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髂骨植骨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65~75岁[(69. 5±8. 5)岁]。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6例,四部分骨折16例。18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植骨组),24例行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非植骨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内旋和外旋)和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Neer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 5±3. 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 1±0. 7)个月,短于非植骨组的(4. 2±0. 9)个月(P<0. 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肩关节各项活动度及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明显增加(P 均<0. 01)。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植骨组肩关节前屈为(136. 2±7. 4)°、(139. 3±6. 9)°、(146. 6±6. 1)°、(148. 4±4. 7)°,大于非植骨组的(134. 5±6. 7)°、(136. 5±7. 0)°、(137. 9±9. 2)°、(138. 3±7. 9)°;植骨组后伸为(37. 1±6. 3)°、(40. 5±4. 4)°、(43. 1±3. 1)°、(46. 6±4. 2)°,大于非植骨组的(35. 5±4. 6)°、(37. 9±5. 1)°、(41. 3±2. 5)°、(43. 9±3. 1)°;植骨组内旋为(50. 5±3. 2)°、(54. 1±5. 6)°、(56. 6±4. 2)°、(58. 9±3. 6)°,大于非植骨组的(46. 9±5. 1)°、(50. 3±4. 2)°、(53. 5±2. 7)°、(55. 4±5. 1)°;植骨组外旋为(52. 2±3. 6)°、(55. 6±4. 3)°、(58. 7±4. 4)°、(60. 2±5. 6)°,大于非植骨组的(50. 1±4. 7)°、(52. 6±5. 7)°、(55. 3±3. 2)°、(57. 3±4. 1)°(P<0. 05 或0. 01)。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植骨组肱骨头高度丢失为(0. 8±0. 1)mm、(1. 1±0. 2)mm、(1. 4±0. 3)mm、(1. 6±0. 3)mm,低于非植骨组的(1. 1±0. 2)mm、(1. 4±0. 3)mm、(1. 7±0. 6)mm、(2. 0±0. 5)mm(P<0. 05 或0. 01)。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肩关节Neer评分显著增加,VAS显著降低(P 均<0. 01)。术前两组肩关节Ne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植骨组肩关节Neer评分为(80. 2±5. 4)分、(82. 1±5. 0)分、(85. 4±5. 8)分、(90. 3±4. 6)分,高于非植骨组的(75. 6±5. 1)分、(80. 4±5. 5)分、(83. 5±2. 2)分、(87. 4±4. 8)分(P<0. 05或0. 01)。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植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 1%(2/18),非植骨组为20. 8%(5/24)(P<0. 05)。 结论 对于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较单纯
锁定钢板内固定可加速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
|
|
[1] |
张泽立 孙守家 包义君 别黎 曹云星 晁彦公 陈菊祥 方文华 冯光 冯雷 冯军峰 高亮 韩冰莎 韩萍 胡成功 胡锦 胡荣 何伟 侯立军 黄贤键 江基尧 等.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成人患者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3): 193-203. |
[2] |
张嘉男 陈伯华 初同伟 陈乙瑞 董健 冯皓宇 范顺武 冯世庆 高延征 官众 海涌 贺利军 贺园 蒋电明 姜建元 林斌 刘斌 刘宝戈 李淳德 李放 李锋 等. 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3): 204-213. |
[3] |
宋咪 孔丹 高远 陈亚萍 陈小华 崔怡 丁俊琴 冯乐玲 冯丽丽 郭锦丽 韩云 胡靖 胡三莲 黄天雯 贾宇 金艳 孔祥燕 李海燕 李辉 李伦兰 李水霞 林华 等.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3): 214-222. |
[4] |
罗飞. 腰背肌慢性损伤临床诊疗中亟需关注的相关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3): 223-228. |
[5] |
包明冬 葛俊苗 杨秋子 孙季冬 武秀权 蒋晓帆 罗鹏. 成人创伤性脑损伤预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后预测模型构建[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3): 229-237. |
[6] |
胡雪峰 余志琴 倪世君 李光飞 宋宏晖 金佳 常留辉 代严成 徐又佳 张鹏.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3): 245-251. |
[7] |
康永强 芮永军 吴永伟 马运宏 刘军 张庆庆 贾雪原 张铭煜 周明 林芳. 3D打印量化植骨辅助Masquelet技术二阶段治疗Gustilo ⅢB、ⅢC型胫腓骨骨折长段骨缺损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3): 252-258. |
[8] |
尚林 马富强 李琦 王亚磊 张小龙 孙士强 贾光辉 王翔宇 王爱国. 卵圆钳引线桥接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3): 259-264. |
[9] |
陈晓丽 都金鹏 李水霞 段永超 陈宁波 常欢 赵杰斯 田伟华. 集束化护理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中的效果评价[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3): 265-270. |
[10] |
殷祥志 赵海波 唐一杰 高伟 梁婷 张英泽 于腾波. 脑⁃机接口技术在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改善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3): 271-276. |
[11] |
程玺 赖圳登 包倪荣.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修复骨缺损的机制及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3): 277-282. |
[12] |
傅世龙 鲜亮 王守森.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生机制与诊疗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3): 283-288. |
[13] |
李阳 王于昌 彭海文 董希杰 刘国栋 王伟 闫红 杨帆 刘丁 敬慧丹 解雨 汤曼力 陈娴 高伟 郭庆山 唐朝晖 唐昊 何炳灵 毛庆祥 王震 白祥军 陈大庆 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与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2): 97-106. |
[14] |
沈杰 陈林 董世武 傅景曙 官建中 何洪波 侯春丽 侯志勇 李刚 李杭 刘凤祥 刘雷 马锋 聂涛 覃承诃 石健 舒衡生 孙东 孙立 王光林 汪小华 吴宏日 等. 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临床循证指南(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2): 107-120. |
[15] |
张殿英. 重新认识尖顶距学说指导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价值[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2): 121-12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