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分析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msTBI)患儿并发早期创伤性凝血病(TIC)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90例msTBI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8例,女102例;年龄0.2~15.7岁[5.2(2.8,9.3)岁]。根据入院时凝血功能检验结果,将患儿分为TIC组(162例)和非TIC组(128例)。将患儿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03例)和验证集(87例)。收集患儿的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生命体征、影像学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asso回归分析筛选影响msTBI患儿并发早期TIC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sTBI患儿并发早期TIC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H⁃L)检验和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
结果 TIC 组和非TIC 组年龄、体质量、受伤至入院时间、儿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CGCS)、儿童创伤评分(PTS)、休克指数、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鹿特丹CT评分、脑室内出血、脑挫伤、脑疝、长骨骨折、骨盆骨折、血气胸、肺挫伤、腹腔脏器损伤、实际碳酸氢根、碱剩余、细胞外液碱剩余、血糖、血红蛋白(Hb)、渗透压、血钙、阴离子间隙、血乳酸、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及血小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去凝血功能指标,采用Lasso回归筛选出特征变量,包括CGCS、PTS、心率、收缩压、长骨骨折、血糖和Hb。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GCS≤8 分(OR=3.05,95%CI 1.65,5.63)、PTS>5 分(OR=0.45,95%CI 0.23,0.89)、收缩压(OR=0.98,95%CI 0.97,0.99)、长骨骨折(OR=2.47,95%CI 1.13,5.42)和血糖(OR=1.09,95%CI 1.01,1.17)是msTBI患儿并发早期TI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的回归方程:Logi[t P(/ 1-P)]=1.01דCGCS≤8分”-0.69דPTS>5分”-0.02ד收缩压”+0.89ד长骨骨折”+0.08ד血糖”+1.32。ROC曲线显示,训练集AUC 为0.86(95%CI 0.78,0.94),灵敏度为76.6%,特异度为92.5%;验证集AUC 为0.80(95%CI 0.74,0.86),灵敏度为75.7%,特异度为79.6%。H⁃L 检验结果显示,训练集χ²=8.18,P=0.416,验证集χ²=5.30,P=0.216。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拟合良好,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接近一致。DCA结果显示,训练集与验证集的阈值概率分别在10%~100%、15%~96%区间内,表现为正的净效益。
结论 CGCS≤8分、PTS≤5分、低收缩压、长骨骨折和高血糖是msTBI患儿并发早期TIC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1-2. |
[2] |
袁轶恺 孙彤 关俊文.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所致慢性意识障碍诊疗的华西医院经验[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21-727. |
[3] |
杨帆 高伟 李占飞 白祥军. 建设省域大容量急重症创伤中心的必要性[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28-731. |
[4] |
杨晓 蔡济民 葛新 王燕 周维亚 芮永军. 以严重肢体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围术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断效能[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64-772. |
[5] |
赵松川 闫亮 贺宝荣.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的诊疗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98-804. |
[6] |
王坤 梅伟 张振辉 代耀军 陈爽 常晓盼 李毅力 王金炉 杨勇. O形臂导航辅助与C形臂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32-739. |
[7] |
朱丽娟 曹婷 田少华 曹先保 王钧 张文龙.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89-797. |
[8]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3-4. |
[9] |
陶扶林 董金磊 王钢 马献忠 王光林 王建东 石展英 冯卫 朱仕文 吕刚 刘光耀 孙大辉 孙玉强 李明 李伟栩 庄岩 陈开放 周大鹏 周琦石 林涨源 易成腊 等. 骨盆骶髂复合体损伤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09-720. |
[10] |
邹鹏 黄研生 于小钧 张新亮 李凌江 郝一光 卜蕊蕊 薛留洁 王晓东 贺宝荣 黄小强 赵元廷. 3D打印技术联合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合并椎动脉变异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40-745. |
[11] |
孙博 李科伟 王少华 王爱国 梅伟 王金良. 经骨折线入路与改良Harding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46-753. |
[12] |
韦小梅 钱会娟 岳慧玲 何丹 胡三莲. 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73-777. |
[13] |
毕研驰 袁丁 朱亮 赵海波 江帆 肖晓 于腾波. 负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复合水凝胶促进膝关节软骨再生的效果及其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78-788. |
[14] |
杜幸 秦宏玖. 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7): 688-693. |
[15] |
宋咸锐 王恒 赵玉麟 周煜辰 陈晓庆. 锌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7): 694-7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