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前足损伤伴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 |
李军 万值颖 戴莹 姚玲 朱跃良 卜鹏飞 郭孝菊 |
|
|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前足损伤伴复合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26例前足损伤伴复合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5~61岁[(31.6±12.5)岁]。合并骨折10例,跖跗关节脱位3例,骨缺损9例,肌腱损伤5例,韧带损伤 3例。前足复合组织缺损处理方法:软组织缺损均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面积6.0 cm×3.5 cm~26.5 cm×10.0 cm;骨缺损根据创面条件分别采用Ⅰ期植骨修复或抗生素骨水泥占位膜诱导后Ⅱ期植骨修复;趾长伸肌腱损伤采用直接缝合或肌腱转位修复;跖跗韧带损伤Ⅰ期缝合修复。术后2周内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1,3,6,12个月至末次随访观察骨折愈合、骨缺损修复、软组织修复后足部外形美观及供区愈合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足部功能。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20.5±4.6)个月]。皮瓣均成活,骨折均愈合,骨缺损得到修复。皮瓣质地良好,其中Ⅰ期修薄皮瓣11例,术后3~6个月Ⅱ期修薄15例。供区愈合好,仅遗留线性瘢痕。1例出现静脉危象,经急诊手术探查后成活;3例皮瓣局部感染,经清创及应用敏感抗生素后痊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54~94分[(76.6±10.4)分],与术前11~51分[(27.2±1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5例,良11例,可10例,优良率为62%。 结论 对于前足损伤伴复合组织缺损,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同期联合多种技术治疗骨缺损及肌腱韧带损伤,皮瓣外观满意,供区外形美观,足部功能恢复满意。
|
|
|
[1] |
郭嘉炜 陈晓 苏佳灿.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途径[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481-487. |
[2] |
贺宝荣 郑博隆.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阶梯化和精准化治疗[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488-493. |
[3] |
沈余明. 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策略与功能重建[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494-500. |
[4] |
石岩 何晓清 杨曦 王腾 崔轶 刘武华 徐永清. 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三维重建辅助设计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01-507. |
[5] |
何晓清 石健 范新宇 杨曦 石岩 崔轶 徐月仙 徐永清. 膜诱导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部复合缺损[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14-518. |
[6] |
陈欣 杜伟力 温春泉 张琮 田彭. 单层型+双层型人工真皮复合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19-525. |
[7] |
潘朝晖 薛山 赵玉祥 李洪飞 高朋 王建波 李兴波 王剑利. 带肋下神经外侧皮支旋髂浅动脉穿支削薄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26-531. |
[8] |
徐海涛 王继宏 王永飞 张国荣 殷超 姜东 钟旭 霍天齐 丁皓. 双锚钉半Kessler锁定“桥接”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32-535. |
[9] |
陆兆丰 王亚琼 朱义通 陆若玉 杨家发 吴亚芳 陈悦华 朱刚毅. 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创伤性迟发性双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36-540. |
[10] |
李庆达 杨俊松 高林 贺宝荣 刘团江 章雪芳 张嘉男 田欣 何昌军 杨明义 拓源 郝定均.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41-548. |
[11] |
征华勇 高杰 郭永智 王晓伟 张建政 李绍光 刘智 孙天胜. 前外侧入路微创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49-554. |
[12] |
石健 杨晓勇 陈星宇 张曦娇 何晓清 陈黔 周智 岳正华 徐永清. 膜诱导技术结合内固定分期治疗股骨感染性骨不连[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55-561. |
[13] |
赵海波 权琳 薛俊强 孙申杰 李海峰 于腾波 张英泽.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大鼠肌腱损伤的修复效果及其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62-570. |
[14] |
郑明 聂娜 刘列华 蒋电明 周强 尹芝华. 骨盆前环骨折微创内固定技术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71-576. |
[15] |
梁华平 朱俊宇 胡明冬. 创伤脓毒症研究领域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385-38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