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学术影响
 
中华创伤杂志
骨与关节损伤 最新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
关节镜下改良自体髂骨移植解剖重建肩胛盂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严重关节盂骨缺损的疗效
赵克义 陈聪聪 张淦 吴旅 陈肖松

全文: PDF (426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改良自体髂骨移植结合袢钢板固定技术解剖重建肩胛盂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严重关节盂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的36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严重关节盂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18~33岁[(29. 5±3. 0)岁]。均有外伤史,脱位次数2~40次[(20. 5±6. 5)次]。Beighton评分3~9分[(4. 0±0. 8)分]。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改良自体髂骨移植、带袢钢板弹性固定技术解剖重建肩胛盂。术前,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肩胛盂后倾角、肩胛盂宽度及前后位盂窝深度,评估重建肩胛盂骨性解剖形态。术后6个月观察髂骨骨块与关节盂骨缺损愈合情况;评估髂骨块吸收率。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肩关节功能Rowe评分中稳定性评分、功能活动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及Rowe评分总分评估肩关节稳定、功能活动和运动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 8±3. 5)个月]。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胛盂后倾角分别为(11. 3±1. 7)°、(10. 6±1. 2)°、(9. 1±2. 0)°、(9. 2±1. 9)°,肩胛盂宽度分别为(34. 2±1. 3)mm、(33. 2±1. 0)mm、(32. 2±1. 0)mm、(31. 3±1. 1)mm,前后位盂窝深度分别为(2. 6±0. 1)mm、(2. 4±0. 1)mm、(2. 3±0. 2)mm、(2. 2±0. 2)mm,均较术前的(-5. 9±1. 0)°、(24. 3±1. 2)mm、(0. 6±0. 1)mm 显著改善(P<0. 01),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髂骨骨块与关节盂骨缺损植骨后均达到骨性愈合;髂骨块吸收率为(20. 5±4. 1)%。术后 3、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Rowe 评分中稳定性评分分别为(41. 5±6. 1)分、(43. 9±6. 3)分、(44. 7±5. 0)分,功能活动评分分别为(26. 9±2. 5)分、(27. 1±2. 5)分、(28. 6±2. 3)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为(13. 9±1. 0)分、(14. 9±1. 2)分、(15. 8±1. 5)分,Rowe 评分总分分别为(81. 4±11. 5)分、(85. 8±12. 3)分、(86. 4±9. 8)分,均较术前的(6. 1±1. 5)分、(11. 9±1. 5)分、(8. 5±1. 4)分、(27. 4±7. 5)分显著升高(P<0. 01),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置物移位失效、肩关节再脱位复发及骨关节炎等并发症。 结论 关节镜下改良自体髂骨移植结合袢钢板固定技术解剖重建肩胛盂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严重关节盂骨缺损,具有重建肩胛盂骨性解剖形态效果好、骨愈合佳、肩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赵克义 陈聪聪 张淦 吴旅 陈肖松
    
引用本文:   
赵克义 陈聪聪 张淦 吴旅 陈肖松. 关节镜下改良自体髂骨移植解剖重建肩胛盂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严重关节盂骨缺损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446-453.
链接本文:  
http://manu24.magtech.com.cn/jweb_zgcszz/CN/10.3760/cma.j.cn501098-20240101-00001     或     http://manu24.magtech.com.cn/jweb_zgcszz/CN/Y2024/V40/I5/446
京ICP备07035254号-18
版权所 ©
电话:023-68818654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