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学术影响
 
 
    最新录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 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中华医学会
 主 编:王正国
 电 话:023-68818654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邮发代号:78-8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创伤杂志
 
2013年 29卷 6期
刊出日期:2013-06-15

专家论坛
脊柱脊髓损伤
骨与关节损伤
基础研究
综述
规范与指南
胸腰椎骨折
   
规范与指南
481 创伤感染学组,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
创伤后并发症的定义与诊断专家共识
2013 Vol. 29 (6): 481-484 [摘要] ( 977 ) [HTML KB] [PDF 0KB] ( 29 )
485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学组,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
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
2013 Vol. 29 (6): 485-488 [摘要] ( 870 ) [HTML KB] [PDF 0KB] ( 23 )
专家论坛
489 马信龙
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2013 Vol. 29 (6): 489-492 [摘要] ( 949 ) [HTML KB] [PDF 0KB] ( 47 )
胸腰椎骨折
493 张晓林,马信龙,陈长宝,徐宝山,吕工一,王雪,姜洪丰
后路短节段固定非融合方式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非融合方式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术后影像学和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38例严重胸腰椎单节段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和硫酸钙骨水泥强化,无须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前、术后摄X 线及CT片,测量局部后凸Cobb角、伤椎前柱高度及椎管占位。评估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 14个月(3~20个月)。局部后凸Cobb角术前为(21.2±4.3)°,术后即刻为(3.5±1.8)°,末期随访时为(4.8±2.7)°。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期随访时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分别为(54.8±14.6)%、(91.7±8.0)%、 (87.2±6.0)%。椎管占位术前为(48.0±4.5)%,术后为(23.8±7.8)%,末期随访时为(8.8±4.6)%。末期随访时,6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C级患者中,2例改善至D级,4例改善至E级;10例D级患者均改善至E级;22例E级患者无变化。末期随访时ODI为15.5±8.8,VAS为(2.3±0.8)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 结论 后路短节段固定非融合方式能有效恢复脊柱矢状序列和伤椎椎体高度,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013 Vol. 29 (6): 493-497 [摘要] ( 1214 ) [HTML KB] [PDF 0KB] ( 64 )
498 郝定均,贺宝荣,许正伟,郭华
KumaFix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A3型骨折

目的 探讨KumaFix脊柱后路钉棒系统(KumaFix系统)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A3型骨折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5例)采用KumaFix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并伤椎经椎弓根植骨,其中男7例,女 8例;年龄(40.5±5.1)岁(21~52岁)。B组(15例)采用普通后路U型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并伤椎经椎弓根植骨,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41.3±4.8)岁(22~51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等。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 13.2个月。两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 P <0.05),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P >0.05)。两组术后VAS、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较术前明显改善( P <0.05)。两组术后ODI均优于术前,A组末次随访时ODI优于B组( P <0.05)。 结论 对于胸腰段A3型椎体骨折,与普通后路U型钉棒系统比较,KumaFix系统能够渐进、平稳、可控地撑开复位,有利于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有效避免了内固定对相邻关节突的影响。

2013 Vol. 29 (6): 498-502 [摘要] ( 1231 ) [HTML KB] [PDF 0KB] ( 62 )
503 刘中浩,彭国栋,林勇,赵永生,高红伟,宫明智,历强
肌间隙入路并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椎旁小切口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2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9~55岁,平均38.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 h~7 d,平均3.2 d。损伤节段:T11 3例,T12 7例,L1 9例,L2 4例。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性骨折10例,爆裂骨折13例。McCormack载荷分享分类法评分平均5.3分。术前椎体前缘高度45%~73%,平均58.6%。Cobb角15°~34°,平均23.7°。 结果 手术时间75~130 min,平均95.5 min;术中出血量115~220 ml,平均160.3 ml;单侧切口长度3.2~4.0 cm,平均3.5 cm,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7.5~18个月,平均12.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至97.3%,平均后凸矫正至4.6°。所有患者未发现内固定失效及明显腰背部疼痛症状。 结论 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可有效恢复骨折椎体形态,矫正后凸畸形,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轻、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2013 Vol. 29 (6): 503-506 [摘要] ( 1252 ) [HTML KB] [PDF 0KB] ( 76 )
507 张玉新,马信龙,徐桂军,付鑫,王淑丽
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胸腰椎骨折力学性能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 构建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单节段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该固定方法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方法 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脊柱T10~L2正常模型、T12骨折模型及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模型和短节段固定模型。分析各模型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及轴向旋转下,伤椎固定邻近椎间盘及椎体的应力情况。 结果 在前屈、后伸及侧屈时,骨折模型T10~T11节段髓核及纤维环和L1~L2纤维环应力较正常模型有较明显的升高,总体升高幅度约为75%,L1~L2髓核增高约46%。短节段固定后,应力值分别降至23%、12%;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分别降至18%、8%。骨折模型T10下终板及L2上终板的应力增高分别约为24%、43%。内固定后,升高的应力明显降低,比正常模型略有增加,短节段固定约为8%;经伤椎单节段固定约为4%。固定后T10下终板的应力明显减低,与正常模型相应终板应力比较,分别下降2%和8%。 结论 对于胸腰段单节段不完全骨折,与常规短节段固定相比,经伤椎单节段固定邻近节段的应力更小,是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

2013 Vol. 29 (6): 507-510 [摘要] ( 1197 ) [HTML KB] [PDF 0KB] ( 36 )
脊柱脊髓损伤
519 李菊根,黄彦,杨进顺,黄文铎,史群伟,谢楚海
寰枢椎后路短节段个体化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或侧块螺钉棒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个体化置钉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23例上颈椎损伤患者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复位,个体化手术方案依据患者寰枢椎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决定行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内固定以及螺钉的直径、长度和进钉点位置、方向、角度。 结果 术前Frankel分级C级6例、D级8例,术后均恢复至E级。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牢固,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其中3例年轻患者及1例寰椎左侧椎弓根螺钉偏外侧穿出骨皮质患者骨性愈合后取出内固定,临床效果均满意。 结论 个体化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钉棒固定系统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三维固定牢固、固定节段短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2013 Vol. 29 (6): 519-522 [摘要] ( 1238 ) [HTML KB] [PDF 0KB] ( 64 )
骨与关节损伤
526 叶俊星,沈光思,周海斌,谢宗刚,徐炜,董启榕,徐又佳
关节镜下使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使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和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的初步临床效果。 方法 从2006年6月开始,在关节镜下运用LARS人工韧带对21例ACL、PCL断裂患者进行重建,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1.5岁。所有患者术前MRI明确诊断为ACL、PCL断裂,Lysholm评分(47.6±6.7)分,手术在关节镜下进行,先重建PCL,再重建ACL。 结果 对21例患者均进行36~49个月(平均42个月)的随访,未发生感染、韧带断裂、松动等术后并发症。术后3年,Lysholm评分(90.8±3.7)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评分,正常14例,接近正常6例,不正常1例,优良率达95%。 结论 使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能够使ACL、PCL断裂患者的膝关节获得解剖学重建和稳定性。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迅速恢复和满意的治疗效果等优势。

2013 Vol. 29 (6): 526-531 [摘要] ( 1072 ) [HTML KB] [PDF 0KB] ( 39 )
532 伏治国,张曦,董启榕,盛永华,高俊
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骨折

目的 评价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对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 14例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骨折,采用背侧入路,骨折复位后用解剖型直形和“L”形LCP固定。术后早期开始腕关节动能锻炼。随访评价术后12,24周、1年的活动痛和腕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随访5~24个月,术后12,24周,1年活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分别为(1.88±0.26)分、(0.87±0.14)分、(0.37±0.06)分;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6.45±1.72)分、(2.73±0.52)分、(2.10±0.31)分。终末随访时Gartland -Werley评分:优10例,良2例,可2例。并发拇长伸肌腱炎和指伸肌腱炎各1例。结论 背侧双LCP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骨折可有效恢复腕关节的解剖结构,无明显活动痛,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2013 Vol. 29 (6): 532-535 [摘要] ( 1156 ) [HTML KB] [PDF 0KB] ( 49 )
536 东靖明,田旭,马宝通
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

目的 评价行腓骨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尤其是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1年7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3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Ⅳ度2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1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结果 术后通过12~18个月(平均15.5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 AOFAS)问卷调查,平均得分为90.75分,结果为优。根据Kellgren创伤性关节炎分级:0级8例,Ⅰ级18例,Ⅱ级5例,Ⅲ级1例,疗效满意。 结论 采用腓骨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直接对后踝骨折进行复位与固定,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2013 Vol. 29 (6): 536-540 [摘要] ( 1420 ) [HTML KB] [PDF 0KB] ( 45 )
541 傅峥,张健
氨甲环酸使用时间与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显性及隐性失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9月行初次单侧THA患者60例,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58~86岁,平均74.5岁,诊断均为股骨颈骨折。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20例,不使用氨甲环酸)、B组(20例,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和C组(20例,术前1 h使用氨甲环酸)。计算总红细胞丢失量、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及隐性红细胞丢失量。 结果 A、B、C组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95.4±17.7) ml、(45.5±11.5) ml、(45.3±8.4) ml,其中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C组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322.4±57.7) ml、(203.8±46.6) ml、(137.6±34.7) ml, 其中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THA的显性及隐性失血量;术前1 h使用氨甲环酸较术中使用在减少隐性失血量方面更有优势。

2013 Vol. 29 (6): 541-544 [摘要] ( 1175 ) [HTML KB] [PDF 0KB] ( 60 )
基础研究
545 耿德春,徐耀增,杨惠林,朱雪松,毛海青,王骏骅,孟斌,陈亮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调控RANKL/RANK通路抑制钛颗粒诱导的炎症性骨溶解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对钛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治疗作用以及COX-2与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 NF-κB受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通路的关系。 方法 雌性BALB/c小鼠45只,其中15只作为颅骨供体,其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钛颗粒诱导小鼠骨溶解模型,药物组建模前2 d注射帕瑞昔布(6 mg·kg-1·d-1),持续至建模后2周。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staining,TRAP)染色检测成熟破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X-2和RANKL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囊壁中前列腺素E2(dinoprostone, PGE2)、IL-1β和TNF-α含量;定量RT-PCR检测COX-2、IL-1β、TNF-α、RANK和RANKL基因mRNA含量。 结果 TRAP染色结果显示,药物组TRAP阳性区域面积占植入骨片面积比例为(0.27±0.03)%,与对照组[(0.60±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钛颗粒植入后囊壁内COX-2和RANKL深染区域增多;药物组RANKL阳性区域减少,但COX-2表达未见明显减少。RT-PCR结果显示,钛颗粒上调COX-2、IL-1β、TNF-α、RANK和RANKL基因mRNA表达水平,药物组RANK和RANKL基因mRNA水平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结果显示,药物组PGE2含量为(202.62±11.49)pg/ml,与对照组[(407.60±13.55) 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IL-1β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能下调RANKL/RANK的表达,减少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减轻骨溶解;但对COX-2以及TNF-α和IL-1β的表达未产生明显影响。

2013 Vol. 29 (6): 545-549 [摘要] ( 1020 ) [HTML KB] [PDF 0KB] ( 43 )
550 陈海南,董启榕,姜伟,杨侃
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力学性能变化的有限元分析及磷酸盐干预效应

目的 观察膝关节不稳早期软骨下骨力学性能的改变及二磷酸盐的干预作用,以探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早期软骨下骨力学性能的改变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24只)、二磷酸盐组(24只)、对照组(12只)。采用兔关节不稳模型(切断前交叉韧带)右膝造模。二磷酸盐组每天皮下注射二磷酸盐(利塞磷酸钠)0.01 mg/kg,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等渗盐水皮下注射。分别于术后4,12周空气栓塞处死动物,其中模型组12只,二磷酸盐组12只,对照组6只。分别切取保留关节面上下各2 cm骨的手术侧膝关节,进行大体评分。后行Micro-CT检查,得到二维图像文件,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拟合,并导入到Ansys中进行有限元处理。 结果 造模后4周,模型组、二磷酸盐组、对照组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 BVF)、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 EM)、反应力(reaction force, RF)、平均Von Mises应力参数均下降,模型组较二磷酸盐组、对照组低(P<0.01);二磷酸盐组与对照组比较也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较二磷酸盐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二磷酸盐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周时模型组BVF、BMD明显增加,EM、RF、Von Mises应力较对照组和二磷酸盐组低(P<0.01); 二磷酸盐组亦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12周与4周各参数比较,BVF、BMD、EM、RF、Von Mises应力均升高(P<0.01)。 结论 膝关节不稳早期软骨下骨发生力学性能改变,早期弹性模量明显降低,后期升高。表明关节不稳早期软骨下骨力学性能的改变可能和异常应力引起的骨吸收有关,而二磷酸盐可通过抗骨吸收明显提高软骨下骨的弹性模量。

2013 Vol. 29 (6): 550-555 [摘要] ( 1056 ) [HTML KB] [PDF 0KB] ( 46 )
556 翁益民,水小龙,孔建中,潘骏,洪建军,陈华,郭晓山
新型微创动力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通过对新鲜尸体标本的力学研究,比较新型微创动力髋钢板(minimal invasion dynamic hip plate, MIDHP)和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 DCS)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 全部标本先制作Seinsheimer分型ⅡA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模型,按随机排列表法分组进行DCS和MIDHP内固定。根据实验要求以自凝型牙托粉包埋股骨头及股骨远端。先行扭转强度试验,再行压缩强度试验,然后进行破坏试验,记录极限载荷。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标本扭转强度测试表明,在扭转至3°内两组标本均基本稳定。扭转1.5°时DCS组扭矩为(3.16±0.13)N·m,MIDHP组为(3.31±0.27)N·m,两组扭矩及扭转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内固定器抗旋转性能相近。标本压缩强度测试表明,800 N载荷时DCS组压缩刚度为(532.27±61.02)N/mm,MIDHP组为(581.98±77.56)N/mm,压缩位移及刚度MIDHP组明显高于DCS组(P<0.05)。破坏试验表明,DCS组极限载荷为(2 994.38±244.81)N,MIDHP组为(3 322.13±141.21)N,MIDHP组明显大于DCS组(P<0.01)。 结论 MIDHP设计合理,抗旋转能力强,抗压缩能力强于DC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时比DCS更具生物力学优势,可以微创操作,值得推广。 

2013 Vol. 29 (6): 556-560 [摘要] ( 1240 ) [HTML KB] [PDF 0KB] ( 57 )
561 章放香,张竞超,赵倩,张伟晶,石金山,邱冰
JNK信号通路在异氟烷预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c-Jun氨基末端激酶(Jun N-terminal kinase, JNK)信号通路在异氟烷(isoflurane, ISO)预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中的作用,探讨JNK信号通路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择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伤组(I/R组)、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I/R组(SP+I/R组)、ISO预处理组(ISO组)和ISO预处理+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组(ISO+SP组),每组8只。预处理方法为连续5 d吸入15 g/L ISO,1 h/d。末次预处理24 h后行I/R,72 h后取脑组织作常规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并用TUNEL法检测海马中神经细胞的凋亡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在海马神经细胞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JNK蛋白表达。 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的脑损伤评分、神经细胞凋亡率、caspase-3表达均升高(P<0.05),I/R组的p-JNK蛋白表达升高(P<0.05),而SP+I/R组、ISO组、ISO+SP组的p-JNK蛋白表达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SP+I/R组、ISO组、ISO+SP组的脑损伤评分、神经细胞凋亡率、caspase-3表达、p-JNK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SP+I/R组和ISO组比较, ISO+SP组脑损伤评分、神经细胞凋亡率、caspase-3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p-JNK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I/R组和ISO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SO预处理可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下调caspase-3的表达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3 Vol. 29 (6): 561-565 [摘要] ( 1051 ) [HTML KB] [PDF 0KB] ( 48 )
566 刘菲,王涛,张海静,陈胜茹,王菲,季鹏,褚海波
芥子气损伤兔角膜的病理学变化

目的 观察芥子气对兔角膜损伤的病理变化及病变过程中淋巴细胞的变化,以探讨淋巴细胞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35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实验组用400 μl/L芥子气液0.2 ml接触角膜4 min,根据致伤时相点分为6个亚组,即15 min、2 h、1,3,4,8 周组,各组取角膜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淋巴细胞变化。 结果 实验组15 min、2 h组角膜上皮完全脱落,基底膜裸露,肿胀增厚,基质层疏松水肿,胶原纤维排列松散。1周组急性修复期角膜上皮增生呈复层化;3,4周组慢性炎症期角膜上皮基底层细胞呈不规整柱状排列;8周组约10%发生迟发反应:角膜上皮再次部分脱失,基底膜外露,水肿增厚,基质层胶原疏松水肿。免疫组化Envision染色显示,角巩膜缘区基质层内淋巴单核细胞CD20、CD45RO、LCA表达阳性。结论 浓度为400 μl/L的芥子气接触角膜4 min可导致角膜的直接损伤和迟发性损伤,前者约在第1周出现;迟发性角膜损伤在第8周出现。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其发病过程。

2013 Vol. 29 (6): 566-569 [摘要] ( 1039 ) [HTML KB] [PDF 0KB] ( 40 )
综述
572 裴兵兵,吴惺,胡锦
颅脑创伤性凝血病的研究进展
2013 Vol. 29 (6): 572-576 [摘要] ( 960 ) [HTML KB] [PDF 0KB] ( 40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京ICP备07035254号-18
版权所 ©
电话:023-68818654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