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膜诱导技术结合内固定分期治疗股骨感染性骨不连 |
石健 杨晓勇 陈星宇 张曦娇 何晓清 陈黔 周智 岳正华 徐永清 |
|
|
摘要 目的 探讨膜诱导技术结合内固定分期治疗股骨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21例股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8~57岁[(38.9±6.7)岁]。病程7~78个月[(27.1±11.4)个月]。均采用膜诱导技术分两期进行手术:Ⅰ期去除原固定物并彻底清创,清创后骨缺损长度5~15 cm[(7.4±1.9)cm],放置抗生素骨水泥,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Ⅱ期去除抗生素骨水泥,植骨重建骨缺损,采用髓内钉和(或)LCP固定断端。评估Ⅰ期和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包括患肢伤口情况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骨缺损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根据Paley感染性骨缺损骨愈合评分标准评价骨愈合情况,通过膝关节活动度评价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23~43个月[(31.9±6.7)个月]。Ⅰ期术后4例出现感染复发,予以重复清创后伤口愈合。Ⅱ期术后末次随访伤口无感染表现,白细胞计数[(6.1±1.8)×10.9/L]、CRP[(10.1±3.1)mg/L]及ESR[(10.2±3.4)mm/h]较术前[分别为(15.0±4.8)×10.9/L、(69.8±14.8)mg/L、 (66.2±13.2)mm/h]显著降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3%,除4例Ⅰ期术后感染复发外,3例髂后上棘处取骨处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2例肢体短缩,分别为4 cm和3 cm。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6个月[(8.8±2.7)个月]。末次随访时Paley感染性骨缺损骨愈合评分标准:优19例,良2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0°(61.5°,120.0°),较术前的 30.0°(15.0°,110.0°)显著提高(P<0.05)。 结论 膜诱导技术结合内固定分期治疗股骨感染性骨不连可有效控制感染,实现骨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
|
|
[1] |
郭嘉炜 陈晓 苏佳灿.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途径[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481-487. |
[2] |
贺宝荣 郑博隆.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阶梯化和精准化治疗[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488-493. |
[3] |
沈余明. 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策略与功能重建[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494-500. |
[4] |
石岩 何晓清 杨曦 王腾 崔轶 刘武华 徐永清. 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三维重建辅助设计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01-507. |
[5] |
李军 万值颖 戴莹 姚玲 朱跃良 卜鹏飞 郭孝菊.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前足损伤伴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08-513. |
[6] |
何晓清 石健 范新宇 杨曦 石岩 崔轶 徐月仙 徐永清. 膜诱导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部复合缺损[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14-518. |
[7] |
陈欣 杜伟力 温春泉 张琮 田彭. 单层型+双层型人工真皮复合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19-525. |
[8] |
潘朝晖 薛山 赵玉祥 李洪飞 高朋 王建波 李兴波 王剑利. 带肋下神经外侧皮支旋髂浅动脉穿支削薄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26-531. |
[9] |
徐海涛 王继宏 王永飞 张国荣 殷超 姜东 钟旭 霍天齐 丁皓. 双锚钉半Kessler锁定“桥接”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32-535. |
[10] |
陆兆丰 王亚琼 朱义通 陆若玉 杨家发 吴亚芳 陈悦华 朱刚毅. 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创伤性迟发性双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36-540. |
[11] |
李庆达 杨俊松 高林 贺宝荣 刘团江 章雪芳 张嘉男 田欣 何昌军 杨明义 拓源 郝定均.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41-548. |
[12] |
征华勇 高杰 郭永智 王晓伟 张建政 李绍光 刘智 孙天胜. 前外侧入路微创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49-554. |
[13] |
赵海波 权琳 薛俊强 孙申杰 李海峰 于腾波 张英泽.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大鼠肌腱损伤的修复效果及其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62-570. |
[14] |
郑明 聂娜 刘列华 蒋电明 周强 尹芝华. 骨盆前环骨折微创内固定技术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6): 571-576. |
[15] |
梁华平 朱俊宇 胡明冬. 创伤脓毒症研究领域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385-38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