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学术影响
 
中华创伤杂志
骨与关节损伤 最新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
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晓伟 杨红梅 高杰 宋占林 孙天胜 张建政 刘智

全文: PDF (424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目的 探讨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31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0例,女214例;年龄60~98 岁[(80. 2±8. 2)岁]。患者均行 Inter‑Tan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根据 2018 年 AO/OTA 分型标准,103例为稳定型骨折,211例为不稳定型骨折,再按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内固定并发症分别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稳定型骨折中6例(5. 8%)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其中骨折不愈合4例,头钉切出2例。不稳定型骨折中28例(13. 3%)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其中骨折不愈合5例,头钉切出20例,头钉切入1例,头钉断裂2例。以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骨密度、手术等待时长、麻醉方式、复位方法、复位质量、尖顶距、头钉位移等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对稳定型骨折和不稳定型骨折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稳定型骨折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骨密度、复位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0. 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密度T值≤-3. 0 SD(OR=33. 17,95%CI 2. 40,457. 82,P<0. 01)和复位质量差(OR=71. 38,95%CI 3. 58,1 422. 02,P<0. 01)与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显著相关。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年龄、复位质量、骨密度、尖顶距和头钉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0. 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80岁(OR=2. 82,95%CI 1. 01,7. 93,P<0. 05)、骨密度T值≤-3. 0 SD(OR=6. 10,95%CI 2. 06,17. 51,P<0. 01)、复位质量差(OR=12. 25,95%CI 2. 90,51. 79,P<0. 01)、尖顶距≥25 mm(OR=3. 65,95%CI 1. 20,11. 08,P<0. 05)和头钉位移<4 mm(OR=7. 26,95%CI 2. 54,20. 81,P<0. 01)与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显著相关。 结论 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骨密度低和复位质量差是稳定型骨折患者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骨密度低、复位质量差、尖顶距大和头钉位移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王晓伟 杨红梅 高杰 宋占林 孙天胜 张建政 刘智
    
引用本文:   
王晓伟 杨红梅 高杰 宋占林 孙天胜 张建政 刘智. 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8): 692-698.
链接本文:  
http://manu24.magtech.com.cn/jweb_zgcszz/CN/10.3760/cma.j.cn501098-20240415-00278     或     http://manu24.magtech.com.cn/jweb_zgcszz/CN/Y2024/V40/I8/692
京ICP备07035254号-18
版权所 ©
电话:023-68818654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