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G云+医疗”物联网联动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
张华锋 赵佳 张允忠 刘德义 胡本玲 王焕伦 李金辉 李小凯 |
|
|
|
|
|
|
文章导读 |
|
摘要 目的 探讨“5G云+医疗”物联网联动新模式对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收治的41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8例,女152例;年龄16~80岁[(45. 7±16. 1)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7~55分[(28. 1±7. 6)分]。以启用“5G云+医疗”物联网联动新模式后(2018年1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入院抢救的21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以急诊传统救治模式(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入院抢救的20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开始救治时间(患者到达医院后交接及开始抢救的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从接诊至完成CT检查时间)、接受输血时间(从输血申请至执行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术后28 d ISS情况、输血患者比例、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 结果 观察组开始救治时间[(2. 4±1. 1)min]、完成CT检查时间[(29. 1±10. 3)min]、接受输血时间[(28. 1±10. 2)min]、抢救室滞留时间[(3. 0±1. 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 5±1. 2)min、(42. 8±10. 1)min、(48. 5±13. 1)min、(5. 0±1. 4)h](P 均<0. 05或0. 01)。观察组ISS为(18. 7±2. 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 1±3. 4)分(P<0. 05)。观察组输血患者比例为49. 5%(104/210),对照组为42. 5%(85/200)(P>0. 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9. 0%(208/2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 0%(186/200)(P<0. 05)。观察组病死率为4. 3%(9/2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 5%(17/200)(P<0. 05)。 结论 “5G云+医疗”物联网联动新模式能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的开始救治时间、CT检查时间、接受输血时间和抢救室滞留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
关键词 :
 
|
Abstract: |
Key words:
 
|
|
|
基金资助: |
[1] |
刘畅 肖镭 荆琳 刘琴 连军胜 乔来军 李遂群 耿革新 白金娥 袁蜀豫 赵志亮 杨杰 连鸿凯. 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中郑州市“1小时创伤急救圈”模式初步探索[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4): 354-358. |
[2] |
何征晖 惠纪元 冯军峰 毛青 高国一 江基尧. 创伤性脑损伤去骨瓣术后聚醚醚酮颅骨修补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4): 340-345. |
[3] |
张丹丹 丁唱 欧阳朝威 侯晓玲 杨翔 杨朝华.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4): 346-353. |
[4] |
蓝文彬 林培森 王发圣 谢昀. 肘关节损伤三联征Adams分型中尺骨冠突骨折块形态学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3): 220-226. |
[5] |
张炯豪 尹华伟 邱彦群 王海鹏 沈云东 徐文东. 腕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3): 227-233. |
[6] |
菅振 吕涛 敖荣广 王永安 姜新华 易诚青 禹宝庆. O形臂导航下通道螺钉治疗Ⅱ型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3): 240-246. |
[7] |
赵程程 刘玉飞 李赟 何毅 张协军 李维平. miR‑20b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3): 260-267. |
[8] |
何昌军 马腾 任程 李庆达 杨明义 熊晨 许毅博 李明 李忠 张堃.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3): 253-259. |
[9] |
徐康帅 谷城 李嘉成 陈社强 陈煜辉 庄岩 侯志勇 樊仕才. 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分型的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3): 234-239. |
[10] |
高士基 刘宁 王续鹏. 关节镜下改良由外向内股骨骨道建立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3): 247-252. |
[11] |
徐永清 范新宇. 穿支皮瓣创面修复中存在的争议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9): 769-772. |
[12] |
肖仁举 曾灵 章桂喜. 美国创伤中心的核心要素及其借鉴价值[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56-358. |
[13] |
张之飏 马娓 杨雪 李卫 何东梅 梁华平 杨霞. 创伤后长链非编码RNA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对机体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79-384. |
[14] |
. 2021年第37卷第2期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2. |
[15] |
. 2021年第37卷第2期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3-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