织神经递质谷氨酸和甘氨酸失衡引起细胞稳态破坏,并在损伤早期通过ERS激活下游促凋亡途径,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
|
|
|
[1] |
郭秦炜 白露 桂鉴超 黄红拾 华英汇 李棋 李文翠 施忠民 陶旭. 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临床循证指南(2022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769-775. |
[2] |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脊柱损伤与功能重建学组 等. 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诊疗指南(2022 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776-784. |
[3] |
郎力键 杨春 冯军峰 高国一 江基尧.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收住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指征及早期用药情况调查[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785-790. |
[4] |
柯家祥 姜杰 李蓓 李宁 刘虎. 480例电烧伤并发脑损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791-796. |
[5] |
余正红 邵佳 高坤 毛克政 冯航 张修儒 高延征. 后路寰椎单轴与多轴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Gehweiler Ⅲb型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797-805. |
[6] |
赵士杰 李长明 许建柱 李强 全仁夫. 后路楔形截骨与椎体成形术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06-813. |
[7] |
陈宾 郑科 黄涛 陈培生 林朝晖 林东泽 林凤飞. 闭合性跟骨骨折经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14-820. |
[8] |
鲍飞龙 亢世杰 黄东生 江涛 赵广会 吕夫新 刘涛. 肘关节外侧入路脱位法与非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21-827. |
[9] |
冯勇 赵燕旭 董宏彬 周皓 宗龙泽 万一群 彭江 唐佩福 张民泽 汪爱媛. 足弓指数与足部运动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及两者在下肢应力性骨折中的特点[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28-833. |
[10] |
林浩东 傅慧超 吴晓明. 《2021版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指南》解读[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34-839. |
[11] |
卞旭廷 苟小力 张轩 唐康来 陶旭.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治及康复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40-848. |
[12] |
周子然 王兵 邱龙恒 苗辉 熊云宇 郭子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49-856. |
[13] |
黄圣宇 郭光华 朱峰. 补体系统在创伤后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57-864. |
[14] |
李箭 崔国庆 何成奇 陈世益 陈柏旭 陈虹 戴雪松 何红晨 康汇 李铁山 李国平 陆九州 马超 唐新 陶军 王洪 向明 邢丹 熊益权 薛庆云 杨睿 袁霆 等.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专家共识(2022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8): 673-680. |
[15] |
顾文奇 施忠民. 急性足踝部运动损伤诊疗需要注意的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8): 681-68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