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D打印技术联合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合并椎动脉变异的疗效 |
邹鹏 黄研生 于小钧 张新亮 李凌江 郝一光 卜蕊蕊 薛留洁 王晓东 贺宝荣 黄小强 赵元廷 |
|
|
摘要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AAI)合并椎动脉变异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3例AAI合并椎动脉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19~70岁[(51.0±13.3)岁]。椎动脉变异类型:单侧椎动脉高跨伴一侧优势14例,双侧椎动脉高跨伴一侧优势6例,寰椎沟环3例。所有患者术前使用带有椎动脉的寰枢椎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规划,术中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采用Gertzbein⁃Robbins分类法评估椎弓根螺钉准确性。比较术前和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末次随访时通过颈部CT三维重建评估骨融合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9 个月[(15.1±1.9)个月]。手术时长为125~167 min[(140.6±10.9)min],术中出血量为200~600 m[l(295.7±77.8)ml]。术后3 d,66枚椎弓根螺钉均为安全置钉,其中0级螺钉60枚(91%),1级螺钉6枚(9%)。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4.0±1.0)分、(2.0±0.6)分、(1.3±0.5)分,JOA评分分别为(14.2±1.2)分、(16.0±0.8)分、(16.6±0.5)分,均较术前的(5.6±1.3)分和(12.8±1.5)分改善(P<0.05),且随着随访时长延长进一步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22例(96%)患者寰枢椎骨融合情况满意。患者均未发生椎动脉、脊髓、神经损伤或脑脊液漏、螺钉松动等并发症。
结论 对于AAI合并椎动脉变异,3D打印技术联合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置钉准确率高、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改善、骨融合率高及并发症少的优势。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1-2. |
[2] |
袁轶恺 孙彤 关俊文.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所致慢性意识障碍诊疗的华西医院经验[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21-727. |
[3] |
杨帆 高伟 李占飞 白祥军. 建设省域大容量急重症创伤中心的必要性[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28-731. |
[4] |
杨晓 蔡济民 葛新 王燕 周维亚 芮永军. 以严重肢体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围术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断效能[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64-772. |
[5] |
赵松川 闫亮 贺宝荣.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的诊疗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98-804. |
[6] |
王坤 梅伟 张振辉 代耀军 陈爽 常晓盼 李毅力 王金炉 杨勇. O形臂导航辅助与C形臂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32-739. |
[7] |
朱丽娟 曹婷 田少华 曹先保 王钧 张文龙.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89-797. |
[8]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3-4. |
[9] |
陶扶林 董金磊 王钢 马献忠 王光林 王建东 石展英 冯卫 朱仕文 吕刚 刘光耀 孙大辉 孙玉强 李明 李伟栩 庄岩 陈开放 周大鹏 周琦石 林涨源 易成腊 等. 骨盆骶髂复合体损伤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09-720. |
[10] |
孙博 李科伟 王少华 王爱国 梅伟 王金良. 经骨折线入路与改良Harding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46-753. |
[11] |
刘雨辰 仲亿 杨海玲 柏振江 刘锋 王杭州. 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儿并发早期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54-763. |
[12] |
韦小梅 钱会娟 岳慧玲 何丹 胡三莲. 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73-777. |
[13] |
毕研驰 袁丁 朱亮 赵海波 江帆 肖晓 于腾波. 负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复合水凝胶促进膝关节软骨再生的效果及其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8): 778-788. |
[14] |
杜幸 秦宏玖. 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7): 688-693. |
[15] |
宋咸锐 王恒 赵玉麟 周煜辰 陈晓庆. 锌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5, 41(7): 694-7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