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利用院前数据对严重创伤患者院内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NTDB)中100 135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9 644例,女30 480例(性别变量缺失11例);年龄16~89岁[(50. 1±21. 1)岁]。临床特征包括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创伤类型(钝性伤或穿透伤)、院前时间[急救医疗服务(EMS)反应时间、EMS现场时间和EMS转运时间]、院前生命体征(收缩压、脉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创伤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将原始数据按入院年份分为训练集(2017年)和测试集(2018年)。其中训练集50 429例,测试集49 706例,按有无发生不良结局将患者分为无不良事件发生组(94 526例)和不良事件发生组(5 609例)。训练集中不良事件组为2 808例,测试集中不良事件组为2 801例。所有模型均基于训练集构建,采用神经网络(NNET)、朴素贝叶斯(NB)、梯度提升树(GBM)、自适应增强机(Ada)、随机森林(RF)、袋装树(BT)、分类增强机(CatBoost)和极度梯度提升(XGB)8种机器学习算法根据患者临床特征构建严重创伤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模型。根据预测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价模型预测效能。 结果 NNET、NB、GBM、Ada、RF、BT、CatBoost和XGB模型在测试集中的灵敏度分别0. 84,0. 83,0. 27,0. 79,0. 83,0. 81,0. 62,0. 78;特异度分别为0. 79,0. 76,0. 81,0. 79,0. 79,0. 74,0. 83,0. 79;AUC 分别为0. 89(95%CI 0. 88,0. 90),0. 86(95%CI 0. 85,0. 87),0. 54(95%CI 0. 53,0. 55),0. 86(95%CI 0. 85,0. 87),0. 88(95%CI 0. 88,0. 90),0. 83(95%CI 0. 82,0. 85),0. 77(95%CI 0. 76,0. 79),0. 86(95%CI 0. 85,0. 87),其中NNET 模型的区分度最佳。NNET 模型和NB 模型的校准度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P 值>0. 05。 结论 NNET模型对严重创伤患者院内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快速预测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
|
|
[1] |
熊元 米博斌 闫晨晨 李卉 周武 孙云 夏天 曹发奇 侯志勇 于腾波 喻爱喜 赵猛 谢肇 赵劲民 吴新宝 蒋协远 余斌 张殿英 吴丹凯 刘光耀 刘国栋 等.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481-493. |
[2] |
陈晓 胡衍 苏佳灿. “三位一体”骨修复策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494-499. |
[3] |
贺忱 高奉 钱驿 果森 思虹 胥皞 郝悦 杨京伦 周敬滨. 术中透视定位股骨隧道技术治疗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00-507. |
[4] |
李兵 和文宝 夏江 赵有光 周海超 杨云峰 俞光荣. 分期与择期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08-513. |
[5] |
周晓光 马雪梅 常晓盼 杨勇 梅伟. 单侧双靶点穿刺技术联合侧开口推进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14-522. |
[6] |
张弓雪 金文虎 张子阳 全辉 王达利. 足底内侧联合足内侧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缺损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23-527. |
[7] |
刘冰 王晓梅 宋创业 刘晓宁 苗建军 李晓武 尚培中. 严重创伤性肝损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28-537. |
[8] |
刘世琼 董娜 熊明月 梅晰凡 吴阳 刘振辉 鲁学良. 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38-544. |
[9] |
劳泓达 聂小羊 顾佳龙 易蕊 刘达 余专一 周江军 李浩 肖波. 3D打印纳米β‑磷酸三钙修复海水浸泡兔胫骨缺损的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51-557. |
[10] |
王晓霞 方向明 骆建军 邓勇. 氧化应激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及其并发症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58-569. |
[11] |
牛永康 贾更新 陈毅 滕元君 向德剑 梁晓远 移植 詹红伟 夏亚一. 后交叉韧带MRI相关指标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70-576. |
[12] |
施忠民 顾文奇 杨云峰 王旭 徐海林 张晖 洪劲松 李棋 张明珠 陶旭 胡勇 魏民 邢丹 袁霆 郭秦炜 张长青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学组 等.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专家共识(2023 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385-393. |
[13] |
邓春花 陈小华 尹芝华 姜耀 谭晓菊 陈亚萍 丁俊琴 樊落 冯乐玲 甘玉云 高小雁 郭锦丽 胡靖 黄陈 黄桂玲 黄天雯 黄迎春 金晖 金艳 李方方 李辉 等.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394-403. |
[14] |
王忠正 王宇钏 陈伟 张英泽. 顺“疼”摸瓜创新理念及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04-407. |
[15] |
赵书杰 陈建 殷国勇. 脊髓损伤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08-41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