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重度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分析 |
熊雨轩 才智 廖晋 张复驰 赵恺 牛洪泉 舒凯 雷霆 |
|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发生重度肺部感染(SP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估其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6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1例,女62例;年龄20~80岁[53. 0(46. 0,59. 0)岁]。手术方式包括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脑内血肿清除术。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SPI分为SPI组(62例)和非SPI组(101例)。收集两组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糖升高、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血红蛋白含量、贫血、白蛋白含量、低蛋白血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间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后营养指数(PNI)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上血液学检查均在患者术前未经抗炎治疗时抽取静脉血完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sTBI患者术后发生SPI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单独或联合对sTBI患者术后发生SPI的预测价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前GCS、白蛋白含量、淋巴细胞计数、NLR、PNI及血清LDH水平与sTBI患者术后发生SPI有一定的相关性(P<0. 05),而两组性别、年龄、血糖升高、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血红蛋白含量、贫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dNLR和PLR与sTBI患者术后发生SPI不相关(P>0. 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淋巴细胞计数(95%CI-0. 337,-0. 013,P<0. 05)、高NLR(95%CI -0. 023,-0. 005,P<0. 01)、低PNI(95%CI 0. 007,0. 026,P<0. 01)和高血清LDH水平(95%CI -0. 002,-0. 001,P<0. 01)是sTBI患者术后发生SP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低淋巴细胞计数、高NLR、低PNI和高血清LDH水平对sTBI患者术后发生SPI 均有预测作用,其中PNI 联合血清LDH 的预测能力最高(AUC=0. 78,95%CI 0. 70,0. 85)。
结论 低淋巴细胞计数、高NLR、低PNI和高血清LDH水平是sTBI患者术后发生SPI的独立危险因素;PNI联合血清LDH水平对sTBI患者术后发生SPI的预测价值较高。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1-2. |
[2]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3-4. |
[3] |
王君玉 金海 张丹枫 于如同 于明琨 马轶杰 马越 王宁 王春红 王春晖 王清 王新宇 王新军 田恒力 田新华 包义君 冯华 达瓦 吕立权 任海军 刘劲芳 等. 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385-396. |
[4] |
徐兰娟 郑惠 刘朋举 刘香漫 刘晓刚 刘静 李丽青 李成建.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引导呼气末正压在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397-404. |
[5] |
韩冰莎 李娇 栗艳茹 王炬 任志强 赵敬河 刘洋 徐梦媛 冯光. 基于局部脑氧饱和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参数的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411-419. |
[6] |
陆淼 张晶 辛赛 张家明 郑蕾 张云.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病房及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420-431. |
[7] |
张迦琅 李庆达 贺园 孔令擘 杨俊松 朱雷 张嘉男 柴鑫 李帅 郝定均 贺宝荣. 局部强化与常规麻醉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432-439. |
[8] |
谢海峰 吴天翼 王金宁 宋达玮 钮俊杰 邹俊.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440-445. |
[9] |
赵克义 陈聪聪 张淦 吴旅 陈肖松. 关节镜下改良自体髂骨移植解剖重建肩胛盂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严重关节盂骨缺损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446-453. |
[10] |
庆思源 洪顾麒 钱考亮 张宇 胡军 秦晓东. 前方髂窝小切口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454-458. |
[11] |
谢玉 王珍 陆碧筠 唐君 蒋凤仙. 格林模式护理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459-466. |
[12] |
王寅 王彦金 周英杰 杨磊. 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交锁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467-474. |
[13] |
魏立勇 孙政 丁少华 丁伟 毕明光 李瑾. 自体肱二头肌长头腱在巨大肩袖撕裂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475-480. |
[14] |
. 中文目次[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4): 1-2. |
[15] |
. 英文目次[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4): 3-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