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载万古霉素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作用 |
姚粝芹 穆文博 袁晨 李亦丞 刘阳 杨建华 曹力 孙学斌 |
|
|
摘要 目的 探讨载万古霉素(Vm)微泡(MBs)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膜形态结构、厚度及细菌活力的影响。 方法 以薄膜水化法制备Vm-MBs。以MRSA为受试菌株,将直径13 mm的无菌盖玻片放置于24孔板中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结晶紫染色后通过肉眼、光镜观察生物膜形态。LIVE/DEAD、SYTO59和DIL分别对生物膜和MBs染色,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态及生物膜与MBs的位置关系。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生物膜分为对照组、Vm组、Vm-MBs组、UTMD组、Vm-MBs+UTMD组,每组9个样本。各组生物膜给予相应处理后24 h,采用LIVE/DEAD染色,并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生物膜形态结构变化;采用结晶紫染色,借助酶标仪测定并比较各组生物膜密度差异;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生物膜厚度及细菌活力差异。 结果 制备的Vm-MBs符合实验要求。肉眼、光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生物膜结构致密,厚度为(13.8±0.2)nm,较均匀,膜内有少量死菌,活菌比例为(94.9±0.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MBs能穿透进生物膜深层。各组给予相应处理后24 h,LIVE/DEAD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Vm组、Vm-MBs组、UTMD组比较,Vm-MBs+UTMD组生物膜形态结构破坏最显著,出现大量死菌,仅残存少量分散的浮游细菌,细胞膜形态出现不规则变化。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Vm-MBs+UTMD组生物膜密度显著降低(P<0. 05),Vm组、Vm-MBs组、UTM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Vm-MBs组、UTMD组、Vm-MBs+UTMD组生物膜厚度变薄(P 均<0. 05),V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Vm 组、Vm-MBs 组、UTMD 组比较,Vm-MBs+UTMD 组生物膜厚度变薄(P 均<0. 01),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与对照组比较,Vm组、Vm-MBs组、UTMD组、Vm-MBs+UTMD 组细菌活性显著降低(P 均<0. 01);与Vm 组、Vm-MBs 组、UTMD 组比较,Vm-MBs+UTMD组细菌活性显著降低(P 均<0. 01),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 均>0.05)。 结论 Vm-MBs联合UTMD技术能够有效破坏生物膜形态结构,减少生物膜厚度,同时释放抗生素,显著降低细菌活力,提高抗生素杀菌效能。
|
|
|
[1] |
郭秦炜 白露 桂鉴超 黄红拾 华英汇 李棋 李文翠 施忠民 陶旭. 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临床循证指南(2022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769-775. |
[2] |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脊柱损伤与功能重建学组 等. 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诊疗指南(2022 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776-784. |
[3] |
郎力键 杨春 冯军峰 高国一 江基尧.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收住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指征及早期用药情况调查[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785-790. |
[4] |
柯家祥 姜杰 李蓓 李宁 刘虎. 480例电烧伤并发脑损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791-796. |
[5] |
余正红 邵佳 高坤 毛克政 冯航 张修儒 高延征. 后路寰椎单轴与多轴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Gehweiler Ⅲb型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797-805. |
[6] |
赵士杰 李长明 许建柱 李强 全仁夫. 后路楔形截骨与椎体成形术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06-813. |
[7] |
陈宾 郑科 黄涛 陈培生 林朝晖 林东泽 林凤飞. 闭合性跟骨骨折经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14-820. |
[8] |
鲍飞龙 亢世杰 黄东生 江涛 赵广会 吕夫新 刘涛. 肘关节外侧入路脱位法与非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21-827. |
[9] |
冯勇 赵燕旭 董宏彬 周皓 宗龙泽 万一群 彭江 唐佩福 张民泽 汪爱媛. 足弓指数与足部运动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及两者在下肢应力性骨折中的特点[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28-833. |
[10] |
林浩东 傅慧超 吴晓明. 《2021版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指南》解读[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34-839. |
[11] |
卞旭廷 苟小力 张轩 唐康来 陶旭.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治及康复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40-848. |
[12] |
周子然 王兵 邱龙恒 苗辉 熊云宇 郭子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49-856. |
[13] |
黄圣宇 郭光华 朱峰. 补体系统在创伤后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857-864. |
[14] |
李箭 崔国庆 何成奇 陈世益 陈柏旭 陈虹 戴雪松 何红晨 康汇 李铁山 李国平 陆九州 马超 唐新 陶军 王洪 向明 邢丹 熊益权 薛庆云 杨睿 袁霆 等.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专家共识(2022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8): 673-680. |
[15] |
顾文奇 施忠民. 急性足踝部运动损伤诊疗需要注意的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8): 681-68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