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讨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对犬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13只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灌注组(6只)和常温灌注组(7只)。自颈部离断建立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缺血停循环1 h后,利用基于自体血的灌注液经双侧颈总动脉持续灌注6 h,亚低温灌注组和常温灌注组的灌注液温度分别设定在33℃和37℃。灌注0,1,2,3,4,5,6 h,记录两组血氧饱和度,评价灌注液血氧含量;抽取灌注液,检测灌注液Na+、K+和Ca2+离子、葡萄糖浓度和pH值。灌注结束后,取两组每一只犬顶叶脑组织,评价脑组织含水量;取额叶皮质区和海马区组织,采用尼氏染色评价锥体神经元细胞结构形态完整性;采用神经元核抗原(NeuN)染色评价锥体神经元结构和形态完整性;采用免疫荧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染色评价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片段完整性和活跃性。 结果 灌注0,1,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和常温灌注组血氧饱和度和N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灌注0,1,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K+浓度分别为(4. 57±0. 12)mmol/L、(4. 67±0. 14)mmol/L、(4. 27±0. 12)mmol/L、(4. 45±0. 10)mmol/L、(6. 60±0. 15)mmol/L、(7. 37±0. 18)mmol/L、(9. 03±0. 16)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4. 84±0. 10)mmol/L、(5. 31±0. 13)mmol/L、(5. 44±0. 24)mmol/L、(5. 70±0. 18)mmol/L、(7. 79±0. 18)mmol/L、(10. 44±0. 40)mmol/L、(11. 40±0. 41)mmol/L显著降低(P 均<0. 01)。灌注0,1,2,3 h,亚低温灌注组Ca2+浓度分别为(0. 72±0. 15)mmol/L、(1. 55±0. 16)mmol/L、(1. 62±0. 15)mmol/L、(1. 88±0. 15)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0. 41±0. 13)mmol/L、(0. 99±0. 12)mmol/L、(1. 29±0. 13)mmol/L、(1. 57±0. 11)mmol/L显著提高(P 均<0. 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灌注0,1,2 h,亚低温灌注组的葡萄糖浓度为(5. 75±0. 19)mmol/L、(5. 17±0. 15)mmol/L 和(4. 72±0. 15)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5. 30±0. 22)mmol/L、(4. 89±0. 20)mmol/L和(4. 30±0. 17)mmol/L显著提高(P 均<0. 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灌注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pH值分别为7. 32±0. 06、7. 25±0. 02、7. 23±0. 02、7. 24±0. 02、7. 24±0. 02,较常温灌注组的7. 26±0. 01、7. 21±0. 01、7. 17±0. 02、7. 15±0. 02、7. 08±0. 02显著提高(P<0. 05或0. 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亚低温灌注组脑组织含水量为(74. 9±0. 4)%,明显低于常温灌注组的(79. 9±0. 9)%(P<0. 01)。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前额叶皮质区和齿状回区锥体神经元细胞完整。NeuN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较常温灌注组锥体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状态较好,轴突清晰可见,而常温灌注组胞体饱满膨胀,轴突少。GFAP和Iba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较常温灌注组胶质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异常活跃,轴突增厚,各方向轴突完整性较好。 结论 与常温顺行机械灌注相比,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能够通过持续稳定供能供氧、平衡离子稳态和灌注液酸碱度、减轻组织水肿、维持锥体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低代谢等,对犬脑组织进行保护,减缓缺血性脑损伤。
|
|
|
[1] |
范凡 冯军峰 陈鑫 韩凯伟 黄贤键 李春涛 刘子源 钟春龙 陈礼刚 陈文劲 董斌 段继新 方文华 冯光 高国一 高亮 杭春华 贺礼进 侯立军 黄齐兵 江基尧 等. 成人创伤性脑脊液漏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9): 769-779. |
[2] |
王谦 何红晨. 基于富血小板血浆的再生康复技术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9): 780-785. |
[3] |
艾绍龙 王谦 李凯文 林星镇 李娜 蒋红英 何红晨. 超声可视化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运动损伤后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早期临床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9): 786-792. |
[4] |
程强 骆虎 孙文爽 孟嘉.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与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9): 793-800. |
[5] |
温志嘉 刘伟乐 郑少伟 黄守镔 钟浩博. 关节镜下缝线联合穿肌腱双重复位纽扣钢板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9): 801-806. |
[6] |
毕航川 段浩 李登辉 阎容稷 蒋罡 沈相霖 舒钧 太祥 杨建义 赵双林 王志华. 机器人辅助单侧穿刺与徒手单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9): 807-815. |
[7] |
陈光子 方忠 李锋 熊伟 马天 刘朝旭. 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与徒手颈后路置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9): 816-822. |
[8] |
祝斌 蔡晓明 李俊杰 陈益 张健 竺枫 王欣.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套圈缝合法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尺侧撕裂[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9): 823-829. |
[9] |
叶志远 赵旭珅 周晓中.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9): 840-846. |
[10] |
张玉方 段红杰 白海良 孙冉 云慧婷 张政. 失血性休克致血管内皮糖萼损伤的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9): 847-856. |
[11] |
周密 钟昊 柳松 邢琮 宁广智. 智能精准辅助技术在脊髓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9): 857-864. |
[12]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9): 1-2. |
[13]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9): 3-4. |
[14]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8): 1-02. |
[15]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8): 3-0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