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学术影响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 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中华医学会
 主 编:王正国
 电 话:023-68818654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邮发代号:78-8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创伤杂志
 
2023年 39卷 5期
刊出日期:2023-05-15

专家论坛
脊柱脊髓损伤
骨与关节损伤
基础研究
综述
个案报告
共识与指南
多发伤
   
共识与指南
385 施忠民 顾文奇 杨云峰 王旭 徐海林 张晖 洪劲松 李棋 张明珠 陶旭 胡勇 魏民 邢丹 袁霆 郭秦炜 张长青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学组 等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专家共识(2023 版)
距骨骨软骨损伤(OLT)是一种以踝关节疼痛为特征的足踝部疾病,可影响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若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期踝关节炎,严重影响预后。采用非手术治疗OLT的疗效尚不确切。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OLT的主要手段,且手术方式多样,然而最佳手术方式尚无定论,同时,病变软骨清理后的再生修复亦是治疗难点。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软骨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现已逐渐应用于OLT的治疗,但PRP治疗OLT的技术与规范尚缺乏统一认识。因此,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联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专业组及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足踝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订《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专家共识(2023版)》,就PRP的制备及使用,PRP治疗OLT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及相关问题提出15条推荐意见,以规范PRP对OLT的治疗。
2023 Vol. 39 (5): 385-393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679KB] ( 1190 )
394 邓春花 陈小华 尹芝华 姜耀 谭晓菊 陈亚萍 丁俊琴 樊落 冯乐玲 甘玉云 高小雁 郭锦丽 胡靖 黄陈 黄桂玲 黄天雯 黄迎春 金晖 金艳 李方方 李辉 等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手术治疗是髋部骨折主要的治疗手段。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基础代谢率下降、骨折后蛋白质分解加速、合成代谢减弱,加上手术应激等原因导致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增加。营养不良不仅会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会导致其病死率升高。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管理十分重要。目前,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尚缺乏科学指导和应用规范,为此,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临床经验制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从营养筛查、营养评估、营养诊断、营养干预、营养监测等方面提出14条推荐意见,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提供指导方案。
2023 Vol. 39 (5): 394-403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725KB] ( 3166 )
专家论坛
404 王忠正 王宇钏 陈伟 张英泽
顺“疼”摸瓜创新理念及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疼痛是一种机体损伤或潜在损伤的防御性反应,也是创伤骨科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在创伤骨科的临床诊疗中,疼痛对明确损伤病因和确定诊治方案至关重要。创伤后的急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诱发多种并发症,若评估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漏诊和误治,延长治疗周期,影响生活质量。目前,疼痛对明确创伤骨科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的管理尚缺乏规范的标准。张英泽院士团队针对疼痛评估不充分、病因分析不全面、诊断思维不缜密等问题,总结多种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特点,追本溯源,凝练出顺“疼”摸瓜这一创新理念,从而达到快速精确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笔者对顺“疼”摸瓜创新理念的内涵及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探讨这一创新理念的应用价值,实现创伤骨科疾病的快速精确诊断,为制订合理诊治方案提供参考。
2023 Vol. 39 (5): 404-407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1104KB] ( 544 )
408 赵书杰 陈建 殷国勇
脊髓损伤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脊髓损伤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其治疗一直是世界难题。随着医疗救治手段的进步,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仍不理想。中国在脊髓损伤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解析脊髓损伤修复机制、研发多种细胞疗法和生物支架等治疗脊髓损伤。然而,部分基础研究对脊髓损伤微环境和动物模型认识不足或缺乏临床问题支撑,导致研究结论过于浅显甚至互相矛盾,迫切需要重新审视研究方法,开展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相结合的研究。为此,笔者探讨脊髓损伤基础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正确开展基础研究和加速临床创新转化提供新思路。
2023 Vol. 39 (5): 408-414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1088KB] ( 661 )
415 夏亚一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相关问题
创伤性关节炎(PTOA)是指关节及周围组织创伤后,引起关节软骨破坏、变性,软骨下骨、滑膜、关节囊及周围肌肉韧带损伤,导致骨关节炎和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PTOA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及运动能力下降,其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干预和手术。药物和物理疗法只能暂时缓解疼痛,长期预后欠佳。对于中晚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关节镜下清理术、软骨修复术、截骨术、关节融合术,终末期患者必须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由于既往手术史、软组织条件差、力线异常、关节合并症多、个体差异大等原因,TKA治疗难度增加,尤其是目前TKA治疗仍缺乏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为此,笔者就膝关节PTOA患者行TKA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2023 Vol. 39 (5): 415-420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1377KB] ( 941 )
脊柱脊髓损伤
421 吴钒 赵文平 桑大伟 徐彬 邱少康 张勇
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97例老年腰椎椎管狭窄行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55例;年龄68~85岁[(76. 3±7. 2)岁]。依据术后是否发生AVCF,将患者分为AVCF组(67例)和非AVCF组(230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合并基础疾病数、病程时间、术前骨密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融合节段数、术后输血量、术后进入ICU监护、术后外固定方式、外固定时间等。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AVCF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术前骨密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进入ICU监护与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AVCF有一定的相关性(P<0. 05或<0. 01),而性别、体重指数、合并基础疾病数、病程时间、术中融合节段数、术后外固定方式、外固定时间与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AVCF不相关(P 均>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OR=4. 02,95%CI 1. 35,12. 00,P<0. 05)、术前骨密度≤‑2. 5 SD(OR=2. 01,95%CI 1. 47,2. 75,P<0. 01)、术中出血量≥476 ml(OR=1. 01,95%CI 1. 00,1. 01,P<0. 01)、术后输血量≥434 ml(OR=0. 99,95%CI 0. 98,1. 00,P<0. 01)与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AVCF显著相关。 结论 女性、术前骨密度≤‑2. 5 SD、术中出血量≥476 ml、术后输血量≥434 ml是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3 Vol. 39 (5): 421-426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22KB] ( 750 )
427 王江 都金鹏 李帅 王晓辉 黄云飞 冯铭哲 屈泽超 汤志毅 贺宝荣
经横突中点‑关节突移行部入路与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横突中点⁃关节突移行部入路和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OLCF)的疗效。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794例OLCF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移行部穿刺组(400例,400个椎体)和椎弓根穿刺组(394例,394个椎体),其中移行部穿刺组采用经横突中点⁃关节突移行部入路PVP,椎弓根穿刺组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PV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辐射剂量、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骨水泥椎体分布情况;比较两组骨水泥渗漏、伤椎再骨折、脊髓神经损伤、小关节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共纳入患者男270例,女524例;年龄68. 9~78. 5岁[(73. 7±4. 8)岁]。患者均获随访12~14个月[(13. 4±0. 8)个月]。移行部穿刺组手术时间和辐射剂量短于或小于椎弓根穿刺组(P 均<0. 01)。两组术前VAS、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移行部穿刺组术后1 d、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VAS分别为(2. 1±0. 9)分、(2. 3±1. 1)分、(2. 7±1. 3)分,椎弓根穿刺组分别为(2. 3±0. 7)分、(2. 5±0. 9)分、(2. 9±1. 1)分,两组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 均<0. 01),术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0. 01)。移行部穿刺组术后1 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ODI分别为14. 3±1. 8、13. 6±3. 4、11. 3±4. 4,椎弓根穿刺组分别为25. 5±5. 7、20. 7±6. 3、20. 6±6. 9,两组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 均<0. 01),术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 01)。移行部穿刺组的双侧骨水泥分布椎体个数(324个)多于椎弓根穿刺组(94个)(P<0. 01)。移行部穿刺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伤椎再骨折发生率、小关节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 25%(33/400)、0. 00%(0/400)、3. 25%(13/400),低于椎弓根穿刺组的20. 81%(82/394)、2. 03%(8/394)、9. 90%(39/394)(P<0. 05或0. 01),两组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经横突中点⁃关节突移行部入路与经单侧椎弓根入路PVP均可有效治疗OLCF,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辐射剂量小、临床效果更佳、骨水泥弥散良好,以及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再骨折率及小关节损伤发生率低等优势。
2023 Vol. 39 (5): 427-434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525KB] ( 403 )
骨与关节损伤
435 林昱东 张思成 周成 孟阁 袁悦 刘方 孙军
克氏针“去锐性化”髓内弹性复位技术治疗Gartland Ⅲ型伸直桡偏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比较克氏针“去锐性化”髓内弹性复位技术和传统三维立体整复法治疗Gartland Ⅲ型伸直桡偏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6例Gartland Ⅲ型伸直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48例;年龄1~12岁[(8. 7±2. 3)岁]。50例采用克氏针“去锐性化”髓内弹性复位技术治疗(研究组),56例采用传统三维立体整复法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3,6个月患侧与健侧Baumann角差异值、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8. 5±1. 2)个月]。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为(32. 9±3. 7)min、(20. 6±5. 4)次,对照组分别为(45. 6±10. 1)min、(32. 5±8. 2)次(P 均<0. 01)。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3. 0±5. 1)d,对照组为(33. 8±4. 7)d(P>0. 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患侧与健侧Baumann角差异值分别为(3. 2±0. 8)°和(2. 3±0. 6)°,对照组分别为(6. 0±2. 1)°和(5. 8±1. 3)°(P 均<0. 01)。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研究组优4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8. 0%(49/50);对照组优47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92. 9%(52/56)(P>0. 05)。两组患者均无骨髓炎、骨折愈合不良、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或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 结论 克氏针“去锐性化”髓内弹性复位技术和传统三维立体整复法治疗Gartland Ⅲ型伸直桡偏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能恢复肘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前者无须反复手法复位,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桡偏和 旋转畸形纠正更好。
2023 Vol. 39 (5): 435-44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393KB] ( 396 )
多发伤
443 孙淑英 文大林 陈国昇 王茉莉 赵晓东 高楚 毛盛尧 金平 汪正权 张安强 李子龙
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效能分析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各危险因素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的预警效能。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21例;年龄36~55岁[(45. 5±13. 6)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29分[(25. 3±6. 4)分]。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脓毒症,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32例)和非脓毒症组(60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数、ISS、伤后并发症,以及伤后1,3,5 d 芳香烃受体(AHR)、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单独或联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脓毒症发生的预警效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SS、伤后1 d AHR水平、伤后3 d CRP和伤后3 d PCT水平与脓毒症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P<0. 05或0. 01);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数、伤后并发症、伤后3,5 d AHR水平、伤后1,5 d CRP水平和伤后1,5 d PCT水平与脓毒症发生不相关(P 均>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ISS(OR=1. 12,95%CI 1. 01,1. 24,P<0. 05)、伤后1 d AHR水平(OR=1. 30,95%CI 1. 10,1. 52,P<0. 01)、伤后3 d PCT水平(OR=1. 81,95%CI 1. 08,3. 03,P<0. 05)与脓毒症发生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高ISS(AUC=0. 69,95%CI 0. 57,0. 76)和伤后1 d AHR水平(AUC=0. 79,95%CI 0. 68,0. 90)对脓毒症发生有预警价值,两者联合的预警效能更优(AUC=0. 86,95%CI 0. 77,0. 95)。 结论 高ISS、伤后1 d AHR水平、伤后3 d PCT水平是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伤后ISS、AHR及两者联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脓毒症的发生有较好的预警价值。
2023 Vol. 39 (5): 443-449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563KB] ( 699 )
基础研究
450 周志强 吴杰 安瑶瑶 解国辉 杨晓慧 张钦
烯醇化酶抑制剂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自噬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烯醇化酶(Enolase)抑制剂(ENOblock)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调控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促进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160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3⁃甲基腺嘌呤(3⁃MA)自噬抑制剂处理组(3⁃MA组)、脊髓损伤组及ENOblock处理组(ENOblock组),每组40只。假手术组行背部椎板切除,但不损伤脊髓。3⁃MA组、脊髓损伤组和ENOblock组采用改良Allen法打击装置损伤T8脊髓,建立脊髓损伤模型。3⁃MA组和ENOblock组分别在伤后立即向鼠尾静脉推注3⁃MA(2. 5 mg/kg)和ENOblock(100 μg/kg)。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向鼠尾静脉推注等剂量的等渗氯化钠溶液。伤后1,3,7,14,21 d采用BBB评分评估各组双下肢运动功能。伤后3 d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和LC3⁃Ⅰ比值、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和多泛素结合蛋白(p62)的表达量。伤后7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损伤区域LC3⁃Ⅱ和Beclin⁃1的阳性细胞。伤后3 d 采用RT⁃PCR 检测各组脊髓组织损伤区域Beclin⁃1 和Enolase mRNA 的表达量。 结果 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均为(21. 0±0. 0)分]比较,伤后1,3,7,14,21 d 3⁃MA组[(1. 4±1. 1)分、(2. 4±0. 9)分、(3. 8±1. 8)分、(7. 6±1. 1)分、(9. 0±2. 1)分]、脊髓损伤组[(0. 8±0. 5)分、(1. 8±0. 9)分、(3. 6±0. 9)分、(6. 2±1. 3)分、(8. 0±0. 7)分]和ENOblock组[(2. 0±0. 9)分、(2. 2±0. 8)分、(4. 8±1. 1)分、(10. 6±1. 5)分、(13. 2±0. 8)分]BBB评分降低(P 均<0. 05);伤后14,21 d ENOblock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组,伤后21 d 3⁃MA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组(P 均<0. 05)。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伤后3 d 假手术组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 和p62 表达量分别为0. 46±0. 10、0. 41±0. 03、0. 81±0. 03,3⁃MA组分别为0. 66±0. 06、0. 69±0. 02、0. 59±0. 05,脊髓损伤组分别为0. 85±0. 06、1. 07±0. 03、0. 41±0. 02,ENOblock 组分别为0. 68±0. 06、0. 66±0. 08、0. 55±0. 02。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量明显升高,p62表达量明显降低(P 均<0. 05);与脊髓损伤组比较,3⁃MA组和ENOblock组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量降低,p62表达量升高(P 均<0. 05);3⁃MA组和ENOblock组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和p62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伤后7 d 3⁃MA组和ENOblock组LC3⁃Ⅱ和Beclin⁃1阳性细胞比脊髓损伤组少。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0. 25±0. 06、0. 29±0. 03)比较,伤后3 d脊髓损伤组(1. 08±0. 16、0. 98±0. 17)Beclin⁃1 和Enolase mRNA 表达量升高(P 均<0. 05);与脊髓损伤组比较,伤后3 d 3⁃MA组(0. 77±0. 11、0. 72±0. 04)和ENOblock组(0. 81±0. 10、0. 64±0. 09)Beclin⁃1和Enolase mRNA表达量降低(P 均<0. 05);伤后3 d 3⁃MA组和ENOblock组Beclin⁃1和Enolase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 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自噬活性明显增加,ENOblock可通过调控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神经元自噬并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2023 Vol. 39 (5): 450-458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584KB] ( 514 )
综述
459 刘宇 冯少龙 陈泽驹 曾浪清 蒋煜文
桡腕关节骨折伴脱位诊疗研究进展
桡腕关节骨折伴脱位(RFD)是一种罕见的损伤,常合并骨、关节及韧带多个结构的破坏,若诊疗不当将引起严重并发症、影响远期腕关节功能。准确诊断、识别及修复具体损伤的结构是临床诊疗的难点。目前国内外有关RFD的临床诊疗文献多为个案或系列病例研究,少有大宗病例的研究,导致临床上对RFD的规范诊疗仍缺乏系统的认识,诊断时易漏诊或误诊,治疗时易出现方法不当、修复不够全面等诸多问题。因此,笔者就RFD的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RF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23 Vol. 39 (5): 459-464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276KB] ( 879 )
465 赵玉麟 卢洋 王恒 陈诚 陈晓庆
间充质干细胞片及其衍生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骨缺损多由严重创伤、感染、肿瘤切除、先天性畸形所致,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目前主要采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移植来填充缺损,这些方法存在供体短缺、继发性骨损伤和瘢痕形成等问题。近年来,骨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方式,其中利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制备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片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自体或异体骨移植出现的问题。随着制备技术的发展,目前在MSC片的基础上已衍生出脱细胞细胞外基质(ECM)片和MSC/ECM团块等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为此,笔者对MSC片及其衍生材料的制备、MSC片及其衍生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作用进行综述,为骨缺损修复的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3 Vol. 39 (5): 465-47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70KB] ( 483 )
个案报告
473 魏长宝 糜菁熠 顾三军 李海峰
Ⅰ期半腱肌转移加强修复联合膝关节镜重建技术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
髌腱断裂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种罕见损伤,通常伴侧副韧带和半月板损伤,首诊时易被漏诊而延误为陈旧性髌腱断裂合并ACL损伤,明显增加治疗难度。仔细的临床评估结合MRI检查、膝关节镜手术的应用对于此罕见损伤的及时诊断和处理至关重要。笔者报告1例左膝陈旧性髌腱断裂合并ACL损伤患者,探讨采用Ⅰ期半腱肌转移加强修复联合膝关节镜重建技术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合并ACL损伤的临床疗效。
2023 Vol. 39 (5): 473-476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19KB] ( 871 )
477 黑静友 张玉岩 权琳 马温儒 陈媛媛 赵夏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次假体脱位合并外旋肌缺失1例
假体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常见的并发症。髋关节周围的外旋肌是维持关节稳定性、避免假体脱位的重要结构。假体多次脱位导致外旋肌会导致外旋肌缺失。翻修术中不重建外旋肌功能,将增加术后脱位率。疝修补补片其主要用于修补各种疝气,可用来提供组织框架,形成纤维瘢痕,重建外旋肌功能,增加髋关节稳定性。笔者报告1例THA术后髋关节假体多次脱位合并外旋肌缺失患者,探讨微创假体翻修术中使用疝修补补片修复外旋肌缺失的疗效。
2023 Vol. 39 (5): 477-480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355KB] ( 429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京ICP备07035254号-18
版权所 ©
电话:023-68818654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