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纺明胶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气凝胶结合软骨细胞外基质修复兔软骨损伤 |
王磊 张益 彭海宁 陈仁杰 龙云泽 刘钟 于腾波 张英泽 |
|
|
摘要 目的 探讨电纺明胶聚己内酯(GT/PCL)纳米纤维气凝胶(NFA)结合软骨细胞外基质(ECM)对兔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 方法 静电纺丝法制备GT/PCL电纺膜,高速研磨后制成短纤维溶液,取新鲜牛关节软骨制备ECM,将短纤维溶液与ECM溶液(1 ∶10)混匀后冻干,制备GT/PCL/ECM(NFA)三维支架。采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FTIR)光谱仪对GT/PCL、ECM、GT/PCL/ECM支架的组成成分、微观结构、溶胀率、孔隙率、抗压强度及降解率进行表征,将支架与软骨细胞共培养进行生物相容性检测。选择1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5只)和ECM组(B组,5只)和复合支架(GT/PCL/ECM)组(C组,5只),建立软骨损伤模型后B、C组植入支架材料。术后3周时对三组动物采用半定量整体MRI成像评分系统(WORMS)评分评估膝关节软骨修复情况;处死动物后对各组膝关节采用国际软骨修复协会组织学评分标准(ICRS)行大体评分,HE染色及番红O-固绿染色行ICRS组织学评分。 结果 三种支架扫描电镜下均呈现多孔三维结构,FIRT光谱显示GT、PCL已成功引入,电纺GT/PCL NAF的结构松散无法进行材料学表征。GT/PCL/ECM支架的溶胀率为(1 092.0±32.2)%,高于ECM支架[(933.6±16.3)%](P<0.01);GT/PCL/ECM支架孔隙率为(92.3±2.9)%,高于ECM支架[(85.9±2.2)%](P<0.05);ECM支架抗压强度[(2.7±0.1)kPa ]与GT/PCL/ECM支架抗压强度[(2.4±0.1)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支架降解率高于GT/PCL/ECM支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PCL/ECM支架细胞毒性评级为Ⅰ级,生物相容性较好。3周时C组 WORMS评分为(49.0±11.4)分,较B组[(40.0±6.7)分] 、A组[(24.0±6.5)分]明显升高(P<0.05或0.01);ICRS大体评分C组为(7.4±1.1)分,较B组[(4.6±1.1)分]、A组[(3.0±1.2)分]明显升高(P<0.01);ICRS组织学评分C组、B组分别为(6.8±0.8)分、(4.2±0.8)分,较A组[(2.8±0.8)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 结论 GT/PCL/ECM(NFA)支架具有与天然软骨相似的组织结构,并在物理特性和生物相容性方面优于传统ECM支架,为软骨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促进了胶原再生,从而加速软骨损伤的修复。
|
|
|
[1] |
梁华平 朱俊宇 胡明冬. 创伤脓毒症研究领域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385-389. |
[2] |
何睿 齐心 温冰 谢昆 李强 周常青. Fournier坏疽的感染特点及负压治疗的效果评价[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390-394. |
[3] |
鲍丙波 魏海峰 宋家林 钟万润 郁诗阳 魏小康 柴益民 张长青 郑宪友. 分期手术治疗小腿Gustilo-Anderson ⅢC型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395-401. |
[4] |
潘晓飞 何建青 王玉海.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402-409. |
[5] |
胡炜 郭晖 王刚 金海涛 王沛 党星波. 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评价[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410-414. |
[6] |
郭谦 吴巍 徐勇 熊伟 廖晖 李锋 方忠. 短节段固定联合骨水泥螺钉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脊神经损伤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415-421. |
[7] |
荆志振 李利军 崔小平 张挺 常峰 宋洁富.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症状性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个体化治疗选择及疗效评价[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422-428. |
[8] |
张晓萌 郁凯 王艳华 杨剑 赵晓涛 居家宝 张殿英.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429-436. |
[9] |
熊晨 张堃 何晓 杨佳瑞 何昌军 王晨 师政伟 朱养均 衡立松. 肘前后联合入路与肘后正中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O’Driscoll Ⅲb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437-442. |
[10] |
于晓强 夏春秋 明志兵 梁火奇 黄海涛 郑一凡 刘燕.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创伤性主动脉夹层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443-448. |
[11] |
曾琳 陆彦邑 严博文 黎敏 何庆华. 电子鼻快速筛查大鼠伤口细菌感染类型的可行性研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457-462. |
[12] |
杨旭 芦宇 郑华 刘江 严浩 张鹏 朱风雪 王天兵 娄靖 张进军 姜保国. 北京2022年冬奥会运动创伤救治要点[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463-466. |
[13] |
张颖 沈余明. 腕部高压电烧伤诊治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467-472. |
[14] |
秦明明 张晶晶 冯浩 王磊. 免疫系统及免疫调节药物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473-480. |
[15] |
郝定均 杨俊松 贺宝荣. “十三五”期间我国脊柱脊髓损伤临床诊疗研究亮点与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289-29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