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创伤骨科诊疗中融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
谢毅 张加尧 郝智伟 匡翌婕 王泓霖 杨佳铭 刘蓬然 叶哲伟 |
|
|
摘要 创伤骨科相关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亟待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救治效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当前创伤骨科的传统诊断方法主要依据人工阅片和分型,医师工作量大,导致效率不够高;同时,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中则存在多学科会诊和跨院区转诊时病历调阅困难、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手术不及时等情况。人工智能(AI)技术具有特征工程、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特点,其迅速发展为创伤骨科疾病的快速诊断和精准治疗带来变革。然而,在任务训练时由于中心化存储方式存在隐私泄露和安全风险,AI模型的规模化应用存在阻碍。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则为AI诊疗提供了安全的运行环境,两者融合应用可为创伤骨科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安全的诊疗服务。目前,区块链与AI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融合应用尚存在跨机构数据共享困难、“数据孤岛”现象持续、融合模型构建标准难统一等问题。为此,笔者就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创伤骨科诊疗中融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创伤骨科数字化诊治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1-2. |
[2]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3-4. |
[3] |
韩云 贾飞飞 鹿青 肖杏玲 林华 应瑛 丁俊琴 桂敏 苏晓静 陈亚萍 张萍 许芸 黄天雯 陈佳丽 王谊 樊落 董芳辉 周文娟 罗婉霞 徐晓燕 邓春花 陈小华 等.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769-780. |
[4] |
何崇儒 陈晓 王光超 苏佳灿. 脑机接口赋能运动损伤康复[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781-786. |
[5] |
吴晨阳 顾燚平 邱学力 单华建 高翔 陶理德 张应子 单冰晨 周晓中 白进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常规疗法联合地舒单抗抗骨质疏松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787-792. |
[6] |
刘志元 周维波 黄建峰 陈伟 周福临. 改良双窗与传统单窗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屈曲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793-800. |
[7] |
王沛源 李子平 张志昂 焦振清 赵阔 金霖 侯志勇. 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棒植骨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801-808. |
[8] |
赵婷 孙颖昕 张武文 周思源 周鑫叠 冯同保 张平. 骨创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断效能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809-816. |
[9] |
薛晗 刘丹 肖丰旭 张晨 李苗. 双“Z”形缝合与改良Kessler缝合技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817-825. |
[10] |
鲜亮 陈力 林珑 叶丹 魏梁锋 王守森. 缺氧对急性硬膜下血肿大鼠发生外伤性脑肿胀的影响[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826-836. |
[11] |
柳林 王彦军 王林潇 谢建刚 张萌 尹文. 肠道菌群在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中的关系及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837-843. |
[12] |
仁礼欢 宋鉴 殷丽梅 丁秀萍 董芳 刁菊菊 张露露 孙阿妮. 噬菌体疗法在伤口感染抗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844-849. |
[13] |
吴正超 王恒 卢洋 陈诚 陈晓庆. 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策略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850-857. |
[14] |
黑静友 赵夏 徐宁 韩学孚 张玉岩. 关节镜下经皮金属空心接骨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1例[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858-861. |
[15] |
董惠双 马铁鹏 符健松 霍永鑫 高顺红 吉亚超. 腕大多角骨合并舟骨骨折伴关节脱位1例[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9): 862-86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