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AS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2~58岁[(46. 9±8. 7)岁]。急性损伤1例,陈旧性损伤7例。3例颈胸椎后凸畸形,5例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齿状突骨折5例,C 2~3 骨折1例,寰枢椎脱位2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级2例,D级3例,E级3例。根据畸形位置不同,行后路上颈椎损伤复位固定联合颈胸椎或胸腰椎PSO。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C 0 ~C 2 角、C 1 ~C 2 角、颈椎前凸角(CL)、头部倾斜角(HT)、颌眉角(CBVA)、颈椎矢状偏移距离(CSVA)、躯干矢状偏移距离(SVA)。术后12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截骨区融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 12~24 个月[(17. 0±5. 4)个月]。手术时间5. 5~7. 2 h[(6. 2±0. 6)h],术中出血量480~800 ml [(629. 4±124. 0)ml]。术后 1 周,3、6、12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NDI 分别为(14. 6±2. 6)分、(13. 6±2. 8)分、(12. 8±2. 4)分、(12. 8±2. 7)分、(12. 8±2. 6)分,均低于术前的(29. 6±8. 5)分(P<0. 01),术后各时间点N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VAS分别为2. 0(1. 0,3. 0)分、1. 5(1. 0,2. 0)分、0. 5(0. 0,1. 8)分、0. 5(0. 0,1. 7)分、0. 5(0. 0,1. 8)分,均低于术前的3. 5(3. 0,4. 8)分(P<0. 01);术后3个月VAS低于术后1周(P<0. 05),术后6个月VAS低于术后3个月(P<0. 05),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术后各时间点C 0 ~C 2 角、C 1 ~C 2 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周,3、6、12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L 分别为-8. 5(-5. 3,-11. 9)°、-8. 6(-5. 5,-11. 9)°、-8. 4(5. 2,-12. 1)°、-8. 8(-5. 6,-12. 4)°、-8. 7(-5. 3,-12. 5)°,均大于术前的 1. 2(9. 5,-4. 8)°(P<0. 01);HT 分别为6. 1(4. 5,9. 6)°、6. 1(4. 3,9. 4)°、6. 0(4. 2,8. 9)°、6. 0(4. 2,9. 2)°、6. 1(4. 3,9. 2)°,均小于术前的17. 0(10. 3,22. 0)°(P<0. 01);CBVA 分别为(23. 2±5. 0)°、(23. 1±4. 8)°、(23. 0±4. 7)°、(23. 1±4. 7)°、(23. 1±4. 9)°,均小于术前的(44. 1±9. 8)°(P<0. 01);CSVA分别为5. 2(4. 2,7. 5)cm、5. 4(4. 1,7. 1)cm、4. 7(4. 0,7. 4)cm、5. 4(4. 1,7. 0)cm、5. 1(4. 3,6. 5)cm,均短于术前的9. 0(7. 8,9. 3)cm(P<0. 01);SVA分别为7. 7(6. 2,13. 7)cm、7. 5(6. 0,13. 4)cm、7. 6(6. 2,13. 2)cm、7. 4(6. 3,13. 1)cm、7. 5(6. 2,13. 2)cm,均短于术前的16. 8(8. 2,27. 2)cm(P<0. 05)。术后各时间点CL、HT、CBVA、CSVA、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2个月骨折均愈合;截骨区均达Bridwell Ⅰ级融合。末次随访时患者ASIA分级均为E级,较术前显著改善(P<0. 01)。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C 8 神经麻痹,治疗4周后恢复。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或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
结论 对于AS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后路复位固定联合颈胸椎或胸腰椎PSO可有效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恢复整体躯干平衡、改善神经症状并减少并发症。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1-2. |
[2]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3-4. |
[3] |
周良 王健 刘艳辉 陈鑫. 听觉失匹配负波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6个月意识恢复的预测效能[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481-486. |
[4] |
杨洪桥 周昭鹏 刘美 丁长赓 车雯雯 王玉海. 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487-497. |
[5] |
邓哲 陈鑫 罗婉嘉 邓文娟 黄勇强 刘翠玲 夏建平 张丽花 周仙凡 陈元宜.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498-505. |
[6] |
刘艳辉 陈鑫 刘劲芳 周良 唐西杨 刘子源. 亚低温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06-515. |
[7] |
葛朝元 郝定均 许正伟 闫亮 贺宝荣 杨文龙 钱立雄 杨小卫. 二次靶向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强化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16-521. |
[8] |
葛宇峰 高峰 涂超 王玲 刘刚 张雯双 朱仕文 杨明辉 吴新宝. 基于CT影像的髋部肌肉因素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独立行动能力恢复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31-538. |
[9] |
薛骋 郑兴国 李翔 宋李军 秦晓东 吕天润 陈群 薛铠啸 方加虎. 锁骨远端骨折新分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39-546. |
[10] |
吕康 郭庆华 周光居 李雨林 刘宏 卢骁 徐杰丰 江利冰 徐善祥 张茂. 体外膜肺氧合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47-550. |
[11] |
李越 杨光明 赵永博 李兵仓. 四肢血管火器伤诊治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51-557. |
[12] |
张寅杰 王之怀 唐雪琳 周海洋 高鹏 朱春富 贾中芝 岳茂兴 秦锡虎. 大剂量维生素B6对大鼠严重创伤后应激性肝细胞死亡方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58-568. |
[13] |
周煜辰 王恒 卢洋 徐涛 陈晓庆. 泡沫细胞及其调控对脊髓损伤病理进程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69-576. |
[14]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1-2. |
[15]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3-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