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导读 |
|
摘要 目的 建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评价。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32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7例,女35例;年龄18~82岁[(57. 4±17. 8)岁]。根据颈脊髓是否存在受压及致压物来源、是否存在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等因素建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进一步分析各型病例数、年龄及致伤原因。另收集24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未参与该分型系统制定的骨科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影像学分型评估,计算Kappa系数对该分型进行可信度评价。 结果 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分为Ⅰ~Ⅳ型:Ⅰ型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或)颈椎管狭窄等基础病理改变;Ⅱ型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和(或)硬膜外血肿;Ⅲ型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但存在明确的DLC损伤征象;Ⅳ型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且不伴或仅存在可疑DLC损伤征象。其中Ⅰ型、Ⅱ型可同时伴或不伴DLC损伤。Ⅰ型83例(62. 9%),年龄(62. 2±15. 7)岁,以跌倒伤(37例,44. 6%)为主,其次为交通伤(31例,37. 3%)。Ⅱ型17例(12. 9%),年龄(55. 8±13. 4)岁,以交通伤(9例,52. 9%)和坠落伤(5例,29. 4%)多见。Ⅲ型24 例(18. 2%),年龄(53. 6±16. 3)岁,以坠落伤(9 例,37. 5%)和交通伤(8 例,33. 3%)多见。Ⅳ型8例(6. 1%),年龄(37. 4±11. 6)岁,以交通伤(4例,50. 0%)和运动伤(3例,37. 5%)多见。分型可信度评估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患者分型相同百分比为79. 2%~87. 5%,平均81. 2%;Kappa系数为0. 691~0. 866,平均0. 789,可信度为基本可信(0. 61~0. 80)。 结论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可信度高,各型年龄分布及致伤原因的差异性提示该分型系统对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分类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
|
关键词 :
 
|
Abstract: |
Key words:
 
|
|
|
基金资助: |
[1] |
徐永清 范新宇. 穿支皮瓣创面修复中存在的争议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9): 769-772. |
[2] |
肖仁举 曾灵 章桂喜. 美国创伤中心的核心要素及其借鉴价值[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56-358. |
[3] |
张之飏 马娓 杨雪 李卫 何东梅 梁华平 杨霞. 创伤后长链非编码RNA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对机体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4): 379-384. |
[4] |
. 2021年第37卷第2期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1-2. |
[5] |
. 2021年第37卷第2期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2): 3-4. |
[6] |
刘伟 程建文 唐士婷 杨志 谭桢 石小荣 李育泉 韦东磊 胡峰 赵劲民. 经前方入路结合阻挡钢板螺钉治疗累及四边体髋臼骨折[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10): 919-925. |
[7] |
陈鹏 张清涛 周玮 邓永兵 张连阳 胡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降低腹内高压大鼠颅内压的作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0, 36(5): 455-462. |
[8] |
祁海鸥,沈潘洋,胡子昂,范顺武,赵兴. 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失败后前路人工椎体重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4): 308-313. |
[9] |
霍亚冲 杨大龙 马雷 孙家元 赵若宇 丁文元. 后路两种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4): 314-319. |
[10] |
沈立锋,张春,郭峭峰,刘亦杨,黄凯,林炳远,张展,翟利锋. 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混合自体髂骨植骨Ⅰ期治疗四肢长骨感染性骨不连[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2): 115-120. |
[11] |
郭瑞,文豪,杨利学,郑博隆,杨小彬,孔令擘,郝定均,贺宝荣. 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渗漏并发症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1): 50-56. |
[12] |
石成弟,胡炜,余可和,王鉴顺,郭晓山.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三维空间移位的X线诊断方法及其在闭合复位术中的初步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8): 717-72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