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和导致伤残的组织愈合障碍是影响当前院内创伤救治的两大核心问题[1].创伤并发症是指创伤后发生并与创伤和(或)创伤救治存在内在联系的疾病或症候群,通常发生在伤后1周左右.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早干预,创伤并发症应该是可以防治的[2].组织修复的结局取决于组织自身修复能力.如能对组织修复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其修复能力强弱制订相应的修复措施,应能明显提高组织修复质量和速度,减少伤残的发生[3].生物标志物是指在不同生物学水平(分子、细胞、器官、整体)能特异性快速反映机体生理、病理或治疗过程中某种特征性变化的指标.
由于骨骼在身体分布的广泛性,创伤很容易造成骨折.在美国仅占创伤骨科一小部分的高能量下肢损伤每年就大概有15 000 ~35 000例,长骨骨折导致的医疗费用约占所有医疗支出的1% [1-2].大量的骨折患者使创伤骨科医师必须每天面临各种挑战,随着医学及外科技术的进步,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也有了极大改善.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并发症也似乎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一旦发生并发症,将可能会夺走患者的肢体甚至生命.
目的 对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总失血、隐性失血、抗凝药使用等进行分析,以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3年7月行半肩关节置换的6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术中失血、术后失血等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 (1)61例患者总失血(981.3±341.5) ml,隐性失血(525.7±244.6) ml,平均隐性失血比例为54%.(2)使用抗凝药的患者共20例,总失血(1 051.3±402.1) ml,隐性失血(616.0±267.8)ml,平均隐性失血比例为59%;未使用抗凝药的患者共41例,总失血(947.2±307.4) ml,隐性失血(481.6±222.7)ml,平均隐性失血比例为51%.两组间隐性失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隐性失血是半肩关节置换患者失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隐性失血量更高.
目的 评价骶髂螺钉联合外固定架或前柱螺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伴前环耻骨支、坐骨支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 方法 回顾2007年12月-2012年12月骨盆后环损伤伴前环耻骨支、坐骨支骨折患者91例,其中男67例,女24例;年龄22~61岁,平均37.8岁.51例采用骶髂螺钉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外固定架组),40例采用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治疗(前柱螺钉组).从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情况、Majeed骨盆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ualogue scale,VAS)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88例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3.6个月.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并发症和骨折愈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柱螺钉组术后下地时间(31.0±6.2)d、Majeed骨盆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5%)和VAS(1.1±1.3)分均明显优于外固定架组[(41.9±7.2)d、优良率为73%、(3.5±2.0)分](P<0.05). 结论 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伴前环耻骨支、坐骨支骨折具有术后下地时间早、疼痛减轻、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骨盆前后环骨折的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