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构建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msTBI)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387例m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5例,女122例;年龄6~97岁[58(47,68)岁]。根据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4~5分,201例)和预后不良组(GOS 1~3分,186例)。记录两组入院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msTBI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绘制单个变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连续性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热图。Lasso回归用于筛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预测因子用于构建Logistic回归方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数据随机拆分和非随机拆分方式进行内部验证。随机拆分时,数据按 6∶4的比例拆分为训练组(232例)和验证组(155例)。非随机拆分时,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为训练组(260例),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为验证组(127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预测能力,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估模型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适用性。与非纳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模型相比,分析纳入NLR模型对msTBI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预警效能的影响。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身体状态(ASA‑PS)分级、损伤严重度评分(ISS)、院前气管插管、低血压、低氧、瞳孔反应性、中线移位、基底池状态、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葡萄糖、血红蛋白、K + 、Cl ‑ 、Ca 2+ 、HCO ‑ 、肌酐、白蛋白、乳酸、血小板、淋巴细胞、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msTBI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有一定的相关性(P<0. 05或0. 01)。单个变量的ROC曲线显示,GCS(AUC=0. 82)、ISS(AUC=0. 81)、瞳孔反应性(AUC=0. 76)、基底池状态(AUC=0. 73)和NLR(AUC=0. 73)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相关性热图显示,各连续性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和共线性,而ISS和NLR之间不存在共线性。Lasso回归共筛选出14个潜在预测因子并被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0. 86,95%CI 1. 38,5. 19)、GCS 6~8 分(OR=3. 13,95%CI 1. 06,9. 27)、GCS 3~5 分(OR=12. 36,95%CI 2. 81,54. 27)、ISS(OR=3. 68,95%CI 1. 38,9. 80)、瞳孔反应性(OR=2. 45,95%CI 0. 85,7. 07)及 NLR(OR=2. 62,95%CI 1. 52,4. 51)是 msTBI 患者伤后 6 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 或 0. 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程为 Logit [P/ (1-P)]=0. 066ד年龄”+1. 474דGCS 6~8”+2. 357דGCS 3~5”+0. 066דISS”+0. 965× “瞳孔对光反射缺如”+0. 194× “NLR”-10. 704。随机拆分数据的内部验证中,训练组模型AUC为0. 93(95%CI 0. 89,0. 96),验证组模型AUC为0. 93(95%CI 0. 89,0. 97)。非随机拆分的内部验证中,训练组模型AUC为0. 94(95%CI 0. 91,0. 97),验证组模型AUC为0. 93(95%CI 0. 89,0. 97)。校准曲线和H‑L检验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P>0. 5)。DCA结果表明,应用该列线图将增加患者净收益率(风险阈值概率为0. 0~0. 8)。纳入NLR模型(AUC=0. 93)较传统模型(AUC=0. 90)能增强预警效能。
结论 年龄、GCS、ISS、瞳孔反应性及NLR是msTBI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这些参数所构建的列线图可较好地预测msTBI患者的临床结局。
|
|
|
[1]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1-2. |
[2]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3-4. |
[3] |
周良 王健 刘艳辉 陈鑫. 听觉失匹配负波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6个月意识恢复的预测效能[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481-486. |
[4] |
邓哲 陈鑫 罗婉嘉 邓文娟 黄勇强 刘翠玲 夏建平 张丽花 周仙凡 陈元宜.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498-505. |
[5] |
刘艳辉 陈鑫 刘劲芳 周良 唐西杨 刘子源. 亚低温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06-515. |
[6] |
葛朝元 郝定均 许正伟 闫亮 贺宝荣 杨文龙 钱立雄 杨小卫. 二次靶向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强化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16-521. |
[7] |
张健 何方生 盛军 买尔丹·买买提 曹锐 徐韬 梁卫东 吴兵 盛伟斌. 后路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22-530. |
[8] |
葛宇峰 高峰 涂超 王玲 刘刚 张雯双 朱仕文 杨明辉 吴新宝. 基于CT影像的髋部肌肉因素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独立行动能力恢复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31-538. |
[9] |
薛骋 郑兴国 李翔 宋李军 秦晓东 吕天润 陈群 薛铠啸 方加虎. 锁骨远端骨折新分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39-546. |
[10] |
吕康 郭庆华 周光居 李雨林 刘宏 卢骁 徐杰丰 江利冰 徐善祥 张茂. 体外膜肺氧合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47-550. |
[11] |
李越 杨光明 赵永博 李兵仓. 四肢血管火器伤诊治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51-557. |
[12] |
张寅杰 王之怀 唐雪琳 周海洋 高鹏 朱春富 贾中芝 岳茂兴 秦锡虎. 大剂量维生素B6对大鼠严重创伤后应激性肝细胞死亡方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58-568. |
[13] |
周煜辰 王恒 卢洋 徐涛 陈晓庆. 泡沫细胞及其调控对脊髓损伤病理进程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6): 569-576. |
[14] |
. 中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1-2. |
[15] |
. 英文目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4, 40(5): 3-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