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前方入路结合阻挡钢板螺钉治疗累及四边体髋臼骨折 |
刘伟 程建文 唐士婷 杨志 谭桢 石小荣 李育泉 韦东磊 胡峰 赵劲民 |
|
|
|
|
|
|
文章导读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前方入路结合阻挡钢板螺钉治疗累及四边体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累及四边体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1~66岁[(45. 3±10. 6)岁]。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9例,前方+后半横骨折6例,前柱骨折1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9例,腹直肌外侧入路7例,复位骨盆及髋臼骨折,均使用3. 5 mm皮质骨全螺纹钉或钢板阻挡四边体
骨折块内移。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价标准评估术后3、12个月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3~24 个月[(16. 1±2. 9)个月]。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切口长12~26 cm[(18. 6±4. 0)cm];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切口长8~15 cm[(10. 7±2. 3)cm]。手术时间107~215 min[(159. 2±27. 8)min],术中出血量200~2 300 ml[(853. 1±489. 7)ml]。术后第2天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9例,良7例。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为11~18分[(15.2±2.2)分],其中优4例,良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69%;术后12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为13~18 分[(16. 9±1. 4)分],其中优7 例,良8 例,可1 例,优良率为94%。术后12 个月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P<0. 05)。切口脂肪液化、膀胱损伤、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及异位骨化各1例,无内固定物松脱、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 经前方入路结合阻挡钢板螺钉治疗累及四边体髋臼骨折,骨折复位满意,可有效防止髋臼四边体骨折移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
|
关键词 :
 
|
Abstract: |
Key words:
 
|
|
|
基金资助: |
[1] |
徐永清 范新宇. 穿支皮瓣创面修复中存在的争议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9): 769-772. |
[2] |
肖仁举 曾灵 章桂喜. 美国创伤中心的核心要素及其借鉴价值[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56-358. |
[3] |
张之飏 马娓 杨雪 李卫 何东梅 梁华平 杨霞. 创伤后长链非编码RNA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对机体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79-384. |
[4] |
. 2021年第37卷第2期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2. |
[5] |
. 2021年第37卷第2期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3-4. |
[6] |
王洪立 聂聪 吕飞舟 马晓生 夏新雷 姜建元.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及可信度评价[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10): 911-918. |
[7] |
陈鹏 张清涛 周玮 邓永兵 张连阳 胡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降低腹内高压大鼠颅内压的作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0, 36(5): 455-462. |
[8] |
祁海鸥,沈潘洋,胡子昂,范顺武,赵兴. 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失败后前路人工椎体重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4): 308-313. |
[9] |
霍亚冲 杨大龙 马雷 孙家元 赵若宇 丁文元. 后路两种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4): 314-319. |
[10] |
沈立锋,张春,郭峭峰,刘亦杨,黄凯,林炳远,张展,翟利锋. 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混合自体髂骨植骨Ⅰ期治疗四肢长骨感染性骨不连[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2): 115-120. |
[11] |
郭瑞,文豪,杨利学,郑博隆,杨小彬,孔令擘,郝定均,贺宝荣. 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渗漏并发症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1): 50-56. |
[12] |
石成弟,胡炜,余可和,王鉴顺,郭晓山.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三维空间移位的X线诊断方法及其在闭合复位术中的初步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8): 717-72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