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老年髋部骨折(geriatric hip fracture, GHF)是一个老话题。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以非手术治疗如卧床牵引,或以三翼钉、斯氏针手术内固定为主的手术治疗。由于内固定的稳定性差,因此老年患者卧床时间很长,导致固定失败、畸形致残和病死率均很高[1]。20世纪90年代后期,采用动力髁螺钉(DCS)、动力髋螺钉(DHS)等治疗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明显提高。而股骨远端防旋髓内钉(PFNA)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靠等优点,成为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则逐渐以人工关节置换为主。对于GHF,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GHF的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一直是大家需要直面的问题。GHF后1年内病死率为30%~55%,且大部分发生在骨折后3~6个月。而GHF手术技术的进展并未使这种情况发生根本改变。GHF患者往往为高龄、超高龄,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和多种严重内科疾病及精神和心理问题等。因此,GHF的治疗绝不单纯是一个手术问题,其中康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的问题。笔者就GHF治疗和康复模式的转变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