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O形臂导航辅助与C形臂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比较 |
王坤 梅伟 张振辉 代耀军 陈爽 常晓盼 李毅力 王金炉 杨勇 |
|
|
摘要 目的 比较O形臂导航辅助与C形臂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9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8 例Kümmell 病术后伤椎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 例,女32 例;年龄51~85 岁[(69.8±6.6)岁]。Kümmell病Ⅰ期21例,Ⅱ期27例。伤椎节段:T8~T10 4例,T11~L2 29例,L3~L5 15例。25 例行O 形臂导航辅助PVP 治疗(O 形臂导航组),23 例行C 形臂引导PVP 治疗(C 形臂引导组)。比较2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伤椎骨水泥填充饱和率;术前和术后1 d、1个月、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MacNab标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13.3±3.5)个月]。2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形臂导航组伤椎骨水泥填充饱和率为96%(24/25),高于C形臂引导组的65%(15/23)(P<0.05)。术前和术后1 d、1个月,O形臂导航组VAS分别为(8.4±1.0)分、(1.9±0.7)分、(1.8±0.6)分,C形臂引导组分别为(8.3±0.8)分、(2.0±0.6)分、(1.9±0.5)分(P>0.05);O 形臂导航组ODI 分别为76.6±8.2、20.4±4.5、19.8±4.1,C 形臂引导组分别为74.9±9.1、21.3±3.6、20.9±3.2(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形臂导航组VAS分别为(1.4±0.5)分、(1.5±0.5)分,均较C形臂引导组的(1.8±0.4)分、(1.9±0.3)分改善(P<0.01);O形臂导航组ODI分别为17.8±3.2、18.2±3.5,均较C 形臂引导组的19.9±3.1、21.3±4.0改善(P<0.05)。2组内术后1 d、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ODI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 形臂导航组MacNab 标准优良率为100%(25/25),高于C 形臂引导组的74%(17/23)(P<0.05)。O形臂导航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25),低于C形臂引导组的35%(8/23)(P<0.05)。
结论 与C形臂引导相比,O形臂导航辅助PVP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具有骨水泥弥散充
分、疼痛缓解、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的优势。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1-2. |
[2] |
袁轶恺 孙彤 关俊文.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所致慢性意识障碍诊疗的华西医院经验[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21-727. |
[3] |
杨帆 高伟 李占飞 白祥军. 建设省域大容量急重症创伤中心的必要性[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28-731. |
[4] |
杨晓 蔡济民 葛新 王燕 周维亚 芮永军. 以严重肢体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围术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断效能[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64-772. |
[5] |
赵松川 闫亮 贺宝荣.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的诊疗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98-804. |
[6] |
朱丽娟 曹婷 田少华 曹先保 王钧 张文龙.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89-797. |
[7]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3-4. |
[8] |
陶扶林 董金磊 王钢 马献忠 王光林 王建东 石展英 冯卫 朱仕文 吕刚 刘光耀 孙大辉 孙玉强 李明 李伟栩 庄岩 陈开放 周大鹏 周琦石 林涨源 易成腊 等. 骨盆骶髂复合体损伤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09-720. |
[9] |
邹鹏 黄研生 于小钧 张新亮 李凌江 郝一光 卜蕊蕊 薛留洁 王晓东 贺宝荣 黄小强 赵元廷. 3D打印技术联合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合并椎动脉变异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40-745. |
[10] |
孙博 李科伟 王少华 王爱国 梅伟 王金良. 经骨折线入路与改良Harding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46-753. |
[11] |
刘雨辰 仲亿 杨海玲 柏振江 刘锋 王杭州. 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儿并发早期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54-763. |
[12] |
韦小梅 钱会娟 岳慧玲 何丹 胡三莲. 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73-777. |
[13] |
毕研驰 袁丁 朱亮 赵海波 江帆 肖晓 于腾波. 负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复合水凝胶促进膝关节软骨再生的效果及其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78-788. |
[14] |
杨勇 周晓光 陈其昕 陈建 董健 杜良杰 范顺武 凡进 方忠 冯皓宇 冯世庆 关海山 高爱国 高延征 海涌 何达 何登伟 贺海怿 蒋电明 康学文 林斌 等.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术后椎体再骨折诊疗指南(2025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7): 613-626. |
[15] |
姜楠 余斌. 骨折相关感染诊疗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7): 627-63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