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学术影响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 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中华医学会
 主 编:王正国
 电 话:023-68818654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邮发代号:78-8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 37卷 3期
刊出日期:2021-03-15

专家论坛
骨与关节损伤
软组织损伤
基础研究
综述
创伤后骨感染
创伤护理
创新与争鸣
目录
讲座
   
目录
1
中文目录
2021 Vol. 37 (3): 1-00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487KB] ( 346 )
3
英文目录
2021 Vol. 37 (3): 3-004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238KB] ( 289 )
专家论坛
193 刘良明
“十三五”期间国内外创伤急救医学研究的亮点与进展
创伤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全球每年有350万~580万人死于各类创伤。各国政府对创伤的预防、救治高度重视,纷纷成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机构和救援队伍,提出了应急救援模式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中国在创伤救治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笔者对“十三五”期间国内外在创伤伤情评估、现场急救、早期救治以及创伤并发症的预警和干预研究方面的进步进行总结,为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2021 Vol. 37 (3): 193-198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989KB] ( 636 )
199 樊仕才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策略
髋臼骨折的损伤机制为股骨头撞击髋臼导致的髋臼骨性结构破坏,手术目的是重建髋关节的头臼匹配关系并维持稳定。由于髋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股骨头的遮挡使其前后面不能相互照应,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关系到手术区域显露、骨折复位质量、固定效果,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合理的手术入路选择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包括前方入路和后方入路,但由于髋关节的解剖复杂性及髋臼骨折的多样性,没有一种手术入路能完成所有类型的髋臼骨折手术。笔者阐述多种手术入路的解剖特点及适应证、手术入路选择策略,为临床医师处理髋臼骨折提供参考。
2021 Vol. 37 (3): 199-204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815KB] ( 935 )
205 贺宝荣 郑博隆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和分型方法解析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常由低能量损伤所致,而其中胸腰椎骨折几乎占到一半。准确诊断、合理分型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的前提。尽管国内外已经发布了一些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来指导治疗,但目前OTLF的诊断和分型方法是以影像学表现、病史、临床症状或病理为单一着眼点,故都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对现有诊断方法和骨折分型进行解析, 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2021 Vol. 37 (3): 205-209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941KB] ( 597 )
软组织损伤
210 王刚 章乐成 严超 吕胜松 张月雷
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目的  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垫块在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56岁[(41.5±12.1)岁]。清创后骨缺损长度(8.1±2.6)cm,软组织缺损面积(16.2±4.7)cm2。首先行骨感染灶清除、骨缺损区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垫块填充,然后行Ilizarov骨搬运治疗骨与软组织缺损。记录软组织对合时间、断端会师时间、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 踝-后足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3~27个月[(17.9±4.5)个月]。软组织对合时间为48~155 d[(101.7±29.0)d], 断端会师时间为55~167 d[(111.6±29.5)d],外固定时间为154~450 d[(322.9±86.3)d],外固定指数为31.1~61.5 cm/d[(40.8±7.5)cm/d]。末次随访时Johner-Wruhs评分评定效果:优2例,良4例,中5例。AOFAS 踝-后足评分为61~94分[(76.6±12.7)分],其中优3例,良2例,可6例。4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会师端愈合不良,经Ⅱ期植骨后骨折愈合。患者均未因软组织缺损行游离或局部转位皮瓣修复。随访过程中无发热、创面流脓、软组织坏死、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  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垫块治疗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与软组织缺损并发症少,在骨延长的同时可同时实现软组织的闭合。
2021 Vol. 37 (3): 210-215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831KB] ( 468 )
216 张松强 巨积辉 邓伟 李雷 周荣 张向南 柳志锦 刘胜哲 肖飞鹏 侯瑞兴
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腓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的15例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2~67岁[(48.5±12.6)岁]。患者入院后均急诊Ⅰ期行清创,对主要血管、神经和肌腱进行探查修复,并用外固定支架对骨折断端进行固定。术后均遗留不同程度的创面坏死、感染以及骨缺损。Ⅱ期清创后组织缺损面积为10.0 cm×5.0 cm~30.0 cm×8.0 cm,均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肌皮瓣切取面积为 10.5 cm×5.5 cm~30.5 cm×8.5 cm。术后2周内观察供区愈合、皮瓣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形、感觉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并采用下肢功能评分(LEFS)评估患肢功能。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32个月[(22.0±5.8)个月]。肌皮瓣供区均Ⅰ期愈合,仅遗留线性瘢痕。12例肌皮瓣完全成活。2例面积较大的肌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经过清创植皮后创面愈合;1例肌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采用对侧大隐静脉桥接修复栓塞静脉后皮瓣成活。末次随访皮瓣外形恢复良好,感觉部分恢复,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8~26 mm。骨折均愈合好,无骨髓炎等严重感染相关并发症。患肢LEFS为47~69分[(59.0±9.5)分]。  结论  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可较好恢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处的外形,并且能有效减少严重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21 Vol. 37 (3): 216-221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825KB] ( 506 )
222 高秋明 丁浩亮 孙健
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利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50~75岁[(62.5±4.8)岁]。在关节镜下利用LHBT转位行肩关节上关节囊重建。记录和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肩-肱距、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 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借助MRI评估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肩袖再撕裂发生率。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3~25个月[(18.2±4.3)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为(149.5±7.8)°,外展为(162.0±6.6)°,外旋为(60.6±11.8)°,肩-肱距为(7.4±0.6)cm,VAS为1.0(0.0,1.0)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0.5±2.6)分,ASES评分为(90.8±4.2)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前屈:(73.8±5.3)°,外展:(85.8±5.5)°、外旋:(34.3±5.8)°,肩-肱距:(5.9±0.8)cm,VAS:6.5(6.0,7.0)分,Constant-Murley:(41.8±5.4)分,ASES评分:(41.4±6.1)分](P<0.01)。5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完好,7例患者重建结构小撕裂予以翻修,1例患者重建失败予以翻修,肩袖修补术后再撕裂率13%(8/64)。患者术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切口无感染。  结论  利用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减轻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2021 Vol. 37 (3): 222-228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839KB] ( 498 )
骨与关节损伤
229 李广峰 尹志峰 杜暠 彭勇 曹中华 李王 张文薷 何国云 张友忠 王思成
关节镜下与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短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收治的38例单侧桡骨小头骨折(Mason 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5岁[(37.4±12.6)岁]。20例采用关节镜下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A组),18例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前、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及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同时评估并发症情况,包括螺钉松动、断裂或骨折移位等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4个月[(12.3±2.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为(8.9±0.6)周,B组为(8.7±0.6)周 (P>0.05)。术前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VAS为(4.8±0.5)分,低于B组的(6.0±0.7)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与B组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关节屈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A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分别为(110.4±3.8)°、(137.1±4.04)°,显著大于B组的(90.6±4.7)°、(125.1±3.5)°(P<0.05);术后6,12个月时A组和B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肘前臂旋转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A组前臂旋转范围分别为(107.1±2.8)°、(138.1±2.9)°,显著大于B组的(95.5±3.9)°、(121.5±3.0)°(P<0.05);术后6,12个月时A组和B组前臂旋转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E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MEPS为(50.4±3.8)分,高于B组的(40.6±4.7)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和B组ME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DASH评分为(57.1±2.8)分,高于B组的(42.5±3.9)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和B组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或断裂,两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骨折再移位(P>0.05)。  结论  对于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关节镜下Herbert钉内固定较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具有疼痛轻、患肢早期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2021 Vol. 37 (3): 229-235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756KB] ( 453 )
236 张珺 刘载阳 贺开麒 李杰 张玉梅 王敏 张峡 张瑗
全髋关节置换与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THR)与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CREF)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期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单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92例;年龄70~98岁[(80.1±7.0)岁]。骨折Jensen-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21例,Ⅲ型24例,Ⅳ型36例,Ⅴ型67例,R型5例。85例接受THR治疗(THR组),70例接受CREF治疗(CRE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生存质量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生理健康评分(SF-12PCS)、术后1年内病死率、随访终点生存曲线。  结果  随访时间1.0~9.5年[(3.9±2.4)年],140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2例患者失访,13例患者在术后1年内死亡。THR组手术时间[77(60,100)min]及术中出血量[(290.6±182.3)ml]均长或大于CREF组[55(50,70)min、(30.5±25.0)ml](P<0.05)。THR组输血率[78%(66/85)]显著高于CREF组[21%(15/70)](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CRE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THR组Harris评分[(84.4±15.1)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6%(63/83)]及术后SF-12PCS[(16.2±1.0)分]均显著高于CREF组[(69.0±21.6)分、43%(27/63)、(14.1±2.2)分](P<0.05)。术后1年内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访终点THR组生存状况优于CREF组(P<0.05)。  结论  相比CREF,TH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更优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更高的总体生存率。
2021 Vol. 37 (3): 236-24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831KB] ( 391 )
创伤后骨感染
243 胡适 孙东 王舒琳 郑磊 潘登 谢肇
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引导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骨组织清创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  评价锝99-亚甲基二磷酸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引导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骨组织清创的有效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1例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10~62岁[23(18,37)岁]。胫骨16例,股骨5例。骨感染持续时间4~480个月[120(42,228)个月]。Cierny-Mader生理及解剖标准分型:Ⅰ型4例,Ⅲ型14例,Ⅳ型3例;A型18例,B型3例。Ⅰ期术前利用 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限定等高线(ISO)30%~40%为兴趣区域(ROI),指导术中感染骨组织清创;Ⅱ期采用自体骨和(或)异体骨重建骨缺损。对比Ⅰ期、Ⅱ期术前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Ⅰ期、Ⅱ期术中组织细菌培养及病理检验;记录Ⅰ期骨感染控制手术次数;Ⅱ期术后观察患肢有无皮肤红肿、疼痛、窦道形成,骨缺损区域植骨成骨情况;观察ROI对应ISO与既定ISO范围的符合率,冠状位下评估ROI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与实际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差异性。  结果  患者 Ⅱ 期术后获随访6~36个月[11(9,29)个月]。21例患者Ⅰ期平均手术次数为1.04次。1例患者Ⅱ期术中冰冻切片提示中性粒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重复清创后,Ⅱ期完成骨缺损植骨修复。Ⅰ期、Ⅱ期术前炎性指标对比:WBC由(5.9±1.6)×10.9/L降至(5.4±1.5)×10.9/L(P>0.05),ESR由9(5,26)mm/h降至4(2,10)mm/h(P<0.05),CRP由2.8(2.3,7.7)mg/L降至2.3(1.4,3.0)mg/L(P>0.05)。Ⅰ期组织细菌培养12例呈阳性,9例阴性,病理检验提示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Ⅱ期组织细菌培养均呈阴性,术中冰冻切片及病理检验提示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Ⅱ期术后患肢皮肤无红肿、疼痛、窦道形成,植骨成骨情况良好。ROI对应ISO与既定ISO范围的符合率为90.5%。冠状位下ROI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86.8±31.1)mm]与Ⅰ期实际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86.0±31.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可以作为感染骨组织术前清创范围界定的有效手段,不仅能避免过度清创,还可以提高治愈率。
2021 Vol. 37 (3): 243-249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927KB] ( 400 )
创新与争鸣
250 郝定均 张嘉男 杨俊松 刘团江 王晓晖 刘鹏 闫亮 赵元廷 赵勤鹏 黄大耿 刘继军 刘世长 黄云飞 拓源 田野 白露露 李恒 张子龙 邹鹏 王鹏涛 李庆达 等
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及其可信度检验和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 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 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4例,女779例;年龄 57~90岁[(71.4±6.3)岁]。骨密度T值为-5.0~-2.5 SD[(-3.1±-0.4)SD]。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影像学特征,将ASOTLF分为4型:Ⅰ型(隐匿型)、Ⅱ型(压缩型)、Ⅲ型(爆裂型)和 Ⅳ型(不稳定型),其中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ⅡC型3个亚型,Ⅲ型分为ⅢA型、ⅢB型2个亚型。其中Ⅰ型75例(5.8%),ⅡA型500例(38.7%),ⅡB型134例(10.4%),ⅡC型97例(7.5%),ⅢA型 442例(34.2%),ⅢB型27例(2.1%),Ⅳ型18例(1.4%)。首先,对3名观察者共计3 000次评估分型的可信度进行检测;其次,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Ⅱ型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ⅢA型、ⅢB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Ⅳ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体患者及各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及椎体后凸角(椎体角),并记录Framkel分级情况和并发症。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24~43个月[(29.9±5.1)个月]。观察者间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3,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8。总体患者术前VAS、ODI分别为(5.8±0.7)分、72.5±6.6,术后1个月分别为(1.8±0.6)分和25.0±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6)分和19.5±6.2(P均<0.05)。总体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体角分别为13(7,20)°和7(5,10)°,术后1个月分别为8(4,11)°和4(3,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5,12)°和5(4,8)°(P均<0.05)。各分型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及椎体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1例Ⅳ型、5例 ⅢB型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为E级(P<0.05)。3例 Ⅳ型、22例 ⅢB型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给予椎管减压、椎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仅有3例患者存在浅感觉减退,其余患者均完全恢复。  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ASOTLF分型,其可信度较高。根据分型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说明该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1 Vol. 37 (3): 250-260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1393KB] ( 696 )
创伤护理
261 张继娜 赵姜楠 周燕 高延征
互联网+康复护理服务和延续性护理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
目的  探讨互联网+康复护理服务和延续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OLCF)患者术后康复作用的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OL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77例;年龄56~74岁[(65.3±5.4)岁]。损伤节段:L1 93例,L2 19例,L3 10例,L4 1例。骨折Denis分型:A型26例,B型30例,C型27例,D型40例。患者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62例给予互联网+康复护理服务和延续性护理指导(A组),61例在出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健康宣教(B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OHBS)评分、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干预3个月后采用自制问卷和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遵医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4.5±1.2)个月]。A组干预前JOA评分为(12.1±2.1)分,干预后3个月为(23.0±1.1)分;干预前VAS为(4.4±1.3)分,干预后3个月为(1.5±0.6)分;干预前OHBS评分为(81.4±4.0)分,干预后3个月为(121.6±9.7)分;干预前AHSMSRS评分为(96.3±3.5)分,干预后3个月为(143.5±11.0)分。B组干预前JOA评分为(12.3±2.1)分,干预后3个月为(20.4±1.2)分;干预前VAS为(4.2±1.4)分,干预后3个月为(3.6±1.1)分;干预前OHBS评分为(82.1±3.7)分,干预后3个月为(108.7±9.4)分;干预前AHSMSRS评分为(97.1±3.8)分,干预后3个月为(127.7±9.9)分。两组JOA评分、VAS、OHBS评分和AHSMSR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3个月A组各项评分均优于B组(P<0.01)。A组干预后3个月遵医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56/62)、94%(58/62),B组则分别为74%(45/61)、75%(46/61)(P<0.05或0.01)。   结论  与常规护理比较,互联网+康复护理服务和延续性护理能促进OLCF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提升对护理服务认可度,值得临床推广。
2021 Vol. 37 (3): 261-266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764KB] ( 479 )
基础研究
267 邓黎黎 黄寅俊 汪方 王瑞兰 查孝龙 傅慧超
羧化多糖可吸收止血纱对兔肝、脾创面的止血效果评估
目的  评估羧化多糖可吸收止血纱(其编号为NWL-K)对兔肝、脾创面的止血效果。  方法  60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只,分别建立肝和脾创面出血模型;两组模型再根据使用止血材料的品种,分成普通纱布组、速即纱组和NWL-K组,每组10只。采用造模出血量和切除肝组织重量评估模型稳定性。脾脏出血模型按压3 min后每隔(30±5)s以及肝脏出血模型按压30 s后每隔(20±5)s分析各组止血时间和止血评分,观察创口与纱布的黏合情况。  结果  各肝脏、脾模型组造模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时肝脏组织切除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造模稳定,对之后的止血实验不产生影响。在脾脏创面出血模型止血时间上,NWL-K组[210(180,248)s]、速即纱组[255(233,300)s]分别与普通纱布组[465(383,660)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WL-K组相较于速即纱组止血时间更短(P<0.05)。在肝脏创面出血模型止血时间上,NWL-K组[70(70,95)s]、速即纱组[90(85,110)s]分别与普通纱布组[250(225,290)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模型各观察时间点速即纱组、NWL-K组止血评分下降快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 s时NWL-K组和速即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模型50,70,90 s时速即纱组、NWL-K组止血评分下降快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110,130 s时普通纱布组与NWL-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WL-K吸水性和周围组织黏合性均优于普通纱布和速即纱。  结论  对于肝、脾出血创面,与其他类型纱布比较,应用NWL-K能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NWL-K吸水性强,与创口黏合稳固。
2021 Vol. 37 (3): 267-27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741KB] ( 509 )
讲座
273 宁艳婷 孟稳利 李春柳 王健 丁俊琴 李智勇 郭跻超 刘建宁
2019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期钝性腹部创伤评估及处理指南》解读
妊娠期钝性腹部创伤是女性妊娠期间外伤的主要类型,对于其受伤后的管理仍缺乏临床规范或指南。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认识。为了及时反映妊娠期钝性腹部创伤治疗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规范其治疗,2019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发布了《妊娠期钝性腹部创伤评估及处理指南》。该指南涵盖了妊娠解剖与生理改变、致伤机制、急救团队组建、治疗方案及预防妊娠期损伤5个方面的内容。笔者对其逐一进行解读,针对我国妊娠期钝性腹部创伤患者,以求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2021 Vol. 37 (3): 273-277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1402KB] ( 511 )
综述
278 张晋玮 贾延劼
创伤性脑损伤后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作用机制及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性小体作为胞质内一种免疫信号复合物,其组装和激活可介导细胞焦亡,引发广泛的炎症反应,加剧脑组织损伤,导致延迟性细胞死亡和进行性神经变性,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在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中起到关键作用。TBI 后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和靶向治疗已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笔者就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相关通路与其在TBI后的活化和调控,以及抑制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靶向治疗药物在TBI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TBI的治疗提供借鉴。
2021 Vol. 37 (3): 278-283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726KB] ( 490 )
284 赵海波 王天瑞 李天予 申友亮 于腾波 张英泽
肌腱干/祖细胞和生长因子促进肌腱愈合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肌腱损伤常需手术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恢复肌腱的结构与稳定性,但往往难以恢复到正常的强度,其主要原因是肌腱自然愈合能力有限,修复后的肌腱不能完全恢复功能。随着对肌腱愈合的研究不断加深,生物学技术为肌腱修复提供了新的方向。当前对肌腱修复的研究热点之一是使用生物辅助物来促进肌腱愈合,这些辅助物包括肌腱干/祖细胞(TSPCs)、生长因子等。笔者就TSPCs和生长因子促进肌腱愈合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肌腱损伤的生物学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2021 Vol. 37 (3): 284-288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552KB] ( 466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京ICP备07035254号-18
版权所 ©
电话:023-68818654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