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第六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4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隆重召开。
出席本次会议的新一届编委和通讯编委共计80人,他们当中既有德高望重、成就显赫的创伤学专家,也有年富力强、活跃在学术研究和临床治疗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中国工程院王正国院士、付小兵院士,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蔡丽枫副社长等专家和领导莅临会议。
3月4日上午隆重举行了《中华创伤杂志》第六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和聘书颁发仪式。首先,罗玲副秘书长致词,她充分肯定了《中华创伤杂志》第五届编委会所取得的成绩,对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全体编委、编辑部同志为杂志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深深的敬意。希望并相信,新一届编委会将继续坚持办刊宗旨,突出期刊特色,使杂志更加贴近临床与科研实际,为我国创伤医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蔡丽枫副社长代表中华医学会宣读了《中华创伤杂志》第六届编委和通讯编委组成人员和卸任编委名单,本届编委会和通讯编委共由136名,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创伤(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王正国院士任总编辑,付小兵院士、蒋建新教授、姜保国教授、陈峥嵘教授、江基尧教授、石应康教授、陆树良教授任副总编辑。
在热烈的气氛中,罗玲副秘书长向新一届编委会总编、副总编颁发了聘书,王正国院士、付小兵院士分别向新一届编委和通讯编委颁发了聘书。之后, 到编委和通讯编委听取了由《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向勇主任代表第五届编委会和编辑部所作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细致地回顾和总结了2008年以来的工作。
自2008年第五届编委会成立以来,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领导下,在总编辑王正国院士的直接指导下,在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的大力协助下,经编委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其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为我国创伤医学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加强学术导向性,自2008年开始重点加强了“专家论坛”和“述评”等专栏,分别邀请创伤界各专业学科带头人或知名专家学者,主要就该学科或专业领域近年来重大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以阐述。文章刊出后,广大读者反映,对了解国内外特别是我国近年来创伤医学的重要进展、提高学术水平,无疑是一条捷径。同时,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分析中心的统计分析,发表的论文被引频次最高的80%是“专家论坛”或“述评”类文章,王正国院士发表于本刊2004年第一期的专论《多发伤的救治》入选2008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国内学术论文就是佐证。
本刊不但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学术质量,而且在编辑质量特别是在重点号组织和编辑规范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0年获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优秀期刊奖;2010年杂志获第三届重庆市期刊综合质量考核“十佳科技期刊”;2011年获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综合质量评审法定计量单位审读优秀奖;2012年获第七届重庆市优秀期刊综合质量考核一级期刊。向勇获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四届期刊编辑“银牛奖”,刘国栋获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三届青年编辑“骏马奖”。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ICST)、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检索(WPRIM)收录期刊。其学科影响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均居我国61种外科类杂志的前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不仅凝聚着编委会所有专家和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心血,更是离不开全国创伤医学专业的同仁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和认可。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影响期刊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稿件学术质量、审稿质量和编辑质量。展望未来,在不断创新、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华创伤杂志》在今后的办刊实践工作中,将进一步缩短稿件处理周期;充分利用杂志的专家资源,发挥专家作用,提高刊物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将认真履行编委的职责,并更加严格执行“三审一定制度”和“编委和责任编辑制度”;加强编辑部自身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和编辑业务水平;加快杂志网站建设。
第五届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决不能满足于此而固步自封。我们坚信,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领导下,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支持下,编委会和编辑部将认真把杂志的工作做得更好,在激烈的期刊市场竞争中以及SCI的冲击下不断前进,使《中华创伤杂志》真正成为我国创伤医学工作者所喜爱的学术期刊!
《中华创伤杂志》第六届编委会由解放军杭州疗养院和第一七七医院承办,为会议安排和接待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特向董茂生院长、施建国副院长及相关人员表示深深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