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转位增强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2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54~79岁[(63. 9±6. 8)岁]。均采用肩关节镜下LHBT转位增强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术后12个月根据MRI的Sugaya分级标准评定肩袖愈合情况。观察LHBT脱位或回缩等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24 个月[(17. 0±3. 8)个月]。术后3 个月肩关节主动前屈162. 5(160. 0,170. 0)°,外展170. 0(160. 0,170. 0)°,较术前的90. 0(73. 8,120. 0)°、85. 0(70. 0,112. 5)°明显改善(P 均<0. 05);术后3个月外旋60. 0(48. 8,70. 0)°,与术前的50. 0(37. 5,60.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2个月肩关节主动前屈170. 0(160. 0,175. 0)°,外展170. 0(170. 0,177. 8)°,外旋60. 0(48. 8,70. 0)°,与术后3个月比较,肩关节活动角度未进一步改善(P 均>0. 05)。术后3个月肩关节VAS为1. 0(0. 8,2. 0)分,UCLA评分为23. 0(23. 0,25. 0)分,ASES评分为79. 1(72. 9,83. 3)分,较术前的7. 0(8. 0,9. 0)分、9. 0(10. 0,14. 0)分、25. 0(16. 6,31. 6)分明显改善(P 均<0. 05)。术后12 个月肩关节VAS 为0. 0(0. 0,1. 0)分,UCLA 评分为33. 0(31. 0,35. 0)分,ASES 评分为91. 6(86. 6,93. 3)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 UCLA评分和ASES评分进一步改善(P 均<0. 05),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2个月 UCLA 评分优6例,良16例。术后12个月MRI提示16例肩袖肌腱连续性良好,愈合率为72. 7%;6例冈上肌腱部分撕裂,再撕裂率为17. 3%。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LHBT无脱位或向远端回缩,2例伴有肩关节前方疼痛。 结论 肩关节镜下LHBT转位增强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疼痛减轻,肩袖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
|
|
[1] |
张连阳. 发挥期刊学术平台优势,讲好中国创伤医学故事[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1-3. |
[2] |
付小兵. 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创伤医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再思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4-6. |
[3] |
张英泽. 党的“二十大”精神照亮中国骨科学前进航程[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7-9. |
[4] |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邢军超 毕龙 陈林 董世武 高梁斌 侯天勇 侯志勇 黄伟 靳慧勇 李岩 李忠海 刘鹏 刘曦明 罗飞 马锋 沈杰 宋锦璘 唐佩福 吴新宝 等. 自体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10-22. |
[5] |
张旭 丁滢滢 张亮 任旭 李云飞 朱晓明 陈军辉 陈涛 杨理坤 王玉海.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在单侧颞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23-30. |
[6] |
佘荣峰 张彬 蒋昆豆 杨帅旗 骆朝明 孙立 张一. 机器人辅助下前柱螺钉与前环内置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38-46. |
[7] |
周述清 陆慧 张孝华 秦贵勇 邹文 王成光. 经皮钉棒系统联合骶髂螺钉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Ⅱ~Ⅳ型骨盆脆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47-54. |
[8] |
张程 丁文谦 谢晨学 郑国涛 李阳 赵士好 边劲松. 正常成人下胫腓联合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特征[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55-61. |
[9] |
朱跃良 郑学建 张庆彬 郭保逢 杜辉 肖虹 秦泗河. 中国学者对Ilizarov技术发展的贡献[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62-69. |
[10] |
徐美光 尚翠霞 陈保军 白浪 韩潜 薛源 王帅 李媛 尹战海.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肩袖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70-75. |
[11] |
刘淑文 王秀云 陈海霞 崔银洁. 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76-82. |
[12] |
马燕妮 张程程. 创伤后应激障碍多组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83-88. |
[13] |
王芳 王杨周 王爱文 成亚东 郭强 赵丽丽 方淳. 经颈内静脉、面静脉、眼静脉联合入路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合并海绵窦蝶窦假性动脉瘤1例[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89-91. |
[14] |
胡鹭 刘国栋 向勇 林昊阳 邵献丽. 2022年《中华创伤杂志》重点刊文内容综述[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1): 92-96. |
[15] |
郭秦炜 白露 桂鉴超 黄红拾 华英汇 李棋 李文翠 施忠民 陶旭. 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临床循证指南(2022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9): 769-77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