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学术影响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 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中华医学会
 主 编:王正国
 电 话:023-68818654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邮发代号:78-8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创伤杂志
 
2024年 40卷 9期
刊出日期:2024-09-15

专家论坛
脊柱脊髓损伤
骨与关节损伤
软组织损伤
基础研究
综述
个案报告
共识与指南
目录
   
目录
1
中文目录
2024 Vol. 40 (9): 1-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543KB] ( 95 )
3
英文目录
2024 Vol. 40 (9): 3-4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265KB] ( 42 )
共识与指南
769 韩云 贾飞飞 鹿青 肖杏玲 林华 应瑛 丁俊琴 桂敏 苏晓静 陈亚萍 张萍 许芸 黄天雯 陈佳丽 王谊 樊落 董芳辉 周文娟 罗婉霞 徐晓燕 邓春花 陈小华 等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
老年髋部骨折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手术是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极高,一旦进展为肺栓塞将显著增加患者死亡风险。针对这一问题,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均强调对此类患者应积极采取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的全面预防措施。在此预防体系中,基础预防是物理和药物预防的基石。目前,临床上对于基础预防措施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为此,中华护理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护理学部组织相关护理专家,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临床经验,制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共提出10条推荐意见,以规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DVT的基础预防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2024 Vol. 40 (9): 769-780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654KB] ( 504 )
专家论坛
781 何崇儒 陈晓 王光超 苏佳灿
脑机接口赋能运动损伤康复
运动损伤源于运动时遭遇的外伤,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活动障碍,严重者可致残。但当前的传统康复训练疗效有限,个性化治疗不足。脑机接口(BCI)技术通过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通信与控制通道,为运动损伤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BCI技术可通过运动意图解码、神经反馈、人工感觉反馈等方式,在运动功能重建、感觉缺陷改善和神经性疼痛调控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BCI系统包括脑电信号采集、分析与处理和外部设备控制三个关键环节,其中与人工智能(AI)结合为脑电信号分析处理提供了新思路。为进一步推动新型康复技术的发展、降低治疗成本、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笔者就BCI技术特点、运动损伤康复存在的问题和BCI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启发,加速BCI技术的创新突破和转化应用,造福更多运动损伤患者。
2024 Vol. 40 (9): 781-786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1344KB] ( 70 )
脊柱脊髓损伤
787 吴晨阳 顾燚平 邱学力 单华建 高翔 陶理德 张应子 单冰晨 周晓中 白进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常规疗法联合地舒单抗抗骨质疏松的疗效
目的 比较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常规疗法与常规疗法联合地舒单抗抗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 2020年 9月至2022年 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 211例 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 56~90岁[(71. 4±8. 1)岁]。术前腰椎骨密度 T 值为(-2. 6±1. 0)SD。骨折节段:T 1 ~T 9 45 例,T 10 ~L 2 146 例,L 3 ~L 5 69例。174例行单节段手术,25例行2节段手术,12例行3节段及以上手术。按照患者意愿,107例PKP术后每日口服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常规治疗组),104例PKP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地舒单抗(地舒单抗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骨密度T值;术前,术后3 d、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再骨折发生率。观察两组抗骨质疏松治疗期间可能存在的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3. 5±2. 0)个月]。术前地舒单抗治疗组腰椎骨密度T值为(-2. 7±1. 1)SD,常规治疗组为(-2. 5±0. 8)SD(P>0. 05);末次随访时,地舒单抗治疗组腰椎骨密度T值为(-2. 1±1. 1)SD,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2. 5±0. 9)SD(P<0. 05)。末次随访时,地舒单抗治疗组腰椎骨密度T值较术前显著增加(P<0. 01),而常规治疗组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及术后3 d,地舒单抗治疗组VAS分别为(8. 5±0. 9)分、(2. 8±0. 8)分,ODI分别为 48. 7±4. 8、25. 6±4. 0,较常规治疗组的(8. 5±1. 3)分、(2. 8±0. 9)分和 47. 9±7. 0、25. 9±3. 7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地舒单抗治疗组VAS分别为(2. 2±0. 8)分、(1. 7±0. 8)分,ODI分别为24. 2±3. 6、23. 2±4. 1,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 8±0. 9)分、(2. 8±1. 1)分和26. 4±3. 2、27. 3±4. 0(P<0. 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 05),其中地舒单抗治疗组术后VAS持续下降(P<0. 05),常规治疗组术后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 ODI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 05),其中地舒单抗治疗组术后 ODI持续下降(P<0. 05),常规治疗组术后6个月ODI较术后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后3 d上升(P<0. 05)。地舒单抗治疗组术后再骨折发生率为6. 7%(7/104),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6. 8%(18/107)(P<0. 05)。两组抗骨质疏松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OVCF患者,与PKP术后每日口服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相比,术后联合地舒单抗可有效增加骨密度、持续减轻疼痛并促进功能恢复、有效降低再骨折发生风险。
2024 Vol. 40 (9): 787-79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339KB] ( 95 )
骨与关节损伤
793 刘志元 周维波 黄建峰 陈伟 周福临
改良双窗与传统单窗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屈曲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改良双窗与传统单窗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屈曲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44 例屈曲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22 例,女22例;年龄31~58岁[(44. 4±9. 1)岁]。左侧25例,右侧19例。23例行传统单窗后内侧倒“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传统单窗入路组),21例行改良双窗后内侧倒“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改良双窗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关节面塌陷距离、胫骨平台内翻角(m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SA)及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术前、术后7 d及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 d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末次随访时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血栓形成、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5. 7±3. 2)个月]。改良双窗入路组手术时间为(121. 6±19. 2)min,短于传统单窗入路组的(149. 5±22. 4)min(P<0. 01)。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改良双窗入路组关节面塌陷距离分别为0. 7(0. 5,0. 9)mm、1. 0(0. 8,1. 1)mm、0. 9(0. 8,1. 0)mm,均短于传统单窗入路组的1. 0(0. 7,1. 2)mm、1. 1(1. 0,1. 3)mm、1. 1(0. 9,1. 2)mm(P<0. 05或0. 01);改良双窗入路组mTPA分别为87. 0(86. 0,87. 0)°、87. 0(86. 0,87. 0)°、86. 0(85. 5,87. 0)°,均大于传统单窗入路组的85. 0(84. 0,86. 0)°、85. 0(84. 0,86. 0)°、85. 0(84. 0,86. 0)°(P<0. 01);改良双窗入路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分别为(17. 0±0. 9)分、16. 0(15. 0,17. 0)分、16. 0(15. 0,16. 0)分,均高于传统单窗入路组的(16. 4±1. 1)分、13. 0(13. 0,15. 0)分、14. 0(13. 0,15. 0)分(P<0. 05或0. 01);两组P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7 d,改良双窗入路组VAS为3. 0(3. 0,3. 0)分,低于传统单窗入路组的3. 0(3. 0,4. 0)分(P<0. 05);术后3个月,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7 d,改良双窗入路组膝关节伸屈活动度为90. 0(85. 0,95. 0)°,大于传统单窗入路组的80. 0(75. 0,85. 0)°(P<0. 01)。术后3个月,改良双窗入路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7. 9±2. 8)分,高于传统单窗入路组的(66. 1±2. 7)分(P<0. 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骨折均骨性愈合。传统单窗入路组1例术后腘静脉部分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为4. 4%(1/23),改良双窗入路组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4. 8%(1/21)(P>0. 05)。结论 与传统单窗入路相比,改良双窗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屈曲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早期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及关节功能。
2024 Vol. 40 (9): 793-800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82KB] ( 82 )
801 王沛源 李子平 张志昂 焦振清 赵阔 金霖 侯志勇
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棒植骨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目的 比较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棒植骨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20 年 1 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5例中青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31例;年龄34~56岁[(46. 1±12. 7)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26例,Ⅲ型35例,Ⅳ型14例;Pauwels分型:Ⅰ型9例,Ⅱ型31例,Ⅲ型35例。49例行单纯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空心螺钉组),26例3枚行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棒平行植骨治疗(空心螺钉联合植骨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复位质量;术后4、8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分级、扶拐行走患者数、Barthel指数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末次随访时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6~37个月[(23. 2±4. 5)个月]。空心螺钉联合植骨组手术时间为(86. 3±16. 1)min,长于空心螺钉组的(76. 9±20. 8)min(P<0. 05)。空心螺钉联合植骨组术中出血量为100. 0(50. 0,200. 0)ml,多于空心螺钉组的50. 0(50. 0,100. 0)ml (P<0. 01)。两组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4个月,空心螺钉联合植骨组股骨颈短缩分级[1级 24例(92. 3%),2级 2例(7. 7%),3级 0例(0. 0%)]优于空心螺钉组[1级18例(36. 7%),2级28例(57. 1%),3级3例(6. 2%)](P<0. 01)。术后8个月,空心螺钉联合植骨组股骨颈短缩分级[1级 22例(84. 6%),2级 3例(11. 5%),3级 1例(3. 8%)]优于空心螺钉组[1级 13例(26.5%),2级27例(55.1%),3级9例(18.4%)](P<0. 01)。末次随访时,空心螺钉联合植骨组股骨颈短缩分级[1级19例(73. 0%),2级5例(19. 2%),3级2例(7. 6%)]优于空心螺钉组[1级8例(16. 3%),2级31例(63. 2%),3级10例(20. 4%)](P<0. 01)。术后4、8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空心螺钉联合植骨组扶拐行走患者数分别为 12 例(46. 2%)、8 例(30. 8%)、5 例(19. 2%),空心螺钉组分别为 38 例(77. 6%)、27例(55. 1%)、20例(40. 8%),除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 05),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0. 01)。术后4、8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空心螺钉联合植骨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85. 3±3. 2、90. 3±4. 3、95. 3±3. 9,均明显高于空心螺钉组的80. 8±7. 3、85. 4±7. 4、90. 9±7. 8(P<0. 05或0. 01)。术后4、8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空心螺钉联合植骨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7. 0±2. 9)分、(92. 0±2. 9)分、(91. 3±2. 4)分,均明显高于空心螺钉组的(81. 0±6. 1)分、(85. 7±5. 8)分、 (89. 6±2. 0)分(P<0. 01)。末次随访时,空心螺钉联合植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 8%(1/26),明显低于空心螺钉组的22. 4%(11/49)(P<0. 05)。结论 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比较,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棒植骨虽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在纠正患者股骨颈短缩、恢复独立生活活动能力和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2024 Vol. 40 (9): 801-808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62KB] ( 87 )
809 赵婷 孙颖昕 张武文 周思源 周鑫叠 冯同保 张平
骨创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断效能分析
目的 探讨骨创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断效能。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47例;年龄17~96岁[(55. 2±19. 5)岁]。根据入院后96 h内的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58例)和非DVT组(50例)。其中DVT组骨创伤后7 d内发生下肢DVT 42例,7 d后发生下肢DVT 16例。收集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致伤原因、骨折部位、是否手术、入院时Caprini评分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和血栓四项[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体(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体(PIC)]。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骨创伤患者发生下肢DVT的相关性并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评价并比较各危险因素对骨创伤患者发生下肢DVT的诊断效能,并进一步评价各危险因素对骨创伤后7 d内发生DVT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Caprini评分、D⁃D、TAT、TM和PIC与骨创伤患者发生下肢DVT有一定的相关性(P<0. 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aprini评分(OR=1. 36,95%CI 1. 12,1. 65,P<0. 01)、TAT(OR=1. 05,95%CI 1. 00,1. 10,P<0. 05)和TM(OR=1. 34,95%CI 1. 02,1. 77,P<0. 05)与骨创伤患者发生下肢DVT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TAT(AUC=0. 76,95%CI 0. 67,0. 86)的诊断效能最大,TM(AUC=0. 72,95%CI 0. 62,0. 81)和Caprini评分(AUC=0. 72,95%CI 0. 62,0. 82)的诊断效能次之。将各危险因素进行联合分析能有效提高对DVT的诊断效能(AUC=0. 84,95%CI 0. 77,0. 92)。另外,TAT(AUC=0. 81,95%CI 0. 71,0. 91)对骨创伤后7 d内发生下肢DVT的诊断效能更优,且高于Caprini评分(AUC=0. 72,95%CI 0. 61,0. 83)和TM(AUC=0. 71,95%CI 0. 60,0. 83);同时,将各危险因素联合分析也能有效提高对骨创伤后7 d内发生下肢DVT的诊断效能(AUC=0. 85,95%CI 0. 77,0. 93)。结论 Caprini评分、TAT和TM是骨创伤患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三者对发生下肢DVT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将三者联合分析能显著提高诊断效能,较单独使用各指标的诊断效能更高。同时,TAT对骨创伤后7 d内发生下肢DVT的诊断效能更优,将各危险因素进行联合分析同样能提高其诊断效能。
2024 Vol. 40 (9): 809-816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696KB] ( 87 )
软组织损伤
817 薛晗 刘丹 肖丰旭 张晨 李苗
双“Z”形缝合与改良Kessler缝合技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双“Z”形缝合与改良Kessler缝合技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7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3例;年龄14~53岁[(35. 7±8. 2)岁]。患者均首次接受跟腱断裂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其中16例行双“Z”形缝合技术治疗(双“Z”形缝合组);11例行改良Kessler缝合技术治疗(改良Kessler缝合组)。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6周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6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总断裂评分(ATRS)、踝关节活动度(背屈角度和跖屈角度)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结果记为剪切波弹性速度值(SWV)]评估跟腱功能及质量恢复情况;采用高频超声技术评估跟腱形态结构恢复情况及软组织黏连程度。比较两组术后 2 周时早期康复训练耐受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9. 6±1. 3)个月]。双“Z”形缝合组和改良Kessler缝合组术前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 2、4、6周,双“Z”形缝合组 VAS分别为 4. 6(4. 0,5. 0)分、1. 6(1. 0,2. 0)分、0. 5(0. 0,1. 0)分,均低于改良Kessler缝合组的6. 9(6. 0,8. 0)分、2. 5(2. 0,3. 0)分、1. 4(1. 0,2. 0)分(P<0. 05或0. 01);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均降至0. 0(0. 0,0. 0)分。双“Z”形缝合组VAS于术后2周即较术前显著降低,且术后各时间点均呈降低趋势(P<0. 05)。改良Kessler缝合组VAS术后2周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术后4、6周及末次随访时均呈降低趋势(P<0. 05)。术后2、4、6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ATRS、SW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2、4、6周,双“Z”形缝合组踝关节背屈角度分别为(-18. 2±3. 9)°、(-13. 7±2. 8)°、(-6. 6±2. 4)°,均优于改良Kessler缝合组的(-24. 1±2. 7)°、(-18. 3±3. 0)°、(-12. 0±2. 8)°(P<0. 01);末次随访时,两组踝关节背屈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踝关节跖屈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4、6周,双“Z”形缝合组踝关节跖屈角度分别为(37. 5±3. 8)°、(42. 1±3. 3)°,均优于改良Kessler缝合组的(34. 6±2. 0)°、(38. 0±1. 4)°(P<0. 05或0. 01)。术后4、6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背屈角度和跖屈角度、SWV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 05或0. 01)。双“Z”形缝合组ATRS术后2、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术后6周及末次随访时均较前明显升高(P<0. 05或0. 01)。术后2、4、6周,改良Kessler缝合组ATRS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 05),仅末次随访时较前明显升高(P<0. 05)。术后2、4、6周及末次随访时,高频超声提示两组患者跟腱形态恢复良好,但双“Z”形缝合组软组织黏连程度较改良 Kessler 缝合组明显降低。双“Z”形缝合组和改良Kessler缝合组分别有13例(81. 3%)、3例(27. 3%)患者可按康复计划于术后2周时耐受早期康复训练(P<0. 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与改良Kessler缝合技术相比,双“Z”形缝合技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可术后早期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踝关节活动度恢复、降低术后软组织黏连风险、提高康复训练耐受性。
2024 Vol. 40 (9): 817-825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1681KB] ( 115 )
基础研究
826 鲜亮 陈力 林珑 叶丹 魏梁锋 王守森
缺氧对急性硬膜下血肿大鼠发生外伤性脑肿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缺氧对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大鼠发生外伤性脑肿胀(TBS)的影响。 方法 取4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9只:假手术常氧组,作假手术操作,置于密闭容器中通入空气;假手术缺氧组,作假手术操作,置于氧气体积分数8%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缺氧诱导;ASDH常氧组,制作ASDH模型,置于密闭容器中通入空气;ASDH缺氧组,制作ASDH模型,置于氧气体积分数8%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缺氧诱导;ASDH缺氧+吸氧组,制作ASDH模型并缺氧诱导后持续吸入体积分数40%的氧气。每组各取6只大鼠在造模后立即通过开颅观察术中脑膨出的情况,评估TBS程度;使用激光散斑成像系统在造模前、开颅术前、开颅术后即刻观察微血管血流量。每组剩余3只大鼠分别在造模后直接处死,取脑组织标本。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0、30、60 min的周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蛋白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造模后0 min的周细胞α⁃SMA、PDGFR⁃β和微血管标记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31(CD31)的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假手术常氧组无脑膨出;假手术缺氧组脑膨出高度为0. 5(0. 0,1. 0)mm,与假手术常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SDH常氧组脑膨出高度为2. 2(2,2. 5)mm,较假手术常氧组和假手术缺氧组均显著增高(P<0. 01);ASDH缺氧组脑膨出高度为3. 1(2. 9,3. 2)mm,较假手术常氧组、假手术缺氧组和 ASDH 常氧组均显著增高(P<0. 01);ASDH 缺氧+吸氧组脑膨出高度为2. 8(2. 7,2. 9)mm,较ASDH缺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较假手术常氧组、假手术缺氧组和ASDH常氧组显著增高(P<0. 01)。造模前、开颅术前和开颅术后,假手术常氧组微血管血流量分别为224. 2±49. 7、224. 8±50. 3、225. 1±50. 3,假手术缺氧组分别为224. 7±43. 7、220. 9±45. 9、221. 8±45. 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ASDH常氧组微血管血流量分别为226. 5±52. 7、173. 4±40. 7、172. 0±40. 7,较假手术常氧组、假手术缺氧组均显著下降(P<0. 05);ASDH缺氧组微血管血流量分别为225. 7±46. 4、131. 4±23. 6、131. 0±23. 5,较假手术常氧组、假手术缺氧组、ASDH常氧组均显著下降(P<0. 05);ASDH缺氧+吸氧组微血管血流量分别为226. 2±56. 1、132. 6±21. 7、131. 7±21. 9,较假手术常氧组、假手术缺氧组、ASDH常氧组均显著下降(P<0. 05),较ASDH缺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造模后0、30、60 min,假手术常氧组α⁃SMA表达量分别为0. 70±0. 02、0. 67±0. 01、0. 55±0. 05,PDGFR⁃β 表达量分别为 0. 65±0. 03、0. 56±0. 03、0. 59±0. 02;假手术缺氧组 α⁃SMA 表达量分别为0. 63±0. 04、0. 60±0. 01、0. 55±0. 05,PDGFR⁃β表达量分别为0. 62±0. 01、0. 51±0. 01、0. 60±0. 02,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ASDH常氧组α⁃SMA表达量分别为0. 88±0. 06、0. 87±0. 05、0. 82±0. 03,PDGFR⁃β表达量分别为0. 85±0. 03、0. 85±0. 03、0. 88±0. 04,较假手术常氧组和假手术缺氧组均显著增高(P<0. 01);ASDH缺氧组α⁃SMA表达量分别为1. 19±0. 08、1. 10±0. 10、0. 97±0. 04,PDGFR⁃β表达量分别为1. 04±0. 06、1. 19±0. 07、1. 27±0. 08,较假手术常氧组、假手术缺氧组和ASDH常氧组均显著增高(P<0. 05或0. 01);ASDH缺氧+吸氧组α⁃SMA表达量分别为1. 20±0. 07、1. 10±0. 04、0. 96±0. 04,PDGFR⁃β表达量分别为1. 04±0. 05、1. 15±0. 11、1. 20±0. 07,较假手术常氧组、假手术缺氧组和ASDH常氧组均显著增高(P<0. 01),较ASDH缺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造模后0 min,假手术常氧组 α⁃SMA 和 PDGFR⁃β 荧光表达较弱,CD31 荧光表达较强。假手术缺氧组 α⁃SMA、PDGFR⁃β和CD31与假手术常氧组荧光表达强弱差异不大;ASDH常氧组α⁃SMA和PDGFR⁃β较假手术常氧组和假手术缺氧组荧光表达更强,而CD31荧光表达更弱;ASDH缺氧组α⁃SMA和PDGFR⁃β较假手术常氧组、假手术缺氧组和ASDH常氧组荧光表达更强,CD31荧光表达更弱;ASDH缺氧+吸氧组α⁃SMA和PDGFR⁃β较假手术常氧组、假手术缺氧组和ASDH常氧组荧光表达更强,CD31荧光表达量更弱,较ASDH缺氧组α⁃SMA、PDGFR⁃β和CD31荧光表达强弱差异不大。结论 ASDH大鼠缺氧会刺激周细胞发生收缩,致使脑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TBS。短时间中等浓度的吸氧干预无法舒张周细胞和微循环血管,也对TBS无明显改善。
2024 Vol. 40 (9): 826-836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1292KB] ( 69 )
综述
837 柳林 王彦军 王林潇 谢建刚 张萌 尹文
肠道菌群在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中的关系及作用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可能发生阿尔茨海默病、卒中和癫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对TBI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认识不足,治疗不够全面,尚无明确的干预措施。TBI后大脑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全身免疫学反应和胃肠道功能障碍均严重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及相关代谢产物,引起肠道微生物失调及代谢紊乱,并对神经系统产生持续影响。肠道微生物益生菌群是定殖在生物体内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补充肠道微生物益生菌群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神经系统产生调控作用。目前,肠道微生物益生菌群对TBI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靶向治疗作用、内在影响机制等尚无较全面的总结。为此,笔者就调节肠道微生物益生菌群对TBI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预防和治疗TBI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提供参考。
2024 Vol. 40 (9): 837-843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69KB] ( 68 )
844 仁礼欢 宋鉴 殷丽梅 丁秀萍 董芳 刁菊菊 张露露 孙阿妮
噬菌体疗法在伤口感染抗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伤口感染继发于机械、热力、化学等因素导致的急、慢性伤口,不仅导致伤口愈合延迟,甚至可能造成死亡。抗菌药物长期或不合理使用会产生大量耐药菌,造成难治性伤口感染,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法。噬菌体能有效杀灭耐药菌,且具有良好的抗细菌生物膜活性(BBF),对真核细胞无杀伤作用,在治疗耐药菌伤口感染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噬菌体抗BBF的机制仍不完全明确,且噬菌体在治疗伤口感染中的抗菌效果也存在差异。为此,笔者就噬菌体生物学特征及作用机制和相关疗法在伤口感染抗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噬菌体治疗伤口感染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2024 Vol. 40 (9): 844-849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42KB] ( 69 )
850 吴正超 王恒 卢洋 陈诚 陈晓庆
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策略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导致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其治疗方法包括椎板切开减压术、大剂量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等,但疗效均不理想。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可塑性、低免疫原性、强大的旁分泌能力及多向分化能力,是有前景的脊髓损伤修复策略,但移植后依然存在存活率低、定向迁移能力低和不可预测的细胞分化等问题。通过基因过表达、理化因素刺激、三维培养、细胞的预分化等方法在体外预先处理MSCs以增强其疗效的策略已经在多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中应用,但目前尚未有较完整的总结。笔者对MSCs预处理策略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脊髓损伤修复的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4 Vol. 40 (9): 850-857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73KB] ( 117 )
个案报告
858 黑静友 赵夏 徐宁 韩学孚 张玉岩
关节镜下经皮金属空心接骨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1例
儿童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多因外伤所致,较为少见,可造成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但均存在骨折断端移位,易损伤干骺端、生长板等风险,远期可能导致骨折畸形愈合、膝关节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关节镜技术可在视野直视下复位骨折断端,清理关节腔积血、碎骨等;术中克氏针临时固定、引导方向,空心螺钉加压固定骨块,具有骨折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等优势。国内外尚未见将其用于治疗儿童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报道。为此,笔者报告1例外伤致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患儿,探讨关节镜下经皮金属空心接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该类骨折的疗效。
2024 Vol. 40 (9): 858-861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01KB] ( 83 )
862 董惠双 马铁鹏 符健松 霍永鑫 高顺红 吉亚超
腕大多角骨合并舟骨骨折伴关节脱位1例
腕大多角骨骨折临床相对少见,合并舟骨骨折伴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更低。该损伤治疗不当将导致拇指腕掌关节炎的发生,影响正常拇指功能。由于拇指的重要功能及高使用频率,其腕掌关节及大小多角骨舟骨关节相关损伤后关节炎较其他手指的发生率高,故对大多角骨周围关节损伤的精准诊断和微创治疗是手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拇指腕掌CT三维重建可提高该损伤术前诊断及评估的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导致的拇指严重功能障碍,为手术的良好入路选择、骨关节复位和周围韧带结构修复提供必要的影像学资料。笔者报告1例腕大多角骨合并舟骨骨折伴关节脱位患者,探讨拇指腕掌关节及舟大多角骨关节CT等相关影像学检查的要点及腕掌侧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大多角骨合并舟骨骨折伴关节脱位的长期疗效。
2024 Vol. 40 (9): 862-864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336KB] ( 94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京ICP备07035254号-18
版权所 ©
电话:023-68818654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