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比较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与日常规换药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5~65岁[(41. 8±12. 9)岁]。所有患者主干血管损伤后行血管移植手术,术后微生物培养提示创面发生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CRO)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无敏感抗生素。所有患者每5 d给予手术清创,14例后续治疗采用常规换药(常规换药组),14例后续治疗采用深部持续冲洗联合VSD(冲洗联合VSD组)。清创术后第1天及之后每3 d行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检测,若患者病情有变化,随时复测。每5 d留取患者标本行微生物培养。观察两组创面及感染控制情况。比较两组炎症指标降至正常时间、治疗后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换冲洗液(换药)前及换冲洗液(换药)后1,2,3 h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情况、吻合口瘘发生率。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4. 3±2. 4个月)]。两组创面均无红肿、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感染未复发。冲洗联合VSD组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时间为(9. 4±2. 4)d,中性粒细胞为(9. 6±2. 8)d,CRP为(9. 8±3. 1)d,ESR为(12. 2±3. 6)d,降钙素原为(7. 6±1. 9)d,短于常规换药组的(15. 2±3. 1)d、(13. 6±3. 4)d、(14. 2±3. 9)d、(19. 9±3. 3)d 和(12. 9±4. 1)d(P 均<0. 01)。冲洗联合VSD组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为(13. 9±3. 1)d,低于常规换药组的(19. 2±6. 9)d(P<0. 05)。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前及换冲洗液后1,2,3 h VAS为(4. 2±0. 7)分、(4. 1±0. 9)分、(4. 2±0. 9)分、(4. 1±0. 8)分,常规换药组分别为(4. 3±0. 6)分、(6. 9±0. 7)分、(5. 4±0. 9)分、(4. 5±0. 9)分。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后1,2 h VAS低于常规换药组(P 均<0. 01),换冲洗液前及换冲洗液后3 h VAS与常规换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冲洗联合VSD组感染控制后5例(35. 7%)创面需要植皮或皮瓣修复,少于常规换药组的11例(78. 6%)(P<0. 01)。冲洗联合VSD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 1%(1/14),低于常规换药组的42. 9%(6/14)(P<0. 05)。 结论 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时,与常规换药相比,在不依赖抗生素的情况下,深部持续冲洗联合VSD具有感染控制快、治疗过程疼痛减轻、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率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等优点。
|
|
|
[1] |
熊元 米博斌 闫晨晨 李卉 周武 孙云 夏天 曹发奇 侯志勇 于腾波 喻爱喜 赵猛 谢肇 赵劲民 吴新宝 蒋协远 余斌 张殿英 吴丹凯 刘光耀 刘国栋 等.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481-493. |
[2] |
陈晓 胡衍 苏佳灿. “三位一体”骨修复策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494-499. |
[3] |
贺忱 高奉 钱驿 果森 思虹 胥皞 郝悦 杨京伦 周敬滨. 术中透视定位股骨隧道技术治疗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00-507. |
[4] |
李兵 和文宝 夏江 赵有光 周海超 杨云峰 俞光荣. 分期与择期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08-513. |
[5] |
周晓光 马雪梅 常晓盼 杨勇 梅伟. 单侧双靶点穿刺技术联合侧开口推进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14-522. |
[6] |
张弓雪 金文虎 张子阳 全辉 王达利. 足底内侧联合足内侧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缺损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23-527. |
[7] |
刘冰 王晓梅 宋创业 刘晓宁 苗建军 李晓武 尚培中. 严重创伤性肝损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28-537. |
[8] |
彭驰 杨帆 高翔 许硕贵 金志超. 不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严重创伤患者院内不良结局的效能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45-550. |
[9] |
劳泓达 聂小羊 顾佳龙 易蕊 刘达 余专一 周江军 李浩 肖波. 3D打印纳米β‑磷酸三钙修复海水浸泡兔胫骨缺损的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51-557. |
[10] |
王晓霞 方向明 骆建军 邓勇. 氧化应激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及其并发症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58-569. |
[11] |
牛永康 贾更新 陈毅 滕元君 向德剑 梁晓远 移植 詹红伟 夏亚一. 后交叉韧带MRI相关指标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6): 570-576. |
[12] |
施忠民 顾文奇 杨云峰 王旭 徐海林 张晖 洪劲松 李棋 张明珠 陶旭 胡勇 魏民 邢丹 袁霆 郭秦炜 张长青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学组 等.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专家共识(2023 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385-393. |
[13] |
邓春花 陈小华 尹芝华 姜耀 谭晓菊 陈亚萍 丁俊琴 樊落 冯乐玲 甘玉云 高小雁 郭锦丽 胡靖 黄陈 黄桂玲 黄天雯 黄迎春 金晖 金艳 李方方 李辉 等.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394-403. |
[14] |
王忠正 王宇钏 陈伟 张英泽. 顺“疼”摸瓜创新理念及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04-407. |
[15] |
赵书杰 陈建 殷国勇. 脊髓损伤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 中华创伤杂志, 2023, 39(5): 408-414. |
|
|
|