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讨伸膝状态下髌骨倾斜角和适合角对复发性髌骨脱位(EPD)的诊断价值、髌骨和股骨横断面参数测量值及其与髌股关节横断面匹配关系的相关性和影响程度。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EPD患者(EPD组,106例)和无髌骨不稳患者(对照组,106例)的影像学资料,1∶1匹配,各组男51例,女55例;年龄14~45岁[(23. 0±5. 3)岁]。横断面测量参数包括髌骨参数:髌骨宽度、髌骨厚度、Wiberg角及Wiberg指数;股骨参数:滑车沟角、滑车沟深度、滑车沟高度、滑车宽度比(外/内)、滑车高度比(外/内)、外侧滑车倾斜角及滑车内移程度;髌股关节参数:髌骨倾斜角和适合角。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髌股关节参数对EPD的预测效能。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横断面测量参数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各骨性参数与髌股关节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明确影响髌股关节参数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结果 当髌骨倾斜角、适合角最佳界值分别为17. 2°和25. 5°时,预测EP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91(95%CI 0. 87~0. 95,P<0. 01)和0. 92(95%CI 0. 87~0. 95,P<0. 01)。Youden 指数分别为0. 745(敏感度为83. 96%,特异度为90. 57%)和0. 717(敏感度为81. 13%,特异度为90. 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Wiberg指数、股骨参数和髌股关节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 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髌骨倾斜角与Wiberg指数、滑车沟角、滑车沟深度、滑车宽度比(外/内)、滑车高度比(外/内)和外侧滑车倾斜角呈显著中等程度相关或强相关(r=0. 51,0. 41,-0. 62,0. 43,-0. 49,-0. 65,P 均<0. 01);适合角与滑车沟角、滑车沟深度、滑车宽度比(外/内)和外侧滑车倾斜角呈显著中等程度相关(r=0. 43,-0. 59,0. 38,-0. 51,P 均<0. 01)。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外侧滑车倾斜角、滑车沟深度、滑车沟角、Wiberg指数和滑车高度比(外/内)可解释髌骨倾斜角60%的变异(R2=0. 60,P<0. 01);滑车沟深度、外侧滑车倾斜角、滑车内移程度、滑车沟角和Wiberg指数可解释适合角44%的变异(R2=0. 44,P<0. 01)。 结论 髌骨倾斜角和适合角是反映髌股关节横断面匹配关系的定量指标,具有较优的EPD诊断价值;EPD患者髌骨和股骨骨性结构的改变与髌股关节横断面匹配关系有关,且不同横断面参数对髌股关节横断面匹配关系的影响程度不同。
|
|
|
[1] |
赵明. 婴幼儿创伤性脑损伤诊治要点探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577-580. |
[2] |
刘铠宾 杨异 李辉 次仁云丹 陈志明 陈浩 范兴龙 高从荣 顾春东 顾宇彤 郭光伟 郭占林 胡坚 胡平 黄海 黄立军 何伟伟 金龙玉 景宝利 梁志刚 林锋 等. 胸部创伤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及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581-591. |
[3] |
任爽 梁子轩 张思 于媛媛 李玳 苗欣 黄红拾 敖英芳.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1年大腿等速肌力与步态不对称性的相关性[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592-599. |
[4] |
薛啸傲 陶唯楚 李倩茹 李宏 李宏云 华英汇. 全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修补和肌腱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607-612. |
[5] |
薛震 秦勇 黄超 马欣楠 张刚 王洪伟 吕松岑. 关节镜下“4”字体位与传统高屈膝体位制备股骨骨道行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613-619. |
[6] |
吴关 李尚哲 李旭 杨珖 李岳 宋关阳 鲁谊.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合并退变性尺骨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620-624. |
[7] |
李国庆 赵华国 孙韶华 马维虎 李豪杰 王扬 陆联松 阮超越. 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基底部外上缘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625-631. |
[8] |
章雪芳 杨小彬 贺宝荣 闫航 黄云飞 惠华 薛舒文 郑林宏.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出院计划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632-637. |
[9] |
吴伟强 李灵宝 陈福扬 黄星华 陈新 何武兵 柯铁. 不同缺血预适应模式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638-645. |
[10] |
李子昀 吴秀霖 高海涵 李亚民 蒋佳 赵金忠. 腱骨界面损伤的愈合机制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646-652. |
[11] |
韩潜 徐美光 白浪 薛源 陈保军 王帅 尹战海. 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过程中时空缓释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653-660. |
[12] |
祁洲 李国强 田帆 魏子豪 张祎年. 耳后切口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661-665. |
[13] |
冯乐玲 贾飞飞 应瑛 余锡芬 陈盛 韩素琴 马维虎 王小舟.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创伤骨科卧床患者尿潴留防治护理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666-670. |
[14] |
苏小君 张晔 杨英 宋爽. 甲状腺损伤合并金属异物残留1例[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7): 671-672. |
[15] |
张殿英. 基于杠杆-支点平衡理论重新认识股骨近端外侧壁的作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6): 481-48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