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骨盆骶髂复合体损伤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 |
陶扶林 董金磊 王钢 马献忠 王光林 王建东 石展英 冯卫 朱仕文 吕刚 刘光耀 孙大辉 孙玉强 李明 李伟栩 庄岩 陈开放 周大鹏 周琦石 林涨源 易成腊 郑龙坡 官建中 侯志勇 郭书权 郭晓东 郭晓山 秦晓东 陈华 樊仕才 周东生 李连欣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骨盆髋臼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 |
|
|
摘要 高能量创伤所致骨盆骨折多伴有骶髂复合体损伤,而不同类型的骶髂复合体损伤在治疗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制订治疗方案时面临诸多挑战,成为创伤骨科领域的难点。骶髂复合体损伤的临床诊疗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血管及内脏合并伤有一定的漏诊率;针对不同损伤类型,手术入路及复位固定方式选择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伴有腰骶丛神经损伤的手术干预指征及时机选择仍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外尚缺乏针对骶髂复合体损伤的系统性临床诊疗指南。为此,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骨盆髋臼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制订《骨盆骶髂复合体损伤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从骶髂复合体损伤诊断、治疗理念和技术、腰骶丛神经损伤的治疗策略、疗效评价及术后康复等方面提出11条推荐意见,为规范骶髂复合体损伤的诊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1-2. |
[2] |
袁轶恺 孙彤 关俊文.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所致慢性意识障碍诊疗的华西医院经验[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21-727. |
[3] |
杨帆 高伟 李占飞 白祥军. 建设省域大容量急重症创伤中心的必要性[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28-731. |
[4] |
杨晓 蔡济民 葛新 王燕 周维亚 芮永军. 以严重肢体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围术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断效能[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64-772. |
[5] |
赵松川 闫亮 贺宝荣.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的诊疗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98-804. |
[6] |
王坤 梅伟 张振辉 代耀军 陈爽 常晓盼 李毅力 王金炉 杨勇. O形臂导航辅助与C形臂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32-739. |
[7] |
朱丽娟 曹婷 田少华 曹先保 王钧 张文龙.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89-797. |
[8]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3-4. |
[9] |
邹鹏 黄研生 于小钧 张新亮 李凌江 郝一光 卜蕊蕊 薛留洁 王晓东 贺宝荣 黄小强 赵元廷. 3D打印技术联合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合并椎动脉变异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40-745. |
[10] |
孙博 李科伟 王少华 王爱国 梅伟 王金良. 经骨折线入路与改良Harding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46-753. |
[11] |
刘雨辰 仲亿 杨海玲 柏振江 刘锋 王杭州. 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儿并发早期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54-763. |
[12] |
韦小梅 钱会娟 岳慧玲 何丹 胡三莲. 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73-777. |
[13] |
毕研驰 袁丁 朱亮 赵海波 江帆 肖晓 于腾波. 负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复合水凝胶促进膝关节软骨再生的效果及其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78-788. |
[14] |
杜幸 秦宏玖. 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7): 688-693. |
[15] |
宋咸锐 王恒 赵玉麟 周煜辰 陈晓庆. 锌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7): 694-7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