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Ⅰ期前路颈椎复位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 |
康永生 梅伟 王庆德 郭润栋 刘沛霖 姜文涛 王仲伟 张振辉 苏锴 |
|
|
摘要 目的 探讨Ⅰ期前路颈椎复位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5例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 14例;年龄23~78岁[(48.5±3.7)岁]。损伤节段:C4/5 11例,C5/6 19例,C6/7 15例。单侧16例,双侧29例。伤后24 h内,全身麻醉下行Ⅰ期前路复位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间融合方式:自体髂骨块 28 例,颈椎椎间融合器17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节突复位时间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前和术后3个月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间隙高度及颈椎局部Cobb角,评估颈椎生理曲度。在CT冠矢状位图像上进行 Lenke分级,了解椎间植骨融合率。MRI检查了解椎管内脊髓减压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术后改善率进行神经功能评估。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3~9个月[(6.1±3.6)个月]。手术时间为40~75 min[(55.1±8.2)min],术中出血量为40~80 ml[(45.2±5.3)ml],复位时间1.5~3.0 min[(2.1±0.5)min],复位成功率为100%。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大血管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切口均Ⅰ/甲愈合。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4.9±0.8)mm]较术前[(3.3±0.6)mm]提高(P<0.05)。术后3个月颈椎Cobb角[(6.5±2.1)°]较术前[(-4.6±3.6)°]增加(P<0.01)。按Lenke分级,术后3个月椎间融合程度A 级 41例,B级4例,融合良好。除6例术前ASIA分级 A级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外,其余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 3个月JOA评分[(15.0±3.2)分]较术前[(7.4±2.3)分]提高(P<0.05),术后改善率为(73.3±17.6)%。 结论 Ⅰ期前路颈椎复位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可早期手术减压,能够使对顶/脱位的小关节突复位,有效改善颈脊髓功能。
|
|
|
[1] |
郝定均 贺宝荣 黄大耿. 脊柱创伤仿生治疗新理念[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97-100. |
[2] |
胡衍 陈晓 苏佳灿.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误区与“三位一体”骨修复策略[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01-106. |
[3] |
何进文 赵大成 耿彬 滕元君 张成俊 吴萌 韵向东 汉华 夏亚一. 开放手术与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膝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14-121. |
[4] |
何继业 张家红 蔡贵泉 王晖 王栋梁.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早期运动和制动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22-128. |
[5] |
李正宾 王利民 赵闯 董金磊 李琳 李连欣. 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29-135. |
[6] |
高宁 付坤 张瑞璞 陈浩 许曼君 何巍. 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骨缺损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36-140. |
[7] |
黄丽芳 牛轶雯 向军 马先 康雨田 董叫云 周景祺 吴芳伊 曹晓赞 宋菲 董炜 唐佳俊 刘英开 罗旭 嵇晓芸 陆树良. 创面修复门诊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41-145. |
[8] |
肖敏 姚伟 孙毓徽 陈萍 陈冬丽 孙钰文 王传林 王可. 胡蜂蜇伤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46-151. |
[9] |
陈晓丽 李翠翠 孙珂 王苗 司蓓蓓 程兰 李菁 李水霞. 手术室系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降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52-157. |
[10] |
林颖 刘良明 屈纪富. 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伤情评估评分方法研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58-164. |
[11] |
魏蜀一 李明 王传林. 颜面部动物咬伤伤口美容缝合处置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65-170. |
[12] |
陈武 蓝常贡 罗宏成.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脊髓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71-175. |
[13] |
范梦科 王玲 齐莉莉 陈伟 张英泽. 骨创伤微环境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76-181. |
[14] |
张翔 尤炯鸣 王勇.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82-186. |
[15] |
章文杰 洪正华 董仁斌 杨光永 章国银 王子龙 陈丹阳 洪盾 王章富 冯兴兵 陈海啸.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继发心脏骨水泥栓塞一例[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87-18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