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评估基于MRI影像组学的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的颈部MRI平扫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07例,女28例;年龄24~89岁[(56.0±11.9)岁]。将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94例)和测试组(41例)。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患者预后包括56例无自理能力(0~8分)和79例有自理能力(9~17分)。勾画所有患者颈髓损伤区域,采用Z‑Score标准化统一图像信号强度分布后,提取该区域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法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数据降维。在训练组中,使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与预后无自理能力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并输入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极端随机树、轻量级梯度提升机、自适应增强、朴素贝叶斯及K近邻7种分类器中,构建预测模型。在测试组中,采用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精确率、F1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并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各模型的临床适用性。
结果 共筛选出14个影像组学特征,包括1个一阶特征和13个纹理特征。在测试组中,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极端随机树、轻量级梯度提升机、自适应增强、朴素贝叶斯、K近邻7种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0.85、0.81、0.90、0.90、0.71、0.73、0.71;精确率分别为1.00、0.95、0.92、0.96、0.72、0.75、0.88;灵敏度分别为0.76、0.72、0.92、0.88、0.84、0.84、0.60;特异度分别为1.00、0.94、0.88、0.94、0.50、0.56、0.88;F1分数分别为0.86、0.82、0.92、0.92、0.78、0.79、0.71;AUC分别为0.93、0.92、0.94、0.97、0.58、0.67、0.88;H‑L拟合优度检验的P 值分别为0.211、0.112、0.218、0.089、<0.001、<0.001、0.105;DCA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在0~1区间内,临床获益率均>0,优于其余模型。
结论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极端随机树、轻量级梯度提升机4种模型对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的预后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其中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最佳的临床适用性。
|
|
|
[1] |
黄楷 白伦浩 毕擎 陈虹 陈疾忤 戴雪松 费文勇 付维力 高志增 郭林 华英汇 黄竞敏 黄遂柱 黄轩 李箭 李强 李书振 李彦林 李云霞 李忠 刘宁 刘玉强 等. 竞技体育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重返运动的手术与康复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325-338. |
[2] |
曹源 李修智 崔增桢 符玉亮 白梁宇 范吉星 祝腾蛟 司高 吕扬 周方. 急性跟腱断裂开放修复缝合术后不同外固定时长对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360-368. |
[3] |
贺逢孝 孟鹏 吴向阳 石磊 晋梅 安维新. 霰弹枪射击致左侧胸部和上肢损伤并发心搏骤停的救治体会[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383-386. |
[4] |
罗世兰 张瑞明 靳贺 杨丽 杨宝升 刘国栋. 创伤患者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391-398. |
[5] |
王升英 张梦娟 孙月荣 刘志梅 李玉峰.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医护康一体化早期康复方案的构建及其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406-413. |
[6] |
胡家朗 焦竞 黄玉成 熊文 伍劲屹 邓海 耿志华 马旋 陈明. 机器人辅助下球囊胫骨成形术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AO/OTA 41B2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369-376. |
[7] |
杨锐 高伟航 张子阳 梁彦 金文虎. 静脉超引流技术在逆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膝关节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387-390. |
[8] |
周丹 邓姝 彭阳. 术前康复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414-420. |
[9]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1-2. |
[10]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3-4. |
[11] |
李庆达 补亚忠 夏亚一 贺宝荣. 水凝胶在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治疗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339-344. |
[12] |
黄家琦 冷鹏 唐晓军. 单侧双通道内镜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353-359. |
[13] |
汤厅均 汪峰 肖文峰 耿保伟 廖鹏 张入丹 彭古涛 龚娇. 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清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377-382. |
[14] |
何婉玲 卢长春 秦乾玉 游雨林 郭帅杰 谭惠仪. 烧伤患者疼痛控制护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4): 399-405. |
[15]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3): 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