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应激障碍小鼠行为学变化及其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意义
邵艳霞1 孙航2 周小萍1 孙溦3
1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重庆 400038; 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400010; 3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护理学教研室, 重庆 400038
Behavioral changes of mice with acute stress disorder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Shao Yanxia, Sun Hang, Zhou Xiaoping, Sun Wei.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应激障碍(ASD)小鼠行为学变化特点,为创伤后心理应激的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将96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实验组以足底电击法建立ASD模型,对照组不接受电击。电击后即刻,6,12,24,48,72 h和7,21 d进行旷场行为测试和高架十字迷宫行为测试,评价两组小鼠电击箱内跳跃次数、僵直时间、不动时间、旷场站立次数、旷场中央区域路程和活动时间、进入开臂次数、闭臂停留时间。 结果 电击后各时相点,实验组跳跃次数、僵直时间及不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电击后6,12,72 h,实验组站立次数为(4.0±1.3)次、(3.7±1.2)次、(6.0±1.3)次,对照组为(7.3±1.0)次、(7.7±1.0)次、(7.7±1.2)次(P<0.05);电击后0,6,12,72 h,实验组中央区域活动路程为(3.3+1.1)m、(3.9±1.1)m、(4.5±1.2)m、(5.0±0.9)m,对照组为(6.7±1.7)m、(6.9±1.2)m、(7.4±1.9)m、(6.8±1.4)m(P<0.05);电击后6,12,24,72 h和7,21 d,实验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为 (39.7±10.1)s、(56.7±7.3)s、(59.5±13.2)s、(55.4±5.5)s、(63.4±7.7)s、(77.4±5.7)s,对照组为(84.8±17.8)s、(90.0±15.8)s、(83.6±14.3)s、(87.1±12.3)s、(85.8±7.9)s、(87.5±8.3)s(P<0.05)。电击后6,12,72 h,实验组进入开臂次数为(11.3±1.8)次、(14.8±2.1)次、(15.0±1.4)次,对照组为(17.2±3.0)次、(17.8±2.1)次、(17.8±2.0)次(P<0.05);电击后6,12,48,72 h和7,21 d,实验组闭臂停留时间为(196.0±16.6)s、(184.9±13.9)s、(182.8±17.6)s、(184.6±14.0)s、(179.3±14.2)s、(177.9±13.6)s,对照组为(163.4±15.4)s、(161.0±14.5)s、(161.8±14.3)s、(162.1±15.8)s、(161.6±12.9)s、(161.9±14.8)s(P<0.05)。两组各指标其余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创伤后ASD小鼠伤后6 h内开始出现探索能力下降、焦虑恐惧增加等行为变化,其中焦虑状态持续存在;伤后72 h存在高警觉性,易发生重复应激。提示针对ASD的临床护理宜注重创伤后早期、动态的心理评估和干预,重点关注焦虑等情绪障碍。
关键词 :
应激障碍 ,
创伤性 ,
神经行为学表现 ,
小鼠
基金资助: 重庆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cstc2012ggA0021)
通讯作者:
孙溦, Email:supersunwei@tom.com, 电话:023-68754109
[1]
李越 李兵仓. 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共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J]. 中华创伤杂志, 2020, 36(8): 729-735.
[2]
黄叶柳 林涧 王哲敏 张洪波. 多学科协作模式对创伤性截肢患者预后的影响 [J]. 中华创伤杂志, 2020, 36(6): 550-554.
[3]
周明霞 宋明捷 段傲文 吴敬杰 李奎. 大鼠急性重复颅脑损伤分级模型的建立 [J]. 中华创伤杂志, 2020, 36(12): 1118-1125.
[4]
王小文,汪治臻,都定元,等.. 严重胸部钝性伤患者近期生活质量评价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华创伤杂志, 2014, 30(2): 132-135.
[5]
殷作明,林秀来,李素芝,李向阳. 高原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 [J]. 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7): 580-583.
[6]
马辉,张涛,郭尚林,等..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1):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