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三角形结构力学重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1~75岁[(57.9±11.4)岁]。通过以下两种内固定物实现股骨近端的三角形力学重建,其中6例采用动力髁螺钉(DCS)联合前内侧钢板固定,5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前内侧钢板固定。观察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前倾角及术后并发症。术后6,12个月,采用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评分、简明版12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12)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 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12~45个月[(19.1±10.8)个月]。骨折愈合率为100%,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4.7±1.8)个月]。相比健侧,患侧颈干角和前倾角均获复位(P>0.05);在骨折最终实现愈合时,颈干角和前倾角也未发生继发性复位丢失(P>0.05)。术后未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LEFS评分术后6个月为(44.7±8.2)分,术后 12个月明显提高[(61.6±10.4)分] (P<0.05)。VAS术后6个月为3.5(2,4)分,术后12个月明显降低[1.5(0,2)分](P<0.05)。术后12个月,SF-12躯体状态评分[(42.5±9.0)分]和心理状态评分[(55.7±5.7)分]均较术后6个月[(30.0±6.4)分、 (43.6±6.2)分]明显改善(P<0.05)。 结论 股骨近端三角形结构力学重建,采用DCS或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前内侧钢板重建三角形力学稳定结构,能够获得稳定的骨折复位和复位维持,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这可能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患者提供一种优化的翻修策略。
|
|
|
[1] |
郝定均 杨俊松 贺宝荣. “十三五”期间我国脊柱脊髓损伤临床诊疗研究亮点与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289-294. |
[2] |
费军 薛超. 富血小板血浆负载抗生素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相关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295-300. |
[3] |
李亘 王栋梁 王蕾. 老年巨大肩袖损伤治疗面临的挑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01-304. |
[4] |
刘敬锋 庄澄宇 叶庭均 虞佩 张胤 王蕾. 切开复位内固定Ⅰ期肩袖修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撕裂的长期疗效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05-310. |
[5] |
陈杰 王发圣 林培森 林嘉润 谢昀. 不同分型系统评估恐怖三联征中尺骨冠突骨折的特点及信度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11-317. |
[6] |
李庆达 高林 惠华 贺宝荣 刘团江 杨俊松 章雪芳 何昌军 柴鑫. 经皮椎体成形术Ⅰ期治疗急性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18-325. |
[7] |
尹新华 郝定均 林斌 刘仲凯 闫亮 杨小彬 惠华 高林 贺宝荣.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Ⅰ型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26-332. |
[8] |
刘以俊 芦浩 张殿英. 不同OTA/AO分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特点及原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33-338. |
[9] |
黄尹星 张欣 段旭洲 周启荣 唐昊. 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47-351. |
[10] |
和文宝 张英琪 杨云峰 周海超 于涛 夏江 赵有光 朱辉 李兵 俞光荣. 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骨折线分布特点[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52-355. |
[11] |
肖仁举 曾灵 章桂喜. 美国创伤中心的核心要素及其借鉴价值[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56-358. |
[12] |
李昱静 陈君涵 蔡凯宇 陈伟成 吕雯奇 陈祥荣. 对抗性运动诱发慢性创伤性脑病的病理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59-365. |
[13] |
崔猛 马信龙 孙杰.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66-372. |
[14] |
李奕鑫 陈芳顺 赵枫 元智昊 林辉 蔡雅婷 卢生桂 林平冬 刘丽娜. 热环境对机体功能影响的机制及防护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73-378. |
[15] |
张之飏 马娓 杨雪 李卫 何东梅 梁华平 杨霞. 创伤后长链非编码RNA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对机体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79-38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