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学术影响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 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中华医学会
主 编:王正国
电 话:023-68818654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邮发代号:78-8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创伤杂志
2023年 39卷 2期
刊出日期:2023-02-15
专家论坛
脊柱脊髓损伤
骨与关节损伤
综述
共识与指南
创伤中心建设
创伤护理
共识与指南
97
李阳 王于昌 彭海文 董希杰 刘国栋 王伟 闫红 杨帆 刘丁 敬慧丹 解雨 汤曼力 陈娴 高伟 郭庆山 唐朝晖 唐昊 何炳灵 毛庆祥 王震 白祥军 陈大庆 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与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2023 Vol. 39 (2): 97-106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723KB] (
508
)
107
沈杰 陈林 董世武 傅景曙 官建中 何洪波 侯春丽 侯志勇 李刚 李杭 刘凤祥 刘雷 马锋 聂涛 覃承诃 石健 舒衡生 孙东 孙立 王光林 汪小华 吴宏日 等
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临床循证指南(2023版)
感染性骨缺损是指伴有感染或在骨感染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骨质缺损,需要外科干预,但治疗过程繁琐而复杂:既要控制骨感染又要修复骨缺损,有时还涉及复杂的软组织重建,任何环节未达到相应的目标都可能导致整体治疗失败。因此,感染性骨缺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为彻底清创、植骨或骨搬移、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应用。彻底外科清创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基石,而清创范围、骨缺损重建时机和方式长期存在争议。随着膜诱导技术的临床应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在有效感染控制和快速缺损修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骨科医师开始关注膜诱导技术,但因忽略骨感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其疗效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并发症。为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组织国内骨科领域相关专家,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临床循证指南(2023版)》,从感染性骨缺损的精准诊断、术前评估、手术过程及术后管理和康复等方面提出推荐建议,为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3 Vol. 39 (2): 107-120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886KB] (
1680
)
专家论坛
121
张殿英
重新认识尖顶距学说指导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价值
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致残、致死率高,需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式包括髓内与髓外固定,但均无法避免术后内固定切出或穿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尖顶距学说曾被认为在避免内固定切出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观点认为尖顶距≤25 mm时可最大限度避免螺钉切出。但临床工作中符合尖顶距学说的内固定也存在切出和“Z字效应”并发症,对此临床缺乏合理解释。笔者结合杠杆平衡重建理论和支撑牵张效应,对尖顶距学说指导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价值进行重新认识,为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2023 Vol. 39 (2): 121-126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607KB] (
596
)
脊柱脊髓损伤
127
冯铭哲 都金鹏 王江 汤志毅 苗云峰 张迦琅 李帅 屈泽超 贺宝荣
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或伤椎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PSV)与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PSIS)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的疗效。 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所有关于对比PSV与PSIS治疗OTL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病例对照试验(CCT)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 4软件行Meta分析。按照治疗术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PSV组和PSI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早中远期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早中期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住院时间、术后早中远期Cobb角、术后早中远期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VBH)及内固定物失效率。 结果 共纳入12 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870 例,其中PSV 组433例,PSIS组4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WMD=7. 07,95%CI ‑4. 00,18. 13,P>0. 05)、术中出血量(WMD=0. 62,95%CI ‑7. 19,8. 43,P>0. 05)、术后切口感染率(OR=0. 65,95%CI 0. 10,4. 08,P>0. 05)、术后早期Cobb角(WMD=-0. 19,95%CI ‑0. 43,0. 05,P>0. 05)、术后早期VBH(WMD=0. 91,95%CI ‑1. 30,3. 13,P>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早期VAS(WMD=-0. 59,95%CI ‑1. 02,-0. 15,P<0. 05)、术后中期VAS(WMD=-0. 41,95%CI ‑0. 65,-0. 16,P<0. 05)、术后远期VAS(WMD=-0. 51,95%CI ‑0. 59,-0. 43,P<0. 05)、术后早期ODI(WMD=-6. 26,95%CI ‑9. 65,-2. 87,P<0. 05)、术后中期ODI(WMD=-2. 44,95%CI ‑3. 43,-1. 45,P<0. 05)、住院时间(WMD=-2. 65,95%CI ‑4. 61,-0. 68,P<0. 05)、术后中期Cobb角(WMD=-1. 40,95%CI ‑2. 41,-0. 39,P<0. 05)、术后远期Cobb角(WMD=-1. 06,95%CI -1. 59,-0. 52,P<0. 05)、术后中期VBH(WMD=3. 06,95%CI 1. 31,4. 81,P<0. 05)、术后远期VBH(WMD=4. 11,95%CI 2. 44,5. 77,P<0. 05)及内固定物失效率(OR=0. 26,95%CI 0. 11,0. 59,P<0. 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PSV较PSIS治疗OTLF,虽不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感染率,但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减少住院时间、有助于术后维持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降低内固定物失效率。
2023 Vol. 39 (2): 127-137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1478KB] (
529
)
骨与关节损伤
138
韩庆辉 张鹏 王瀚 高志光 王韬
计算机虚拟手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计算机虚拟手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36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23例;年龄22~86岁[(56. 4±4. 8)岁]。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0例,四部分骨折16例。应用E‑3D数字化骨科软件进行精准虚拟手术设计,根据手术计划实施精确骨折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比较虚拟手术和术后1 d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评估依据虚拟手术设计实施手术的效果;比较术后1 d、3个月及12个月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比较术后1 d、3个月及12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外旋及前屈)、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1 d内侧柱的稳定性;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38个月[(18. 5±1. 8)个月]。患者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6. 6~17. 2周[(10. 2±1. 0)周]。虚拟手术与术后1 d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术后1 d、3个月及12个月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肩关节外展为(119. 4±11. 8)°、(155. 3±13. 7)°,外旋为(37. 6±6. 3)°、(46. 8±7. 4)°,前屈为(94. 8±10. 2)°、(126. 9±1. 6)°,高于术后1 d 的(53. 8±4. 5)°、(21. 6±3. 3)°、(44. 6±7. 8)°(P 均<0. 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66. 8±8. 4)分、(82. 4±9. 6)分,高于术后1 d的(34. 3±6. 1)分(P 均<0. 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VAS为(4. 1±0. 5)分、(1. 2±0. 2)分,低于术后1 d的(8. 3±1. 4)分(P 均<0. 05)。术后1 d 34例内侧柱稳定,2例不稳定。1例出现螺钉切出关节面,1例出现肱骨头坏死。 结论 应用计算机虚拟手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有利于术后复位维持,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2023 Vol. 39 (2): 138-144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0KB] (
138
)
145
洪顾麒 庆思源 胡军 方加虎 吕天润 陈群 秦晓东
改良髂股两窗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改良髂股两窗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复合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7 例,女43 例;年龄15~78 岁[(44. 1±16. 0)岁]。骨折Letournel 分型:双柱骨折101 例,前柱前壁伴后半横形骨折35 例,“T”形骨折24例。80例采用改良髂股切口结合有限Pfannenstiel切口复位内固定(改良髂股两窗入路组),80例采用标准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内固定(髂腹股沟入路组)。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标准评价患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神经血管损伤、医源性膀胱损伤、异位骨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78个月[(43. 3±17. 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改良髂股两窗入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 0(123. 8,180. 0)min、600. 0(500. 0,787. 5)ml,髂腹股沟入路组分别为190. 0(150.0,240.0)min、700. 0(562. 5,887. 5)ml(P 均<0. 01)。术后1 d和术后6 个月两组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患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 结论 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改良髂股两窗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复合髋臼骨折在骨折复位效果、术后患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的情况下,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等。
2023 Vol. 39 (2): 145-15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522KB] (
636
)
创伤护理
153
陈妮 邵小平 韦小梅 江玉
创伤专科护士岗位职责核心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目的 构建符合我国创伤救治体系架构特征的创伤专科护士岗位职责核心指标体系,为创伤中心设置创伤专科护士岗位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小组讨论法构建创伤专科护士岗位职责核心指标体系初稿。应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来自全国7个省(市)的15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确定指标体系终稿。计算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Cr)、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均值及变异系数(CV)。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第2轮咨询专家的Cr 为0. 953,Kendall′s W 为0. 188(χ²=155. 29,P<0. 001),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均值范围为4. 27~5. 00分,CV 均<0. 25分。最终构建的创伤专科护士岗位职责核心指标体系包含7项一级指标和49项二级指标。 结论 创伤专科护士岗位职责核心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内容全面,可以为我国创伤专科护士岗位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2023 Vol. 39 (2): 153-159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51KB] (
583
)
创伤中心建设
160
陈鹏 顾卫军 李萍 戴赢 郑钢威 杨鹏
5G网络医联体联动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严重创伤是45岁以下青壮年主要的死亡原因。基层医院严重创伤救治经验的匮乏、医联体间缺乏快速有效的转诊模式均导致严重创伤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增加。而5G网络信息高速率、低延时实现多学科会诊前置基层医院、诊疗早期共同决策,弥补了基层医院救治经验的不足。医联体间依托信息联动的精简诊疗流程,可缩短创伤急救时间。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恩泽医院收治的128例基层医院转诊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初步分析5G网络医联体联动救治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2023 Vol. 39 (2): 160-164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789KB] (
615
)
综述
165
王晓萍 陈玉琴 张曦木
蛋白质基水凝胶止血和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快速有效的止血和创面愈合对于挽救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传统的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材料效果有限,存在组织黏附效果不理想、免疫原性,二次损伤和感染风险等局限性,故亟待开发新型高效的材料。蛋白质基水凝胶因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可注射、机械性能可调、可湿粘接,在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就蛋白质基水凝胶的定义及各种蛋白质基水凝胶止血和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创面修复领域应用蛋白质基水凝胶提供参考。
2023 Vol. 39 (2): 165-170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38KB] (
1167
)
171
宋晓阳 张浩强 乔永杰 程永刚 余新愿 娄金鹏 刘浩 李梓瑶 徐博 周胜虎
中青年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ONFH)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股骨头血运异常,进而出现股骨头变形及塌陷,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的骨科常见且难治的疾病之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并依照分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积极预防ONFH进一步加重,从而延迟或避免中青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早期ONFH,目前有多种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式,各种治疗方式都以延缓病情进展、预防股骨头塌陷及阻止轻度塌陷为目的。近年来,随着骨重建生物材料的出现和发展,ONFH病灶刮除后的人工骨重建术在早期ONFH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笔者从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面对中青年早期ONFH保髋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早期ONFH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3 Vol. 39 (2): 171-177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57KB] (
728
)
178
纪孟君 赵艳梅 路倩颖 孟祥艳 樊毫军
体外膜肺氧合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体外支持呼吸和循环的技术。严重创伤可导致患者心肺功能衰竭,当常规治疗无效时,ECMO可在循环和呼吸衰竭的抢救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ECMO短期转流可迅速改善危重患者的循环衰竭和低氧血症等状态,长期转流能部分或全部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为心肺恢复正常运转赢得宝贵的时间。但由于创伤重症患者的机体状态和ECMO设备等原因,临床上总会产生各种并发症。创伤患者出血风险高、创面易感染、可能合并器官损伤及功能障碍,因此,创伤患者在使用ECMO支持过程中需要更为全面的并发症预防和治疗。笔者就ECMO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2023 Vol. 39 (2): 178-184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70KB] (
804
)
185
桑贤正 王承清 侯立军
创伤性脑损伤后痴呆的影响因素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创伤性脑损伤(TBI)已被认为是导致痴呆的危险因素。目前,全球每年约有6 900万人TBI患者,我国居民TBI发病率整体上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庞大的TBI患者群体可能导致未来痴呆患者人数的激增,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影响。而大量研究表明,并非所有TBI后罹患痴呆的风险均明显增加。痴呆可导致患者残疾,同时影响照料者的正常生活。因此,明确TBI与痴呆的关系、阐述TBI后痴呆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TBI后痴呆的影响因素及致病机制进行综述,为TBI后痴呆相关研究及疾病治疗、预防提供参考。
2023 Vol. 39 (2): 185-19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83KB] (
431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京ICP备07035254号-18
版权所 ©
电话:023-68818654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