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学术影响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 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中华医学会
主 编:王正国
电 话:023-68818654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邮发代号:78-8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创伤杂志
2024年 40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4-11-15
专家论坛
颅脑损伤
脊柱脊髓损伤
基础研究
综述
个案报告
共识与指南
多发伤
创伤护理
目录
创伤并发症
目录
1
中文目录
2024 Vol. 40 (11): 1-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563KB] (
20
)
3
英文目录
2024 Vol. 40 (11): 3-4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266KB] (
9
)
共识与指南
961
陈建 李青青 顾军 胡志毅 赵书杰 黄振飞 江涛 周炜 曹晓建 任永信 蔡卫华 余利鹏 眭涛 王前 唐鹏宇 武梦圆 马维虎 卢旭华 刘宏建 张忠民 周晓中 等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诊疗指南(2024版)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OTLVF)发生率逐渐增多,多种因素所致的后凸畸形已经成为OTLVF的重要特征且越发受到关注,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迟发性神经损害及矢状面失衡等。目前,老年OTLVF伴后凸畸形的定义和诊断仍不明确,治疗方案较多但争议较大,现有指南或共识对该类骨折伴后凸畸形关注较少。为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脊柱分会腰椎教育工作组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制订《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诊疗指南(2024版)》,提出18条推荐意见,以规范其临床诊疗。
2024 Vol. 40 (11): 961-973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764KB] (
106
)
974
王健 白龙 陈晓 刘媛媛 刘国辉 施忠民 林开利 何创龙 王靖 耿振 施威扬 张文财 周凤金 杨强 杨立利 王志伟 林浩东 张云飞 魏富鑫 陈伟 崔文国 等
骨类器官的构建、评价与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骨类器官能模仿骨组织复杂结构和功能,是类器官研究前沿技术,在骨疾病建模、骨损伤修复和药物筛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尽管当前骨类器官构建在矿化、骨髓、骨小梁、骨痂及编织骨等骨组织功能结构的研究中取得一定进展,但目前骨类器官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如构建策略缺乏规范、评价缺少统一标准等,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为规范骨类器官研究,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和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基于循证证据,制订《骨类器官的构建、评价与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共提出17条推荐意见,旨在规范骨类器官研究和临床应用,提升其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2024 Vol. 40 (11): 974-986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562KB] (
46
)
专家论坛
987
都金鹏 薛士麟 贺宝荣
无明显移位AO分型C型胸腰椎骨折的诊治要点
AO分型C型胸腰椎骨折是最为严重的脊柱骨折之一,其中无明显移位C型骨折因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且很少伴发神经症状,易被误诊误治,最终导致患者治疗失败、瘫痪等严重后果。MRI检查对其正确诊断至关重要,但多数骨科医师重点关注X线和CT检查结果,易将C型骨折误诊为B型骨折。无明显移位C型骨折为三柱损伤,需要手术治疗,核心是要充分重建三柱的稳定性,但目前临床常见只采用单纯后路固定而导致治疗失败的案例。为此,笔者就无明显移位AO分型C型胸腰椎骨折的诊治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高广大骨科医师对其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
2024 Vol. 40 (11): 987-991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362KB] (
33
)
颅脑损伤
992
贾王平 湛银霞 刘国栋 张波 马英杰 王蕾 刘良明
人工智能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治中应用的热点和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人工智能(AI)在创伤性脑损伤(TBI)诊治中应用的热点和趋势。 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采用主题词检索方法获取2000年1月至2024年6月发表的TBI诊治领域AI研究文献。应用VOSviewer软件分析文献的发表年份趋势、国家发文量、国家合作网络、作者发文量、作者被引频次及作者合作网络。应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并进行聚类分析以获得研究热点。应用CiteSpace软件识别短时间内出现频次显著上升的关键词,以获得研究趋势。 结果 共检索到2 662篇相关文献,筛选后获得677篇TBI诊治领域AI研究文献。2018—2023年,文献年发文数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362篇),作者Camarillo的发文量最多(9篇)。康复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133次),包含关键词数量排前3位的聚类主题依次为虚拟现实(VR)、轻度TBI、深度学习。移动应用、移动健康和颅内压在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出现频次显著增加。 结论 VR、轻度TBI、深度学习是AI在TBI诊治中应用的研究热点。移动应用、移动健康、颅内压可能是未来AI在TBI诊治应用中的研究新趋势。
2024 Vol. 40 (11): 992-999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603KB] (
29
)
脊柱脊髓损伤
1000
李伊敬 鄢苏鹏 周小萍 温晓丽 李天椒 黄祥城 孙溦
脊柱损伤患者肺栓塞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脊柱损伤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Up to Date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1月收录的关于脊柱损伤发生肺栓塞危险因素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 4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估性别、年龄、手术时长、椎间盘融合术、体重指数、合并症、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史、住院时长与脊柱损伤患者发生肺栓塞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横断面研究8篇,前瞻性队列研究2篇;总样本量为401 698 例,其中肺栓塞组525例,非肺栓塞组 401 173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 59,95%CI 1. 20,1. 97)、年龄(OR=1. 58,95%CI 1. 19,2. 10)、手术时长(OR=2. 56,95%CI 1. 84,3. 56)、DVT史(OR=15. 84,95%CI 1. 88,133. 25)、住院时长(OR=1. 08,95%CI 1. 07,1. 09)与脊柱损伤患者发生肺栓塞显著相关(P<0. 01),椎间盘融合术、体重指数、合并症、药物预防与肺栓塞发生不相关(P>0. 05)。 结论 性别、年龄、手术时长、DVT史及住院时长是脊柱损伤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2024 Vol. 40 (11): 1000-1007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991KB] (
34
)
创伤并发症
1008
李智鑫 吕铁 金烈洲 陈铝坚 席小龙 应利君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创伤脓毒症患者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创伤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0例创伤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标准操作规程(SOP)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或家属是否接受CBP治疗,分为CBP组及非CBP组。比较两组入ICU时及治疗12、24、48 h时单个核细胞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Ⅴ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比较两组入ICU时、治疗48 h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比较两组住ICU时长、总住院时长、入ICU后28 d病死率。 结果 共纳入创伤脓毒症患者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18~82岁[51. 3(38. 7,70. 6)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54 分[36. 2(17. 0,53. 6)分]。CBP 组 52 例,非 CBP 组 38 例。患者均获随访 7~14 d[10. 0(8. 0,12. 0)d]。入ICU时,CBP组mtDNA拷贝数为638. 5±124. 0,非CBP组为634. 7±122. 1(P>0. 05);治疗12、24、48 h时,CBP组mtDNA拷贝数分别为564. 2±105. 6、415. 7±83. 5、303. 7±77. 0,均明显低于非 CBP 组的 622. 9±120. 2、581. 5±113. 6、530. 7±97. 8(P<0. 05 或 0. 01)。治疗 12、24、48 h时,两组mtDNA拷贝数均较入ICU时持续下降(P<0. 05)。入ICU时,CBP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Ⅴ活性为(74. 0±26. 0)pg/ml,非CBP组为(72. 8±25. 3)pg/ml (P>0. 05);治疗12、24、48 h时,CBP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Ⅴ活性分别为(69. 4±24. 2)pg/ml、(78. 3±26. 8)pg/ml、(91. 5±33. 5)pg/ml,均明显高于非CBP组的(65. 3±23. 6)pg/ml、(60. 7±19. 4)pg/ml、(53. 8±16. 9)pg/ml (P<0. 05或 0. 01)。治疗 12 h时,两组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Ⅴ活性均较入ICU时有所下降(P<0. 05);治疗24、48 h时,CBP组复合体Ⅴ活性较均入ICU时及治疗12 h时持续上升(P<0. 05),而非CBP组均持续下降(P<0. 05)。入ICU时,CBP组 TNF‑α、IL‑6、IL‑10水平分别为(51. 6±17. 1)pg/ml、(174. 1±57. 3)pg/ml、(67. 6±16. 2)pg/ml,非 CBP组分别为(49. 5±16. 7)pg/ml、(177. 8±58. 7)pg/ml、(65. 7±16. 6)pg/ml (P>0. 05);治疗 12、24、48 h时,CBP组TNF‑α水平分别为(43. 6±15. 6)pg/ml、(29. 4±12. 5)pg/ml、(26. 2±10. 6)pg/ml,IL‑6水平分别为(122. 4±41. 7)pg/ml、 (90. 6±33. 1)pg/ml、 (75. 6±24. 7)pg/ml,IL‑10水平分别为(72. 6±18. 1)pg/ml、 (80. 7±20. 6)pg/ml、(86. 2±22. 9)pg/ml,均明显低于非CBP组[TNF‑α:(48. 8±16. 2)pg/ml、(46. 5±15. 5)pg/ml、(40. 0±14. 2)pg/ml]、[IL‑6:(168. 4±51. 6)pg/ml、(131. 5±42. 7)pg/ml、(112. 7±35. 8)pg/ml]、[IL‑10:(78. 6±19. 3)pg/ml、(91. 1±23. 8)pg/ml、(99. 4±26. 6)pg/ml](P<0. 05或0. 01)。治疗12、24、48 h时,两组TNF‑α、IL‑6水平均较入ICU时持续下降,IL‑10水平均较入ICU时持续上升(P<0. 05)。入ICU时,CBP组APACHEⅡ评分、SOFA分别为(20. 6±10. 5)分、(6. 2±1. 9)分,非CBP组分别为(21. 2±11. 2)分、(6. 7±2. 1)分(P>0. 05);治疗48 h时,CBP组APACHEⅡ评分、SOFA分别为(13. 5±6. 6)分、 (2. 7±0. 6)分,均明显低于非CBP组的(18. 3±9. 3)分、(5. 3±1. 5)分(P<0. 01)。治疗48 h时,两组APACHEⅡ评分、SOFA均较入ICU时明显下降(P<0. 05或0. 01)。CBP组住ICU时长、总住院时长、入ICU后28 d病死率分别为(13. 0±5. 7)d、(20. 4±8. 6)d、19. 2%(10/52),均明显短于或低于非 CBP组的(17. 6±6. 6)d、(26. 5±9. 4)d、31. 6%(12/38)(P<0. 05或0. 01)。 结论 CBP治疗可能通过减轻创伤脓毒症患者单个核细胞线粒体损伤,使mtDNA释放减少,从而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及细胞凋亡;通过提高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Ⅴ活性,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状态;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参与重建机体免疫内稳状态,最终改善患者炎症状态及临床预后。
2024 Vol. 40 (11): 1008-1015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79KB] (
8
)
多发伤
1016
胡冬雪 牛承志 赵春雨 赵丽丽 王鑫
基于机器学习的ICU多发伤患者发生谵妄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目的 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ICU多发伤患者发生谵妄的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7例ICU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5例,女112例;年龄18~88岁[(47. 8±15. 7)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为0~50分[(9. 80±0. 29)分]。将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291例)和测试集(12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史、治疗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采用Lasso回归分析在训练集中筛选与谵妄发生有显著关联的变量,并将其纳入机器学习模型。分别采用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极限梯度提升、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等6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ICU多发伤患者谵妄预测模型。使用测试集数据计算准确率、灵敏度、精确率、F1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模型预测效能。 结果 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极限梯度提升、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等6个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的准确率分别为0. 70、0. 68、0. 69、0. 73、0. 70、0. 60;灵敏度分别为0. 74、0. 80、0. 81、0. 86、0. 85、0. 69;精确率分别为0. 72、0. 69、0. 70、0. 73、0. 71、0. 65;F1分数分别为0. 73、0. 74、0. 75、0. 79、0. 78、0. 67;AUC值分别为0. 72、0. 73、0. 72、0. 80、0. 74、0. 64。其中逻辑回归模型区分度最佳。 结论 成功构建出预测ICU多发伤患者发生谵妄的模型,其中逻辑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多发伤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个早期预测和防治谵妄发生的有效工具。
2024 Vol. 40 (11): 1016-1021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1534KB] (
44
)
创伤护理
1022
古茹 赵丽燕 李棪臻 李娜 范凯利 王嘉龙 王倩茹 王红 王苗 李水霞
手术室强化保温策略在颈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比较手术室强化保温策略与常规保温对颈脊髓损伤患者术后体温、凝血功能和心肌损伤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2年2月至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 160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82例,女78例;年龄38~64岁[(50. 6±8. 7)岁]。损伤节段:C 3 19例,C 4 33例,C 5 39例,C 6 38例,C 7 31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10例,B级83例,C级39例,D级28例。均采用颈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根据术中保温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保温组(80例)和强化保温组(8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中2 h、术后即刻、术后2 h及术后24 h体温变化;术前、术后4 h凝血功能变化,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后48 h心肌损伤发生率和以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和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cTnT)作为指标衡量心肌损伤发生例数。术前、术后14 d采用ASIA分级评估两组神经功能,包括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统计术后12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 145例患者获随访12~18个月[(15. 7±1. 6)个月]。术后12个月,强化保温组失访7例,常规保温组失访8例。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中2 h、术后即刻及术后2 h,强化保温组体温分别为(36. 90±0. 12)℃、(37. 00±0. 06)℃、(37. 16±0. 06)℃,均明显高于常规保温组的(36. 56±0. 03)℃、(36. 74±0. 08)℃、(36. 84±0. 08)℃(P<0. 01)。术前两组血清PT、TT、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4 h,强化保温组PT、TT、APTT分别为(13. 1±1. 2)s、(19. 2±1. 1)s、(36. 2±3. 3)s,均明显低于常规保温组的(14. 3±1. 0)s、(20. 2±1. 1)s、(38. 7±3. 4)s(P<0. 01)。术后48 h,强化保温组心肌损伤发生率为 5. 0%(4/80),低于常规保温组的 12. 5%(12/80)(P<0. 05)。以cTnI作为衡量心肌损伤的指标,强化保温组2例[2. 6%(2/76)]发生心肌损伤,远低于常规保温组的8例[11. 8%(8/68)](P<0. 05)。以hs‑cTnT作为衡量心肌损伤的指标,强化保温组8例[10. 5%(7/76)]发生心肌损伤,常规保温组 10 例[14. 7%(10/68)]发生心肌损伤(P>0. 05)。术前、术后 14 d,两组ASIA分级中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2个月常规保温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7. 8%(20/72),明显高于强化保温组的9. 6%(7/73)(P<0. 01)。 结论 对于颈脊髓损伤患者,与手术室常规保温相比,手术室强化保温策略能够改善患者核心体温和凝血功能,显著降低患者心肌损伤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024 Vol. 40 (11): 1022-1027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22KB] (
17
)
基础研究
1028
黄钦凤 郑颖 魏丽钦 廖烨 李佳琦 林丽君 陈嘉欣 郑如洁 林文娜 陈辉
黄芪甲苷对高位脊髓损伤大鼠急性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高位脊髓损伤(SCI)大鼠急性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取24只8~10周龄、体重250~300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高位 SCI组(SCI组)、高位 SCI+AS⁃Ⅳ组(SCI+AS⁃Ⅳ组)和高位 SCI+AS⁃Ⅳ+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EX527组(SCI+AS⁃Ⅳ+EX527组),每组6只。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SCI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SCI+AS⁃Ⅳ组在伤后即刻腹腔注射40 mg/kg AS⁃Ⅳ;SCI+AS⁃Ⅳ+EX527组于伤前1 h腹腔注射5 mg/kg EX527,并在伤后即刻腹腔注射40 mg/kg AS⁃Ⅳ;假手术组和SCI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伤后苏醒即刻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并采用BBB法评估。伤后24 h,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ELISA 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 I(cTnI)、心肌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8和IL⁃1β水平;二氢乙啶(DHE)法检测心肌组织活性氧(ROS)水平;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1和TUNEL免疫荧光双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焦亡率。 结果 伤后苏醒即刻,假手术组后肢活动正常,BBB 评分均为21(21,21)分;其余各组双后肢呈弛缓性瘫痪,自主排泄消失,BBB评分均为 0(0,0)分。伤后 24 h透射电镜显示,假手术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SCI组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改变。伤后24 h ELISA 法检测结果显示,SCI 组血清 cTnI 水平为(1 435. 3±148. 1)pg/ml,高于假手术组的(619. 6±95. 4)pg/ml (P<0. 01);SCI+AS⁃Ⅳ组cTnI水平为(1 154. 0±80. 0)pg/ml,低于SCI组(P<0. 01);SCI+AS⁃Ⅳ+EX527组cTnI水平为(1 321. 8±50. 2)pg/ml,高于SCI+AS⁃Ⅳ组(P<0. 05)。SCI组心肌组织IL⁃18 和 IL⁃1β 水平分别为(493. 0±145. 0)pg/ml、(936. 7±93. 2)pg/ml,均高于假手术组的(131. 1±62. 5)pg/ml和(281. 7±83. 6)pg/ml (P<0. 01);SCI+AS⁃Ⅳ组心肌组织IL⁃18和IL⁃1β水平分别为(182. 4±45. 6)pg/ml、(573. 4±99. 5)pg/ml,均低于 SCI 组(P<0. 01);SCI+AS⁃Ⅳ+EX527 组心肌组织 IL⁃18 和IL⁃1β 水平分别为(337. 4±72. 0)pg/ml、(742. 6±82. 7)pg/ml,均高于 SCI+AS⁃Ⅳ组(P<0. 05),仍低于SCI组(P<0. 01)。伤后24 h DHE法和生化法检测结果显示,SCI组心肌组织ROS和MDA水平分别为(65±6)%、(1. 97±0. 27)nmol/mg,均高于假手术组的(19±10)%和(1. 03±0. 16)nmol/mg(P<0. 01);SCI+AS⁃Ⅳ组心肌组织ROS和MDA水平分别为(37±10)%、(1. 39±0. 11)nmol/mg,均低于SCI组(P<0. 01);SCI+AS⁃Ⅳ+EX527组心肌组织ROS和MDA水平分别为(52±7)%、(1. 70±0. 14)nmol/mg,均高于SCI+AS⁃Ⅳ组(P<0. 05)。SCI组心肌组织 SOD水平为(658. 48±77. 56)U/mg,低于假手术组的(1 059. 55±71. 91)U/mg(P<0. 01);SCI+AS⁃Ⅳ组心肌组织 SOD 水平为(901. 74±32. 30)U/mg,高于 SCI 组(P<0. 01);SCI+AS⁃Ⅳ+EX527组心肌组织SOD水平为(799. 86±26. 70)U/mg,低于SCI+AS⁃Ⅳ组(P<0. 05)。伤后 24 h RT⁃PCR 显示,SCI组心肌组织 NLRP3、caspase⁃1 和 GSDMD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 2. 07±0. 25、2. 46±0. 28、1. 82±0. 12,均高于假手术组的1. 10±0. 13、0. 95±0. 17和1. 03±0. 08(P<0. 01);SCI+AS⁃Ⅳ组心肌组织NLRP3、caspase⁃1和GSDMD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 47±0. 24、1. 51±0. 16、1. 42±0. 13,均低于SCI组(P<0. 01);SCI+AS⁃Ⅳ+EX527组心肌组织NLRP3、caspase⁃1和GSDMD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 1. 93±0. 28、1. 97±0. 31、1. 65±0. 16,均高于 SCI+AS⁃Ⅳ组(P<0. 05)。SCI 组心肌组织SIRT1 和 PGC⁃1α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0. 41±0. 09、0. 56±0. 07,均低于假手术组的 1. 20±0. 14 和1. 29±0. 20(P<0. 01);SCI+AS⁃Ⅳ组心肌组织 SIRT1 和 PGC⁃1α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 0. 78±0. 08、1. 01±0. 19,均高于SCI组(P<0. 01);SCI+AS⁃Ⅳ+EX527组心肌组织SIRT1和PGC⁃1α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 53±0. 12和0. 72±0. 22,均低于SCI+AS⁃Ⅳ组(P<0. 05)。伤后24 h Western blot显示,SCI组心肌组织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 00±0. 20、0. 60±0. 19、0. 77±0. 15,均高于假手术组的0. 27±0. 09、0. 18±0. 10和0. 28±0. 08(P<0. 01);SCI+AS⁃Ⅳ组心肌组织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 59±0. 10、0. 25±0. 11、0. 33±0. 11,均低于SCI组(P<0. 01);SCI+AS⁃Ⅳ+EX527组心肌组织 NLRP3、caspase⁃1和 GSDMD 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 0. 85±0. 15、0. 54±0. 12、0. 55±0. 13,均高于SCI+AS⁃Ⅳ组(P<0. 05)。SCI组心肌组织SIRT1和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 44±0. 16、0. 28±0. 10,均低于假手术组的 0. 93±0. 22 和 0. 75±0. 16(P<0. 01);SCI+AS⁃Ⅳ组心肌组织SIRT1和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 78±0. 19和0. 55±0. 12,均高于SCI组(P<0. 01);SCI+AS⁃Ⅳ+EX527组心肌组织SIRT1和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 46±0. 16、0. 35±0. 07,均低于SCI+AS⁃Ⅳ组(P<0. 05)。伤后 24 h caspase⁃1 和 TUNEL 免疫荧光双染色显示,SCI 组心肌细胞焦亡率为(34. 5±6. 7)%,高于假手术组的(5. 3±2. 9)%(P<0. 01);SCI+AS⁃Ⅳ组心肌细胞焦亡率为(13. 4±3. 0)%,低于SCI组(P<0. 01);SCI+AS⁃Ⅳ+EX527组心肌细胞焦亡率为(22. 5±5. 9)%,高于SCI+AS⁃Ⅳ组(P<0. 01),仍低于SCI组(P<0. 01)。 结论 AS⁃Ⅳ能显著减轻高位SCI大鼠急性期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涉及激活心肌中的 SIRT1/PGC⁃1α 信号通路,对线粒体产生保护作用,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并有效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
2024 Vol. 40 (11): 1028-1039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923KB] (
11
)
综述
1040
袁功武 李志钢 柯烯 刘曦明
机械敏感通道Piezo1对创伤性关节炎软骨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关节炎(PTOA)是由关节损伤引发的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其中异常机械应力刺激是其重要发生机制之一。目前,即使手术治疗PTOA也难以完全修复关节软骨,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软骨细胞作为PTOA病理过程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对机械信号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机械敏感离子通道Piezo1在感受细胞外力和机械刺激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并通过调节关节软骨细胞对机械应力的响应,在PTOA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明确Piezo1通道对PTOA软骨细胞的调控机制,对探寻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就Piezo1通道对PTOA软骨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PTOA的发生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2024 Vol. 40 (11): 1040-1048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94KB] (
11
)
个案报告
1049
卜鹏飞 浦路桥 马鑫榆 徐永清 李川
3D打印全距骨假体联合Infinity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治疗距骨骨折后踝关节炎合并畸形1例
距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伤后易发生距骨坏死,严重者会引起距骨缺损、塌陷,甚至发展为踝关节畸形和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针对踝关节或胫距跟为主的关节融合手术,但术后会致关节功能丧失,加速邻近关节退变,影响行走步态。3D打印全距骨假体联合成品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是可在矫正踝关节畸形的同时保留一定的踝关节活动度。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为此,笔者报告1例创伤后距骨塌陷致踝关节炎合并畸形患者,探讨3D打印微孔钛全距骨假体联合Infinity假体全踝关节置换的疗效。
2024 Vol. 40 (11): 1049-105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376KB] (
14
)
1053
范致远 郑静静 夏梦婷 钱娟琴 桂胜昊 朱小峰 马琪亮 肖正武 郁慧杰
创伤性心包膈肌联合破裂1例诊疗体会
创伤性心包膈肌联合破裂(PDR)是临床少见的损伤类型,可导致创伤性膈疝、心脏脱位、心包疝、心脏疝等。其致伤原因主要由交通伤或高处坠落伤等严重钝性伤所致,发生机制可能与腹内压急骤升高、心脏摆动、横向减速、剪切力等因素有关。PDR是临床急症,诊断困难,在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中容易漏诊,如干预不及时易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急诊医师关于PDR的诊治经验不足。故笔者报告 1例 PDR患者,探讨其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为该类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
2024 Vol. 40 (11): 1053-1056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337KB] (
17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京ICP备07035254号-18
版权所 ©
电话:023-68818654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