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学术影响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 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中华医学会
主 编:王正国
电 话:023-68818654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邮发代号:78-8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创伤杂志
2022年 38卷 3期
刊出日期:2022-03-15
专家论坛
脊柱脊髓损伤
骨与关节损伤
基础研究
综述
专家论坛
193
李庆达 贺园 贺宝荣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并发骨水泥渗漏的若干问题
随着椎体强化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骨水泥渗漏这一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多数骨水泥渗漏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椎体骨折、肺栓塞、脊髓神经受压等严重并发症。骨水泥渗漏与患者自身因素、骨水泥因素及围术期相关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明确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预防,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笔者对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讨论,为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提供参考。
2022 Vol. 38 (3): 193-197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1154KB] (
572
)
脊柱脊髓损伤
198
李云轩 舒钧 王志华 毕航川 郭立民 何绍烜 寇南楠 陈翰博
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的效果
目的
探讨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残余腰背痛(RBP)的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90例 OVCF 行 PKP术后 R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18例,女 72例;年龄57~85岁[(68. 0±5. 9)岁]。32例规律使用特立帕肽治疗(特立帕肽组),58例常规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 24 h及术后 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ABH)、椎体中部高度(MBH)、椎体后凸角(KA),以及椎体前缘高度维持率(MRABH)、椎体中部高度维持率(MRMBH)及后凸角差(DKA)以评估椎体高度维持情况,比较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术前及术后 12 个月Ⅰ型胶原羧基端肽 β 特殊序列(β⁃CTX)、血清 N 端骨钙素(N⁃MID)水平以评价患者骨代谢改善情况。观察特立帕肽组用药后不良反应。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 12~36个月[(14. 3±0. 6)个月]。术后两组 VAS、ODI随时间延长逐步降低(P均<0. 01);术前、术后24 h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术后1,3,6,12个月特立帕肽组 VAS 为(4. 4±0. 6)分、(3. 2±0. 5)分、(2. 0±0. 5)分、(1. 1±0. 1)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4. 9±0. 6)分、(4. 0±0. 6)分、(3. 2±0. 7)分、(2. 7±0. 1)分(P 均<0. 01);术后 6,12 个月特立帕肽组 ODI 为26. 5±1. 3、20. 6±1. 2,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 28. 2±1. 6、23. 6±1. 6(P 均<0.01),其余时相点两组 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术后 12个月两组 ABH、MBH 较术后 24 h显著降低(P 均<0. 01);术后24 h两组ABH、MB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特立帕肽组术后12个月ABH、MBH、MRABH及MRMBH分别为(1. 9±0. 2)cm、(1. 7±0. 2)cm、0. 91±0. 02、0. 92±0. 02,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1.7±0.2)cm、(1. 6±0. 2)cm、0. 86±0. 02、0. 87±0. 02(P均<0. 01)。术后 12个月两组 KA较术后 24 h显著增加(P均<0. 01);术后 24 h两组 K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 12个月特立帕肽组 KA为(7. 3±0. 7)°,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9. 5±0. 5)°(P<0. 01)。术后12个月特立帕肽组DKA为(5. 3±1. 3)°,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6. 6±1. 4)°(P<0. 01)。特立帕肽组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7%(2/32),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5%(15/58)(P<0. 05)。术前、术后12个月两组间及组内β⁃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术前两组间 N⁃MI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 12 个月特立帕肽组 N⁃MID 为19. 5(17. 6,20. 9)pg/ml,较术前的18. 2(14. 6,21. 0)pg/ml明显升高(P<0. 01),且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 17. 6(15. 3,19. 9)pg/ml(P<0. 01);术前、术后 12 个月常规治疗组 N⁃MI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特立帕肽组2例用药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结论
对于OVCF行PKP术后RBP患者,特立帕肽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运动功能,有效维持椎体高度,降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同时提高成骨细胞活性,用药后不良反应少。
2022 Vol. 38 (3): 198-204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1435KB] (
540
)
205
高翔成 都金鹏 昌震 闫亮 吴佳源 赵志刚 高林 惠华 郝定均 贺宝荣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 538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7例,女1 161例;年龄45~115岁[(71. 7±10. 8)岁]。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骨水泥移位组(78例)和骨水泥非移位组(1 46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骨密度、基础疾病、病变节段、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骨水泥渗漏(前缘)、骨水泥黏度、骨水泥弥散比、骨水泥交织度、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靶向位置、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及佩戴支具时间等与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术前骨密度、病变节段、手术方式、骨水泥渗漏(前缘)、骨水泥黏度、骨水泥弥散比、骨水泥交织度、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靶向位置、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及佩戴支具时间与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有一定的相关性(P<0. 05);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手术入路 4个因素与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不相关(P>0. 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骨密度(OR=2. 45,95%CI 1. 81~7. 50,P<0. 01)、手术方式(OR=4. 56,95%CI 1. 86~8. 44,P<0. 01)、骨水泥渗漏(前缘)(OR=5. 77,95%CI 2. 85~9. 20,P<0. 01)、骨水泥黏度(OR=7. 36,95%CI 1. 01~1. 77,P<0. 01)、骨水泥弥散比(OR=6. 84,95%CI 1. 69~13. 39,P<0. 01)、骨水泥交织度(OR=8. 97,95%CI 2. 29~14. 97,P<0. 01)、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OR=6. 39,95%CI 1. 06~9. 47,P<0. 01)、骨水泥靶向位置(OR=7. 93,95%CI 1. 64~11. 84,P<0. 01)、
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OR=6. 78,95%CI 1. 84~6. 96,P<0. 01)及佩戴支具时间(OR=9. 55,95%CI 2. 26~9. 38,P<0. 01)与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显著相关。
结论
术前骨密度低、PKP手术、骨水泥前缘渗漏、骨水泥黏度低、骨水泥弥散比小、骨水泥交织度小、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于椎体前1/3和前中2/3、骨水泥非靶向注射、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大及佩戴支具时间短为OVCF患者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 Vol. 38 (3): 205-21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2720KB] (
459
)
骨与关节损伤
213
韩增帅 张益 丁磊 赵夏 崔茹婷 马温儒 张英泽 于腾波
肩袖撕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效能评估
目的
分析肩袖撕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预测效能。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肩袖撕裂患者(肩袖撕裂组)和51例志愿者及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其中男55 例,女65例;年龄34~77岁[(58. 2±7. 2)岁]。体重指数(BMI)19. 5~32. 4 kg/m[(2 25. 4±2. 5)kg/m2]。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病史、糖尿病病史、BMI、肱骨大结节角及肱骨大结节切迹角与肩袖撕裂的相关性,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明确肩袖撕裂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分析两组间因素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肩袖撕裂的预测效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肱骨大结节角、肱骨大结节切迹角与肩袖撕裂有一定相关性(P均<0. 05);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病史、糖尿病病史、BMI与肩袖撕裂不相关(P 均>0. 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肱骨大结节角、肱骨大结节切迹角与肩袖撕裂显著相关(P均<0. 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肱骨大结节角和肱骨大结节切迹角不相关(r=0. 09,0. 13,P均>0. 05),肱骨大结节角与肱骨大结节切迹角呈显著正相关(r=0. 76,P<0. 01)。当肱骨大结节角、肱骨大结节切迹角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0. 05°和 150. 55°时,预测肩袖撕裂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 79(95%CI 0. 71~0. 87,P<0. 01),0. 81(95%CI 0. 74~0. 89,P<0. 01)。
结论
肱骨大结节角和肱骨大结节切迹角是肩袖撕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肱骨大结节角及肱骨大结节切迹角越大,越容易发生肩袖撕裂,且肱骨大结节切迹角的预测效能较高。
2022 Vol. 38 (3): 213-219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2868KB] (
476
)
220
蓝文彬 林培森 王发圣 谢昀
肘关节损伤三联征Adams分型中尺骨冠突骨折块形态学分析
目的
基于 Adams 冠突分型,探究肘关节损伤三联征尺骨冠突骨折块形态特点。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析 2013 年 1 月至 2021 年 8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1 例肘关节损伤三联征患者的肘关节 CT 三维数据,其中男 33 例,女 18 例;年龄 18~88 岁[(44. 7±12. 0)岁]。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建立尺骨冠突骨折模型,并依据Adams尺骨冠突骨折分型对其进行分类,其中Ⅰ型为冠突尖端骨折、Ⅱ型为冠突横断形骨折、Ⅲ型为冠突基底部骨折、Ⅳ前内型为冠突前内侧斜行骨折、Ⅳ前外型为冠突前外侧斜行骨折。依据冠突骨折块的特点,Ⅳ前外型骨折分为两个亚型,即累及冠突尖端的α亚型和未累及冠突尖端的β亚型。测量不同类型尺骨冠突骨折块占比情况、高度、表面积、体积。同时测量Ⅳ前外型两种亚型尺骨冠突骨折块占比情况、高度、表面积、体积,尺骨滑车关节面面积、骨折块滑车关节面面积、骨折块滑车关节面面积损伤占比,以及尺骨上尺桡关节面面积、骨折块上尺桡关节面面积、骨折块上尺桡关节面面积损伤占比。
结果
肘关节损伤三联征患者中尺骨冠突骨折块Adams Ⅰ型17例(33%),Ⅱ型4例(8%),Ⅲ型4例(8%),Ⅳ前内型4例(8%),Ⅳ前外型 22例(43%)。其中Ⅰ型、Ⅱ型、Ⅲ型、Ⅳ前内型和Ⅳ前外型的高度分别为(3. 7±1. 9)mm、(10. 8±1. 1)mm、(14. 4±1. 2)mm、(5. 2±2. 4)mm、(6. 7±2. 6)mm;其表面积分别为 63. 7(21. 4,221. 0)mm
2
、1 086. 8 (606. 8,1 434. 2) mm
2
、1 658. 8 (1 335. 6,1 695. 4) mm
2
、437. 3 (185. 6,437. 3) mm
2
、511. 8(198. 8,646. 5)mm
2
;其 体 积 分 别 为 46. 3(21. 4,180. 5)mm
3
、938. 7(629. 8,1 011. 3)mm
3
、1 797. 4(1 520. 2,1 903. 7)mm
3
、429. 3(138. 1,992. 4)mm
3
、461. 9(144. 9,707. 1)mm
3
。不同 Adams 分型尺骨冠突骨折块高度、表面积及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22例Ⅳ前外型尺骨冠突骨折中 α亚型 12例,β亚型 10例。Ⅳ前外型中 α及 β两种亚型骨折块的高度分别为(8. 6±2. 6)mm、(5. 0±2. 4)mm;表面积分别为 633. 2(530. 3,727. 4)mm
2
、181. 4(136. 7,450. 3)mm
2
;体积分别为692. 8(477. 6,778. 0)mm
3
、128. 0(74. 2,405. 1)mm
3
。两种亚型的骨折块高度、表面积及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 01);Ⅳ前外型中 α 及 β 两种亚型的尺骨滑车关节面面积分别为 901. 4(755. 1,1 060. 6)mm
2
、835. 2(767. 7,909. 3)mm
2
;两者的骨折块滑车关节面面积分别为104. 1(79. 4,139. 9)mm
2
、38. 8(21. 3,58. 1)mm
2
;两者的骨折块滑车关节面面积损伤占比分别为0. 12(0. 09,0. 15)、0. 05(0. 03,0. 07)。α及β两种亚型尺骨滑车关节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α亚型骨折块滑车关节面面积及骨折块滑车关节面面积损伤占比大于β型(P均<0. 01)。而Ⅳ前外型中α及β两种亚型的尺骨上尺桡关节面面积分别为147. 9(111. 7,164. 2)mm
2
、137. 0(118. 7,166. 7)mm
2
;两者的骨折块上尺桡关节面面积分别为17. 7(13. 4,52. 2)mm
2
、6. 1(2. 6,20. 0)mm
2
;两者的骨折块上尺桡关节面面积损伤占比分别为0. 12(0. 10,0. 35)、0. 05(0. 03,0. 15)。两种亚型在上尺桡关节面损伤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
结论
肘关节损伤三联征中尺骨冠突骨折 Adams Ⅳ型占有较大比例,其中以 Adams Ⅳ前外型为主,同时该型骨折块存在大小、形态差异的两种亚型,但两亚型对上尺桡关节面的损伤情况是相似的,临床治疗中不应忽视不同大小的Adams Ⅳ前外型骨折块对上尺桡关节面造成的损伤。
2022 Vol. 38 (3): 220-226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304KB] (
453
)
227
张炯豪 尹华伟 邱彦群 王海鹏 沈云东 徐文东
腕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 2017年 6月至 2020年 8月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 44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13 例,女 31 例;年龄 35~85 岁[(62. 5±12. 9)岁]。骨折 AO/OTA分型:B型7例,C型37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22例采用关节镜辅助治疗(关节镜组),22例采用传统术中透视治疗(透视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关节镜组术中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及骨折移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分、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以及腕关节活动范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 12~15 个月[(13. 3±1. 1)个月]。关节镜组手术时间为(104. 0±40. 5)min,长于透视组的(71. 3±32. 1)min(P<0. 05)。关节镜组术中诊断 TFCC 损伤 14 例(64%),关节镜直视下见骨折移位间隙为0. 8(0. 3,0. 8)mm,台阶为 1. 0(0. 3,1. 5)mm,关节镜辅助复位后分别为 0. 3(0. 0,0. 5)mm、0. 5(0. 0,0. 5)mm(P 均<0. 05)。术后 12 个月关节镜组 PRWE 评分为(9. 8±4. 9)分,低于透视组的(13. 4±5. 8)分(P<0. 05)。关节镜组 DASH 评分为(9. 0±5. 0)分,低于透视组的(13. 0±6. 1)分(P<0. 05)。关节镜组腕关节背伸和旋后分别为(73. 8±8. 9)°和(82. 5±8. 0)°,高于透视组的(65. 8±14. 2)°和(76. 3±10. 4)°(P均<0. 05)。两组术后未出现螺钉松动或断裂、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结论
腕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可增加关节面复位的准确性,改善术后腕关节功能,同时术中能明确诊断TFCC是否存在损伤。
2022 Vol. 38 (3): 227-233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382KB] (
462
)
234
徐康帅 谷城 李嘉成 陈社强 陈煜辉 庄岩 侯志勇 樊仕才
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分型的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建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SJDISW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 20 例SJDISW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3~58岁[(34. 7±13. 2)岁]。根据伤侧骶骨移位的方向将SJDISWF患者进行分型,共分为3型:Ⅰ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向前脱出呈漂
浮状;Ⅱ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压缩粉碎,可波及骶前孔;Ⅲ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端向骶管内嵌插,造成骶管内占位。依据4名观察者间隔4周的两次分型评估结果对SJDISWF分型系统进行可信度检验。根据Ⅰ、Ⅱ、Ⅲ型骨折,分别对患者行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内固定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骨折复位质量 Matta评分、术后 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者间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 890,观察者内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 854。本研究中Ⅰ型患者12例,Ⅱ型患者7例,Ⅲ型患者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患者均获随访 6~36 个月[(20. 0±8. 7)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 8~14 周[(10. 2±1. 7)周]。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优良率:Ⅰ型83%(10/12),Ⅱ型71%(5/7),Ⅲ型0%(0/1),总优良率达 75%。术后 3 个月 Majeed 功能评分为(74. 6±5. 2)分,术后 6 个月为(84. 4±5. 8)分(P<0. 01);末次随访时 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Ⅰ型 75%(9/12),Ⅱ型 100%(7/7),Ⅲ型 0%(0/1),总优良率为80%。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或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骶髂关节疼痛、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复位丢失等。
结论
SJDISWF分型系统的可信度较高,依据分型对SJDISWF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方式均取得较为满意的复位固定及功能恢复效果,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2 Vol. 38 (3): 234-239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355KB] (
484
)
240
菅振 吕涛 敖荣广 王永安 姜新华 易诚青 禹宝庆
O形臂导航下通道螺钉治疗Ⅱ型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疗效
目的
探讨 O 形臂导航下通道螺钉治疗Ⅱ型老年脆性骨盆骨折(FFP)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骨科收治的37例Ⅱ型FF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8例;年龄65~82岁[(71. 8±10. 1)岁]。15例采用O形臂导航下通道螺钉固定治疗(手术组),22例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急诊时、治疗后1周、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Majeed功能评分,记录手术组置钉准确率,以及治疗和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13. 2±5. 1)个月]。两组急诊时VAS及Majeed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两组治疗后 6 个月 VAS 低于急诊时,Majeed 功能评分高于急诊时(P 均<0. 01)。治疗后1周手术组VAS为2(1,4)分,低于非手术组的4(3,5)分(P<0. 01);治疗后1个月手术组VAS为1(1,2)分,低于非手术组的3(2,5)分(P<0. 05)。治疗后1周手术组Majeed功能评分为(50. 2±4. 2)分,高于非手术组的(40. 2±5. 6)分(P<0. 01);治疗后 1 个月手术组 Majeed 功能评分为(73. 8±5. 2)分,高于非手术组的(62. 4±5. 0)分(P<0. 01)。而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VAS和Majeed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手术组置钉准确率为93%(14/15)。手术组出现尿路感染1例,术中螺钉穿出1例,无螺钉松动及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3%(2/15);非手术组出现尿路感染 5例,坠积性肺炎 5例,深静脉血栓 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50%(11/22)(P<0. 05)。
结论
与非手术治疗相比,O形臂导航下通道螺钉治疗Ⅱ型老年FFP可早期缓解疼痛并促进功能恢复、实现螺钉精准置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2 Vol. 38 (3): 240-246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354KB] (
686
)
247
高士基 刘宁 王续鹏
关节镜下改良由外向内股骨骨道建立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改良由外向内股骨骨道建立技术与由内向外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 2015 年 9 月至 2019 年 3 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53例 PCL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36例,女 17例;年龄 21~58岁[(37. 2±12. 5)岁]。右膝 29例,左膝24例。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微创PCL重建术。22例采用改良由外向内技术建立股骨骨道(由外向内组),31例采用屈膝120°由内向外技术建立股骨骨道(由内向外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测量的股骨骨道长度、术后3 d膝关节MRI测量的股骨骨道与关节内移植物夹角,以及末次随访时后抽屉试验(PDT)、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ROM)、伸膝肌力及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5~38个月[(21. 4±8. 7)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PDT、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由外向内组股骨骨道长度为(38. 6±2. 9)mm,长于由内向外组的(32. 4±2. 5)mm(P<0. 05);股骨骨道与关节内移植物夹角为(147. 5±3. 1)°,大于由内向外组的(136. 4±2. 6)°(P<0. 01)。末次随访时患者伸膝肌力均达到Ⅴ级。由外向内组 2例 5°屈曲受限;由内向外组3例5°屈曲受限,1例10°屈曲受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内固定物松动、伸膝装置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
关节镜下改良由外向内股骨骨道建立技术与由内向外技术均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但改良由外向内技术可建立长度和角度
更可控的股骨骨道。
2022 Vol. 38 (3): 247-25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372KB] (
539
)
253
何昌军 马腾 任程 李庆达 杨明义 熊晨 许毅博 李明 李忠 张堃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76 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45 例,女 31 例;年龄 23~63 岁[(49. 5±8. 2)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25例,Ⅲ型34例,Ⅳ型17例。骨折Pauwels分型:Ⅰ型16例,Ⅱ型31例,Ⅲ型29例。40例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空心螺钉组),36例采用 FNS固定治疗(FN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愈合时间。术后6,12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 2±1. 7)个月]。FNS组透视次数为(13. 4±1. 9)次,少于空心螺钉组的(18. 2±2. 6)次;FNS组下地负重时间、骨愈合时间为(11. 1±1. 9)周、(13. 8±1. 6)周,短于空心螺钉组的(15. 7±1. 6)周、(14. 6±1. 6)周(P 均<0. 05 或0. 01)。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 6,12个月髋关节 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空心螺钉组 4 例股骨颈短缩,3 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 例内固定松动,2 例退钉,1 例骨折不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 30%(12/40);FNS 组 2 例股骨颈短缩,1 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内固定松动,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6)(P<0. 05)。
结论
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FNS和空心螺钉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FNS具有术中透视次数少、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愈合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2022 Vol. 38 (3): 253-259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81KB] (
588
)
基础研究
260
赵程程 刘玉飞 李赟 何毅 张协军 李维平
miR‑20b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目的
探讨 miR⁃20b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将 60 只 C57BL/6J 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 组和 TBI+miR⁃20b 激动剂(Agomir⁃20b)组,每组20只。采用控制性脑皮质损伤法构建重型TBI模型。伤后TBI组尾静脉立刻注射 50 μmol/L Agomir 阴性对照溶液 200 μl,TBI+Agomir⁃20b 组尾静脉立刻注射 50 μmol/L Agomir⁃20b溶液200 μl。伤后3,7 d,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比例;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周围区皮层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化的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B细胞淋巴瘤⁃2(Bcl⁃2)及 Bcl⁃2相关 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爬杆试验评估小鼠神经行为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检测损伤周围区皮层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Arg)及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1(CD206)]mRNA表达水平。
结果
TUNEL法显示,伤后 3,7 d,假手术组小鼠损伤周围区皮层神经元凋亡比例较 TBI组及 TBI+Agomir⁃20b组显著减少(P均<0. 01)。伤后3,7 d,TBI+Agomir⁃20b组小鼠损伤周围区皮层神经元凋亡比例较TBI组显著减少(P 均<0. 01)。Western blot 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TBI 组活化的 caspase⁃3、活化的 PARP 及Bax 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 3,7 d 显著升高(P 均<0. 01),Bcl⁃2 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 3,7 d 显著降低(P 均<0. 01);而 TBI+Agomir⁃20b 组活化的 caspase⁃3、活化的 PARP 及 Bax 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 3,7 d
无显著改变(P均>0. 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3 d显著降低(P<0. 01),伤后7 d无显著改变(P>0. 05)。与 TBI+Agomir⁃20b 组相比,TBI 组活化的 caspase⁃3、活化的 PARP 及 Bax 蛋白在伤后 3,7 d 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 05或 0. 01)。爬杆试验显示,伤后 3,7 d,TBI组上台时
间及步滑比例大于假手术组和TBI+Agomir⁃20b组(P均<0. 01)。RT⁃qPCR显示,与TBI+Agomir⁃20b组相比,TBI 组 IL⁃1β、IL⁃6 及 iNOS mRNA 表达水平在伤后 3,7 d 显著升高(P 均<0. 01),IL⁃10、Arg 及CD206 mRNA 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P 均>0. 05)。与假手术组相比,TBI+Agomir⁃20b 组 IL⁃1β、IL⁃6、
iNOS 及 IL⁃10 mRNA 表达水平在伤后 3,7 d 无显著改变(P 均>0. 05),Arg mR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1),CD206 mRNA 表达水平在伤后 3 d 无显著改变(P>0. 05),在伤后 7 d 显著升高(P<0. 01)。
结论
miR⁃20b 可显著抑制 TBI 小鼠神经元凋亡,进而改善其运动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Agomir⁃20b抑制TBI后小胶质细胞向促炎的M1型转化有关。
2022 Vol. 38 (3): 260-267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612KB] (
364
)
综述
268
王健 陆芸 杨小锋
中性粒细胞在组织修复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皮肤、肌肉、骨及神经等组织损伤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为恢复受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各种免疫细胞和组织细胞先后参与了组织修复过程。中性粒细胞作为终末分化的白细胞,在组织损伤发生后可通过吞噬作用及分泌抗菌物清除病原体和组织碎片,为后续的组织修复创造条件,但是过度的中性粒细胞募集和炎症反应可能加重组织损伤。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存在异质性和可塑性,并且在启动组织修复、促进血管生成、调节细胞增殖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就中性粒细胞在组织修复中的募集、表型与功能、修复作用及结局进行综述,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2 Vol. 38 (3): 268-273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10KB] (
1397
)
274
李豪 张飞 彭吾训
DNA甲基化调节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创伤相关骨病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是目前骨组织工程主要的细胞来源,可用于多种骨骼疾病的治疗。DNA 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可以通过调控成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进而影响骨质疏松、骨坏死等创伤相关骨病的发生、发展。笔者从DNA甲基化的概述、DNA甲基化调控MSCs成骨分化影响创伤相关骨病的机制及相关治疗措施等方面,对近些年 DNA甲基化调节 MSCs成骨分化调控上述骨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创伤相关骨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2 Vol. 38 (3): 274-282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75KB] (
888
)
283
马娓 梁鑫 李佳鑫 敖圣翔 杨雪 唐婉琦 梁华平 杨霞
高迁移率族蛋白1调控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机体受到感染、外伤后发生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炎症应答,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介导炎症应答。然而HMGB1在炎症中的生物学功能因蛋白修饰种类和细胞中定位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其在细胞核中发生赖氨酸残基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甲基化、半胱氨酸残基氧化、丝氨酸残基磷酸化、天冬酰胺残基糖基化、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及赖氨酸残基乳酸化修饰,蛋白修饰后由细胞核迁移到细胞质,并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外游离的HMGB1可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oll样受体结合,活化细胞和调控炎症应答。笔者从 HMGB1翻译后修饰、释放、生物学作用及结合受体等方面,就其调控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找炎症干预靶标提供理论依据。
2022 Vol. 38 (3): 283-288 [
摘要
] (
0
) [
HTML
1KB] [
PDF
416KB] (
935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京ICP备07035254号-18
版权所 ©
电话:023-68818654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