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
王晓伟 杨红梅 高杰 宋占林 孙天胜 张建政 刘智 |
|
|
摘要 目的 探讨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31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0例,女214例;年龄60~98 岁[(80. 2±8. 2)岁]。患者均行 Inter‑Tan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根据 2018 年 AO/OTA 分型标准,103例为稳定型骨折,211例为不稳定型骨折,再按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内固定并发症分别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稳定型骨折中6例(5. 8%)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其中骨折不愈合4例,头钉切出2例。不稳定型骨折中28例(13. 3%)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其中骨折不愈合5例,头钉切出20例,头钉切入1例,头钉断裂2例。以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骨密度、手术等待时长、麻醉方式、复位方法、复位质量、尖顶距、头钉位移等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对稳定型骨折和不稳定型骨折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稳定型骨折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骨密度、复位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0. 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密度T值≤-3. 0 SD(OR=33. 17,95%CI 2. 40,457. 82,P<0. 01)和复位质量差(OR=71. 38,95%CI 3. 58,1 422. 02,P<0. 01)与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显著相关。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年龄、复位质量、骨密度、尖顶距和头钉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0. 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80岁(OR=2. 82,95%CI 1. 01,7. 93,P<0. 05)、骨密度T值≤-3. 0 SD(OR=6. 10,95%CI 2. 06,17. 51,P<0. 01)、复位质量差(OR=12. 25,95%CI 2. 90,51. 79,P<0. 01)、尖顶距≥25 mm(OR=3. 65,95%CI 1. 20,11. 08,P<0. 05)和头钉位移<4 mm(OR=7. 26,95%CI 2. 54,20. 81,P<0. 01)与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显著相关。
结论 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骨密度低和复位质量差是稳定型骨折患者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骨密度低、复位质量差、尖顶距大和头钉位移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1-2. |
[2]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3-4. |
[3] |
李庆达 弓伊宁 贺宝荣.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诊疗特点及亟需关注的重点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673-678. |
[4] |
晋菲斐 周靖 黄伟 王艳华 李静 王天兵. 第七版“创伤患者最佳救治资源(2022年标准)”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启示[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679-683. |
[5] |
仉培武 郭华 庞捷 白航航 樊立刚 李文言 吴楠 佘献玉 贺园.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对侧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术治疗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684-691. |
[6] |
冯仕明 薛越 薛冲 罗信 齐莉恩 王凯 马超. 全内关节镜下克氏针联合Suture‑Bridge技术与单纯克氏针固定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699-706. |
[7] |
李勇奇 廖燚 方洲 王顺 赵甜 拉华欠 沙那提 杨云峰. 后踝骨折固定对踝关节旋转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707-714. |
[8] |
余长永 宋月坤 朱康宇 程祥 朱天皓 刘武新. 肋骨骨折患者发生心肌挫伤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715-726. |
[9] |
冯珂 勾燚 吕博辉 陈中伟. 严重创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727-733. |
[10] |
涂载澜 陈红江 魏蕾 胡娅琴 叶和梅 陈音汁. 内镜下改良鼻整形术治疗外伤性歪鼻合并鼻腔通气障碍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734-738. |
[11] |
王利敏 方继红 武凤芹 朱晶 范家莉 陈婉宣. 自我效能在四肢创伤性骨折儿童疼痛灾难化与运动恐惧间的中介效应[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739-742. |
[12] |
赵玉麟 王恒 卢洋 陈诚 陈晓庆. 干细胞治疗促血管形成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743-752. |
[13] |
田苗苗 李云鹏 张敬雨 刘富伟 张浚睿 孔亮 陆斌 李治冶. 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753-759. |
[14] |
陈维伊 贾梦阳 杨莹 张艺馨 向先祥 王卫明. 儿童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治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760-768. |
[15]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7): 1-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