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学术影响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 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中华医学会
主 编:王正国
电 话:023-68818654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邮发代号:78-8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创伤杂志
2023年 39卷 8期
刊出日期:2023-08-15
脊柱脊髓损伤
骨与关节损伤
综述
流行病学
技术与方法
目录
运动损伤
目录
1
中文目录
2023 Vol. 39 (8): 1-0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531KB] (
630
)
3
英文目录
2023 Vol. 39 (8): 3-04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263KB] (
550
)
运动损伤
673
齐保闯 罗殿中 饶宇 唐志方 浦路桥 施洪鑫 蒙旭晗 任俊筱 徐永清 李川
保留圆韧带的股骨颈旋转截骨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软骨下骨折的早期疗效
目的 探讨保留圆韧带的股骨颈旋转截骨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软骨下骨折(SIFFH)的早期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13例SIFF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2~49岁[(33. 5±8. 3)岁]。左髋6例,右髋7例。患者均行保留圆韧带的股骨颈旋转截骨术治疗,术后给予规范的关节功能训练。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通过影响学检查,观察股骨头是否塌陷、截骨处不愈合及其他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3~24个月[(17. 9±3. 1)个月]。手术时间为(127. 3±9. 8)min。术中出血量(393. 9±21. 9)ml。术后3,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改良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1. 6±3. 3)分、(80. 2±4. 4)分、(91. 9±4. 1)分,较术前的(51. 4±3. 5)分明显提高(P 均<0. 05),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 分别为(4. 9±1. 1)分、(3. 0±0. 9)分、(1. 4±0. 5)分,较术前的(6. 7±0. 9)分明显降低(P 均<0. 05),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 05)。影像学检查无股骨头塌陷,截骨处均愈合。无骨不连、切口感染、周围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保留圆韧带的股骨颈旋转截骨术治疗中青年SIFFH,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并减少并发症,早期疗效满意。
2023 Vol. 39 (8): 673-679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41KB] (
714
)
680
曲峰 孙成宜 张明珠 张琳 王智 孙超 王显军 张建中
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联合腓骨肌腱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伴腓骨肌腱炎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联合和不联合腓骨肌腱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伴腓骨肌腱炎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31例CLAI伴腓骨肌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6~57岁[(32. 8±9. 6)岁]。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距骨倾斜试验为阳性。经体检及MRI明确诊断并排除跟腓韧带断裂。其中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联合腓骨肌腱清理11例(改良Broström术+肌腱清理组),关节镜下单纯改良Broström术20例(改良Broström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2,6,12周腓骨肌腱走行区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和术后6,12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与踝预后量表(FAOS);末次随访时前抽屉试验;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足踝功能测试(FAAM)评分。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4~19个月[(11. 3±3. 5)个月]。改良Broström术+肌腱清理组手术时间为(66. 0±4. 2)min,长于改良Broström术组的(61. 5±3. 4)min(P<0. 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VAS较术前显著降低,AOFAS踝⁃后足评分、FAOS和FAAM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 均<0. 01)。两组术前VAS、AOFAS踝⁃后足评分、FAOS和FAA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术后2周改良Broström术+肌腱清理组VAS为3. 0(3. 0,4. 0)分,改良Broström术组为4. 0(4. 0,4. 0)分(P<0. 05);术后6 周改良Broström 术+肌腱清理组VAS 为2. 0(1. 0,3. 0)分,改良Broström 术组为3. 0(2. 3,3. 0)分(P<0. 05);术后12 周两组VA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12 周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FA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末次随访时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两组FAA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关节活动受限、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联合腓骨肌腱清理与关节镜下单纯改良Broström术治疗CLAI伴腓骨肌腱炎均能明显改善患者足部功能,但前者可早期缓解疼痛,且未增加并发症风险,从而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2023 Vol. 39 (8): 680-687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23KB] (
646
)
688
杨亚萌 马林 杨瑷宁 荆国庆 唐康来 周兵华
关节镜下垂直褥式缝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合并关节囊松弛的中期疗效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垂直褥式缝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合并关节囊松弛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合并关节囊松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18~38岁[(22. 8±5. 5)岁]。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垂直褥式缝合关节囊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xford肩关节不稳评分、Rowe肩关节不稳评分、简便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以及术前及末次随访时MRI影像学肩关节囊松弛程度和冗余长度;观察末次随访时恐惧试验结果和术后关节再脱位、医源性血管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关节囊影像学改变与肩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20~64个月[(40. 7±18. 6)个月]。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xford肩关节不稳评分分别为(41. 2±4. 7)分、(49. 5±3. 0)分和(57. 6±3. 0)分,Rowe肩关节不稳评分分别为(28. 6±9. 5)分、(77. 7±7. 2)分和(94. 1±10. 9)分,SST 评分分别为(7. 6±1. 3)分、(9. 8±1. 0)分和(11. 6±0. 9)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xford肩关节不稳评分、Rowe肩关节不稳评分及SST评分显著优于术前,且末次随访时显著优于术后6个月(P 均<0. 05)。MRI显示,术前关节囊松弛程度和冗余长度为(1. 5±0. 2)、(19. 7±2. 5)m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 3±0. 2)、(12. 9±3. 7)mm(P<0. 05或0. 01)。末次随访时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均未出现关节再脱位、医源性血管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关节囊松弛程度仅与Oxford肩关节不稳评分呈负相关(r=-0. 62,P<0. 05);关节囊冗余长度与Oxford 肩关节不稳评分(r=-0. 80,P<0. 01)、Rowe 肩关节不稳评分(r=-0. 73,P<0. 01)、SST评分(r=-0. 75,P<0. 01)均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关节镜下垂直褥式缝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合并关节囊松弛,可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获得良好的中期疗效;肩关节功能改善与关节囊松弛程度及冗余长度减少密切相关。
2023 Vol. 39 (8): 688-694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03KB] (
574
)
695
钟名金 崔家鸣 黄子荣 蔡宇银 冯文哲 陈康 欧阳侃 杨雷 王大平 王满宜 朱伟民
改良全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
目的 探讨改良全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46膝)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12膝),女26例(34膝);年龄14~40岁[(24. 6±5. 4)岁]。患者均行改良全关节镜下MPFL重建术。术后即刻行CT三维重建评估MPFL股骨侧骨隧道定位点。术后6,12个月采用MRI检查观察MPFL 的愈合形态。术前、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记录恢复运动时间。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26~48个月[(32. 4±8. 6)个月]。术后即刻CT三维重建显示,MPFL股骨侧骨隧道定位点均位于收肌结节与股骨内上髁沟槽区域内。术后6,12 个月MRI T2 像显示重建的MPFL为低信号、张力良好的韧带组织,提示MPFL愈合良好。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81. 1±12. 0)分、(91. 2±3. 8)分、(92. 2±9. 8)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2. 4±10. 6)分(P 均<0. 01)。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Kujala评分为(85. 4±3. 9)分、(91. 4±3. 6)分、(93. 1±8. 5)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5. 2±6. 8)分(P 均<0. 01)。与术后6个月相比,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 评分及Kujala评分明显提高(P 均<0. 05)。患者均重返运动,恢复运动时间为3~12个月[(8. 7±2. 3)个月]。1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经过换药伤口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关节僵硬、髌骨脱位复发等并发症。 结论 改良全关节镜下MPFL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骨隧道定位准确,韧带愈合良好,功能恢复好,可以早期重返运动,术后并发症少。
2023 Vol. 39 (8): 695-70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565KB] (
698
)
脊柱脊髓损伤
703
王江涛 王彪 郭杰 闫亮 詹乙 郝定均 贺宝荣
机器人辅助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成形术治疗无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和传统透视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椎弓根成形术治疗无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0例无神经功能损害的SCO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86例;年龄63~85岁[(72. 9±5. 7)岁]。均采用PVP联合椎弓根成形术治疗,其中87例采用机器人辅助C形臂X线机引导穿刺(机器人组),33例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穿刺(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穿刺准确率;术前、术后1 d、1年及末次随访时椎体指数、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水泥渗漏或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24~36个月[(29. 4±3. 4)个月]。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为(85. 2±10. 5)min,长于传统组的(37. 2±3. 7)min(P<0. 01)。机器人组骨水泥注射量为(5. 0±0. 7)ml,少于传统组的(5. 3±0. 8)ml(P<0. 05)。机器人组穿刺准确率为 95. 4%(83/87),高于传统组的81. 8%(27/33)(P<0. 01)。术前两组间椎体指数、后凸Cobb角、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术后1 d、1年及末次随访时机器人组椎体指数分别为87. 1±4. 5、86. 9±4. 3、86. 8±4. 3,高于传统组的83. 6±4. 4、84. 1±3. 8、84. 4±3. 9(P 均<0. 01)。两组术后1 d、1年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术后1 d、1年及末次随访时机器人组VAS分别为(2. 9±1. 0)分、(1. 8±0. 7)分、(1. 8±0. 7)分,低于传统组的(4. 4±1. 1)分、(3. 1±0. 8)分、(3. 0±0. 9)分(P 均<0.01)。机器人组7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8. 0%(7/87)];传统组10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30. 3%(10/33)](P<0.01)。机器人组术后1 d至末次随访期间,未出现迟发性骨水泥移位[0. 0%(0/87)],传统组3例出现迟发性骨水泥移位[9. 1%(3/33)](P<0. 05)。 结论 机器人辅助和传统透视引导PVP联合椎弓根成形术治疗无神经功能损害的SCOVF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前者具有穿刺准确率更高、伤椎高度恢复更满意、疼痛缓解更快、骨水泥渗漏率更低及有效避免出现骨水泥移位等优势。
2023 Vol. 39 (8): 703-711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874KB] (
731
)
712
李帅 都金鹏 王江 黄云飞 赵志刚 昌震 章雪芳 闫亮 惠华 杨小彬 刘仲恺 孔令擘 郑博隆 贺宝荣
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1. 5~48. 6岁[(41. 5±15. 0)岁]。损伤节段:C3 3例,C4 12例,C5 13例,C6 10例,C7 3例。19例采用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导航组,76枚螺钉),22例采用徒手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传统组,88枚螺钉)。比较两组总手术时间、有效手术时间、单钉置入时间、单钉修正次数、螺钉距前方皮质距离、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辐射剂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螺钉置入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邻近小关节侵犯、感染、螺钉松动)。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1. 1~13. 9个月[(12. 5±1. 4)个月]。术中导航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辐射剂量、切口长度多于或大于传统组(P 均<0. 05)。导航组有效手术时间、单钉置入时间、单钉修正次数、螺钉距前方皮质距离少于或小于传统组(P 均<0. 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两组内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较术前改善(P 均<0. 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两组内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JOA评分、NDI较术前改善(P 均<0. 05),且均随时间进一步改善。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 个月VA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但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导航组低于传统组(P 均<0. 05)。两组间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JOA 评分和ND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但末次随访时导航组优于传统组(P 均<0. 05)。导航组置入0级、0+1级螺钉置入准确率分别为92. 0%(70/76)、96. 6%(73/76),高于传统组的88. 7%(78/88)、93. 5%(82/88)(P 均<0. 05)。导航组邻近小关节侵犯率A~C级分别为71. 2%(54/76)、28. 8%(22/76)、0%(0/76),传统组分别为60. 5%(53/88)、32. 3%(28/88)、7. 3%(7/88)(P<0. 05)。导航组无螺钉松动,传统组螺钉松动率为9. 1%(8/88)(P<0. 01)。 结论 与徒手置钉比较,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具有有效手术时间短、螺钉置入快、螺钉把持力强、颈椎稳定性好、术后疼痛轻、置钉准确率高、小关节侵犯率和螺钉松动率低等优点。
2023 Vol. 39 (8): 712-720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622KB] (
684
)
骨与关节损伤
721
刘佳杰 林东泽 陈培生 林朝晖 陈宾 郑科 郑舜泽 唐素素 林凤飞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拉力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拉力螺钉(CCS)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 年7 月至2021 年12 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1 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39例;年龄23~65岁[(48. 9±10. 3)岁]。GardenⅠ型31例,GardenⅡ型9例,Garden Ⅲ型12例,Garden Ⅳ型39例。PauwelsⅠ型7例,PauwelsⅡ型33例,Pauwels Ⅲ型51例。53例行FNS内固定治疗(FNS组),38例行CCS内固定治疗(CC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idukewych复位质量、住院时间、Barthel指数、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5~31个月[(22. 2±5. 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Haidukewych复位质量、住院时间、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FNS 组术中出血量为50. 0(20. 0,85. 0)ml,多于CCS 组的20. 0(10. 0,50. 0)m(l P<0. 01)。FNS组骨折愈合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4. 0(3. 0,5. 0)个月、3. 0(2. 0,3. 0)个月、5. 0(4. 5,6. 0)个月,短于CCS组的6. 0(5. 0,7.0)个月、3. 0(2. 8,4. 0)个月、6. 0(6. 0,7. 0)个月(P 均<0. 01)。FNS 组术后3 个月、6 个月、1 年及末次随访时Harris 评分分别为74. 0(71. 0,77. 0)分、87. 0(84. 0,88. 5)分、91. 0(88. 0,95. 0)分、94. 0(91. 0,96. 0)分,高于CCS组的73. 0(70. 0,74. 0)分、82. 5(79. 8,87. 0)分、88. 0(83. 5,91. 0)分、89. 0(84. 0,93. 0)分(P<0. 05 或0. 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 结论 与CCS比较,FNS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虽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使患者尽早完全负重,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
2023 Vol. 39 (8): 721-729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88KB] (
806
)
730
宋奇志 李涛 奉成斌 林亚军 王华红 胡锦标 裴建祥 田中 宋伟 吴崇钦
3D打印导板辅助与徒手置入空心螺钉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3D打印导板辅助与徒手置入空心螺钉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 年6 月至2022 年10 月重钢总医院收治的29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22~69岁[(40. 1±11. 5)岁]。19例采用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D打印组),10例采用徒手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徒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后6个月的跟骨形态(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Gissane角),以及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Maryland功能评分。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11. 3±2. 5)个月]。3D 打印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分别为(53. 4±9. 1)min、(7. 3±1. 1)次,少于徒手组的(90. 2±16. 0)min、(16. 0±3. 2)次(P 均<0. 01)。术后6 个月,两组跟骨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D 打印组跟骨宽度为(34. 0±1. 8)mm,高度为(47. 2±1. 6)mm,Böhler 角为(27. 8±1. 0)°,Gissane 角为(129. 2±2. 8)°,优于徒手组的(37. 5±2. 0)mm、(43. 0±2. 7)mm、(25. 8±1. 5)°、(125. 9±2. 5)°(P 均<0. 01)。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3D打印组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72. 2±2. 3)分、(79. 7±2. 3)分、(86. 5±4. 4)分,高于徒手组的(64. 2±6. 9)分、(73. 4±4. 2)分、(81. 8±3. 1)分(P 均<0. 05);3D打印组Maryland评分分别为(71. 4±7. 7)分、(84. 7±2. 6)分、(91. 5±2. 5)分,高于徒手组的(65. 2±5. 6)分、(79. 1±3. 8)分、(87. 1±2. 9)分(P 均<0. 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D打印组术后未出现感染、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徒手组术后发生腓肠外侧皮神经症状1例,未行特殊治疗后自行恢复。 结论 与徒手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置入空心螺钉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复位丢失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势。
2023 Vol. 39 (8): 730-736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369KB] (
585
)
流行病学
737
张继娜 马媛媛 李冰雪 罗小闯 谢世发 高延征
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
目的 分析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死亡情况及预测中国老年人2020—2024年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为制订预防老年人意外跌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的死亡数据,计算2004—2019年总体及不同性别、居住地、年龄段死亡人数、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 4. 8. 0. 1统计软件计算标化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2020—2024年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结果 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人数从2004年的2 908人上升至2019年的23 709人;死亡率从2004年的51. 89/10万上升至2019年的67. 74/10万;标化死亡率2004—2019 年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 65,P>0. 05),其中 2004—2010 年呈上升趋势(APC=1. 66,P>0. 05),2010—2013 年呈下降趋势(APC=-9. 67,P>0. 05),2013—2019 年呈上升趋势(APC=7. 83,P<0. 01)。中国男性和女性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在2004—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也呈上升趋势(AAPC男性=2. 19,AAPC女性=0. 29,P 均>0. 05)。男性意外跌倒的标化死亡率总体高于女性,其中男性2013—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7. 36,P<0. 05),女性2014—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6. 92,P>0. 05)。居住地在农村和城市的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2004—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也呈上升趋势(AAPC农村=1. 71,AAPC城市=1. 00,P 均>0. 05),其中居住地为农村的老年人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总体高于城市,居住地为农村和城市的老年人2013—2019 年均呈上升趋势(APC农村=8. 24,APC城市=6. 11,P 均<0. 05)。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2004—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65~74岁和≥85 岁老年人的标化死亡率2004—2019 年也呈上升趋势(AAPC65~74岁=0. 38,AAPC≥85岁=4. 09,P 均>0. 05),75~84 岁老年人的标化死亡率2004—2019 年呈下降趋势(AAPC=-0. 10,P>0. 05),其中65~74岁老年人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2010—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5. 35,P<0. 05),75~84岁和≥85岁老年人2013—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APC75~84岁=6. 49,APC≥85岁=10. 47,P 均<0. 05)。ARIMA预测结果表明,2020—2024年中国老年人总体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9. 11/10万、72. 33/10万、74. 41/10万、76. 34/10万、76. 48/10万,呈缓慢上升趋势。 结论 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死亡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4年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标化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男性、居住地为农村、≥85岁的高龄老人是防治重点人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的发生,促进积极健康的老龄化。
2023 Vol. 39 (8): 737-743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23KB] (
896
)
技术与方法
744
江起庭 李智 邱福平 何兵 王斌 杨玲玲 余红 李涛
双克氏针结合“8”字捆绑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
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是带骨块的伸肌腱终腱从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处撕脱分离,造成末节手指远指间关节(DIPJ)屈曲畸形,受伤时间≥3周。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石黑法、双克氏针法、钢丝抽出法、微型骨锚或钻孔重建伸肌腱止点法、克氏针旋转扣压法、微型钩钢板固定等方法,疗效各异,存在骨块复位困难、固定稳定性差、易移位或翻转等诸多缺陷。双克氏针结合“8”字捆绑,从四点的作用力在三个维度下精准复位、固定、加压骨块,目前尚未见此方法用于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报道。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南京江北医院收治的15例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双克氏针结合“8”字捆绑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效果。
2023 Vol. 39 (8): 744-747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290KB] (
607
)
综述
748
陈桑 田君 王守森
多模态超声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开颅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随着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进展,颅内压进行性升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将导致脑疝,甚至中枢性衰竭。sTBI患者通常需要紧急手术干预,行大骨瓣开颅术,甚至去骨瓣减压。但sTBI患者因术中体位改变、脑组织牵拉和脑脊液丢失等导致“脑漂移”;同时不恰当的快速减压可导致脑组织移位或迟发性血肿,使得颅内情况与术前影像学资料有所偏差,甚至进展恶化。多模态超声能够实时、简单、直观地观测颅内损伤灶、血流及组织灌注情况,指导术者调整手术方案,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脑组织,改善患者预后。既往多模态超声在sTBI患者大骨瓣开颅术中应用主要是颅内损伤灶的识别,而对术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异质性进行相关评估的研究较少。笔者就多模态超声的各种检查技术成像特点及其在sTBI患者大骨瓣开颅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术中精准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023 Vol. 39 (8): 748-755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83KB] (
598
)
756
冯建豪 徐一宏 徐卫东
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同时也是膝关节运动中最易损伤的结构。ACL损伤常导致患者膝关节不稳,阻碍患者重返运动,继发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目前,临床上常选择自体移植物重建ACL,但存在取材范围有限、供区并发症、无法早期重返运动等问题。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ARS)人工韧带具有来源广泛、无供区并发症、快速康复等优势,因而可避免自体移植物重建ACL的相关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笔者就LARS人工韧带的特点及其在ACL重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ACL损伤提供参考。
2023 Vol. 39 (8): 756-76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65KB] (
824
)
763
张晓贤 江灿洋 黄建平 黄立
数字化技术在眼眶骨折重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眼眶骨折常导致面部塌陷、复视、眼球内陷,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传统手术依赖医师的经验来实现骨折的复位和眶壁的重建,修复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包括计算机辅助手术、3D打印、手术导航系统、术中CT成像等技术在眼眶重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优势在于克服传统手术依赖于医师的经验,缺乏植入物位置的预估与定位等难点,帮助医师提高手术效率且实现眼眶精准重建,从而改善患者的美观和眼视功能。因此,笔者就数字化技术在眼眶骨折重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2023 Vol. 39 (8): 763-768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34KB] (
588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京ICP备07035254号-18
版权所 ©
电话:023-68818654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