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讨负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CMSC⁃Exos)的可注射光固化高孔隙率甲基丙烯酸明胶(Porous GelMA)/甲基丙烯酰化丝素蛋白(SilMA)复合水凝胶(PSE)促进膝关节软骨再生的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 将60 g/L Porous GelMA与200 g/L SilMA溶液按6∶1体积比混合,紫外照射30 s固化,制得Porous GelMA/SilMA水凝胶(P/S6)。hUCMSC⁃Exos通过差速离心联合超滤法提取,以200 μg/ml与Porous GelMA/SilMA复合溶液混合后紫外固化30 s形成负载Exos的PSE。将大鼠软骨细胞(P1代)分为对照组、P/S6组和PSE组,检测PSE的孔隙率、抗压强度及Exos缓释特性。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组、P/S6组、PSE组;IL⁃1β组、P/S6组和PSE组细胞经10 ng/ml IL⁃1β处理24 h构建体外软骨缺损模型,分别与完全培养基、P/S6提取液和PSE提取液共培养3 d,对照组细胞不作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软骨蛋白聚糖抗体(ACAN)、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Ⅱ型胶原(COLⅡ)的表达水平。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分为对照组、P/S6组、PSE组,分别用完全培养基、P/S6、PSE提取物培养基培养3 d,通过qRT⁃PCR检测精氨酸酶1重组蛋白(ARG1)、甘露糖受体(CD20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PSE促进软骨细胞再生的差异基因,富集分析关键信号通路。选取24只SD大鼠建立软骨缺损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对照组、P/S6组、PSE组(每组8只)。暴露大鼠右膝关节,随后用钻头在大鼠股骨髌骨沟中心钻一个直径2 mm、高1 mm的孔。损伤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液处理,P/S6组和PSE组注入对应水凝胶后光固化,随后逐层缝合切口,伤后6、10周取标本行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各组软骨缺损再生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软骨损伤区域COLⅡ、MMP13、ARG1和CD206的阳性细胞面积。
结果 PSE具有与天然软骨匹配的抗压强度(0.41 MPa)、高孔隙率(85%)及Exos缓释能力(14 d释放率约85%)。软骨细胞修复实验中,与IL⁃1β损伤组相比,PSE组显著上调软骨合成代谢标志物表达(COLⅡ提升2.1倍,ACAN提升1.8倍,SOX9提升1.5倍(P<0.01),同时显著抑制分解代谢标志物表达(MMP13降低52%)(P<0.01)。巨噬细胞极化实验中,相较于对照组,PSE组诱导巨噬细胞ARG1表达量提高68%(P<0.01),促进巨噬细胞的M2极化。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PSE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和细胞外基质(ECM)受体互作通路促进ECM合成,并抑制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动物实验中,组织学显示PSE组缺损区形成表面光滑连续的透明软骨。PSE组术后10周新生软骨标志物COLⅡ阳性细胞面积为(9.94±0.26)%,大于损伤对照组的(1.67±0.11)%(P<0.01),同时M2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阳性细胞面积达(14.44±0.23)%,大于损伤对照组的(3.41±0.36)%(P<0.01)。
结论 成功构建的PSE通过“ECM合成代谢增强⁃炎症微环境重塑”双重作用机制,显著促进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其核心机制在于PSE负载的Exos特异性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与存活)和ECM⁃受体互作通路(驱动ECM合成与组装),同时有效诱导巨噬细胞向M2抗炎表型极化,从而协同调控软骨ECM代谢并抑制炎症反应。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1-2. |
[2] |
袁轶恺 孙彤 关俊文.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所致慢性意识障碍诊疗的华西医院经验[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21-727. |
[3] |
杨帆 高伟 李占飞 白祥军. 建设省域大容量急重症创伤中心的必要性[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28-731. |
[4] |
杨晓 蔡济民 葛新 王燕 周维亚 芮永军. 以严重肢体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围术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断效能[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64-772. |
[5] |
赵松川 闫亮 贺宝荣.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的诊疗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98-804. |
[6] |
王坤 梅伟 张振辉 代耀军 陈爽 常晓盼 李毅力 王金炉 杨勇. O形臂导航辅助与C形臂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32-739. |
[7] |
朱丽娟 曹婷 田少华 曹先保 王钧 张文龙.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89-797. |
[8]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3-4. |
[9] |
陶扶林 董金磊 王钢 马献忠 王光林 王建东 石展英 冯卫 朱仕文 吕刚 刘光耀 孙大辉 孙玉强 李明 李伟栩 庄岩 陈开放 周大鹏 周琦石 林涨源 易成腊 等. 骨盆骶髂复合体损伤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09-720. |
[10] |
邹鹏 黄研生 于小钧 张新亮 李凌江 郝一光 卜蕊蕊 薛留洁 王晓东 贺宝荣 黄小强 赵元廷. 3D打印技术联合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合并椎动脉变异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40-745. |
[11] |
孙博 李科伟 王少华 王爱国 梅伟 王金良. 经骨折线入路与改良Harding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46-753. |
[12] |
刘雨辰 仲亿 杨海玲 柏振江 刘锋 王杭州. 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儿并发早期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54-763. |
[13] |
韦小梅 钱会娟 岳慧玲 何丹 胡三莲. 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73-777. |
[14] |
杨勇 周晓光 陈其昕 陈建 董健 杜良杰 范顺武 凡进 方忠 冯皓宇 冯世庆 关海山 高爱国 高延征 海涌 何达 何登伟 贺海怿 蒋电明 康学文 林斌 等.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术后椎体再骨折诊疗指南(2025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7): 613-626. |
[15] |
姜楠 余斌. 骨折相关感染诊疗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7): 627-63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